2022-09-28 14:13
近年来,天祝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按照“把人搬出来,把畜退出来,把生态空间腾出来”的总体谋划,大力实施生态宜居搬迁安置工程,让高深山区群众共享到经济社会改革发展成果,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秋日,天高云淡、阳光明媚。来到安远镇生态移民安置点,一栋栋富有民族特色的小楼整齐排列、宽阔平坦的街道四通八达,居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生态移民搬迁户冯诗金正在打理自家的新房子,阳光从明亮的窗户照进屋,使得整个房间特别温馨。谈起搬迁后的生活冯诗金打开了“话匣子”。
天祝县安远镇居民 冯诗金:搬过来以后,我们在农村还有土地耕种,今年我种了十多亩高原夏菜,收入了三万五千元,我还在镇区开了一个百货商店,收入也可以。我们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日子过得越来越幸福了。
天祝县安远镇副镇长 王振平:近年来,我们安远镇依托棚户区改造,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移民安置工程,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等重点项目,镇区收缩安置569户,让产业留在村上,群众住到楼上,切实改善了人居环境。通过生态移民实现了资源集约化,群众享受到了集中供热、教育、医疗卫生等政策,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搬得出是基础,稳得住、能致富是关键。来到天祝县秀珍菇产业园,徐大萍正在和工人一起搬运菌棒。徐大萍是松山镇德吉新村移民搬迁户,现在在家门口的秀珍菇产业园务工,既能挣钱还能照顾好家庭,让她感到很满意、很幸福。
天祝县松山镇德吉新村村民 徐大萍:很多人来这个产业园打工,(这里务工)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方便,我们家里都有孩子、老人,早上也能把孩子按时送到学校里,晚上下班还能把孩子按时接回来。在这里上班,(一天)能挣110到120(元)左右。
安居又乐业。冯诗金、徐大萍的幸福生活图景,正是天祝县生态移民搬迁群众幸福生活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天祝县共完成生态移民728户3027人,而同步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富民产业培育等,真正让搬迁群众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与此同时,天祝县进一步加大迁出地生态修复力度,累计营造安置区、迁出区防护林网2.02万亩,封山育林9万亩,草原封禁33.47万亩,草原综合治理34.698万亩,废旧宅基地复垦1.63万亩,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383.65平方公里,实施水源地保护71处。通过移民搬迁不仅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可发展”的目标,也有效缓解了迁出地生态压力,减少了人畜对林草植被的破坏,使生态环境逐步恢复,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
(全媒体记者:刘洪凯 王文全 马才郎旦)
乡村新风貌:产业兴旺 政策给力 增收强劲 农民生活节节高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式
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加快神农种业实验室建设 着力解决种源“卡脖子”问题
[二十大代表风采]刘桂珍:为民纾困最幸福
天津财经大学:党建引领,教育赋能,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广东化州:党建引领聚合力 “四小园”建设踏步迈进
各地区各部门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扎实推动移风易俗 文明乡风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