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美丽村庄行② | 龙潭司村:传承红色基因 谱写振兴新篇

2022-10-15 20:38

踏上红色热土,丈量信仰高地。咸丰县融媒体中心推出特别策划“喜迎二十大·红色美丽村庄行”系列报道,请跟随记者一起深入红色美丽村庄,见证党的十八大以来,革命老区产业兴旺、生态优美、民生殷实、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和老区人民自信自强、团结奋斗的精神风貌。

今天推出

曾经,龙潭司人民英勇奋斗,谱写了在恩施地区革命史上的“五个第一”,即恩施地区第一个地级党组织诞生地、第一个党的地级农民政权组织驻地、第一支党领导的革命军队诞生地、第一个党领导的农民起义发生地、第一个党的地级青年组织诞生地。

如今,老区儿女传承红色精神,发展红色旅游,壮大绿色产业,擘画美丽乡村,一幅乡村振兴的幸福画卷正在龙潭司村徐徐展开。

纪红楼、红军路、龙潭司起义纪念园……沿着干净整洁的沥青路走进龙潭司村,一股浓郁的红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红色大坪寨院

“我们能有今天这样的生活,来之不易。”谈起往事,清坪镇退休干部田伯贵打开了话闸子。

田伯贵是革命烈士黄子才的后代,自他懂事起就经常听老人讲述当年的革命故事,感触很深。工作之余乃至退休后,他经常翻阅历史资料,研究革命历史。

“打进咸丰城,建立苏维埃……” 1928年3月,农民武装总队队长黄子全召集300余农民武装队员在龙潭司庙前誓师,高擎三面红旗(斧头镰刀旗、犁铧旗、青年协进社旗),扛着土炮,背着土枪、大刀,发动龙潭司暴动。

龙潭司暴动揭开了党在恩施地区领导武装斗争的序幕,扩大了党的政治影响,为以后红四军创建湘鄂边革命根据地打下了基础。

干净整洁的红色院落

“这个广场是2016年建成的,取名纪红广场是为了纪念红三军曾在此驻扎。”1933年,贺龙、关向应带领红三军九师及教导团来到龙潭司,军部在大坪寨驻扎一个星期。广场上的浮雕文化墙清晰地镌刻着英雄曾经在这里战斗的历史。

龙潭司暴动撒下了革命的火种,红色成为老区人民信仰的底色。在这里,有一种信念,叫永远跟党走;有一种精神,叫赓续红色精神;有一种渴望,叫建设美丽家园。

2014年,龙潭司村“两委”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广发“英雄贴”,邀请能人回村。这些能人各个身手不凡,有的流转土地种水果,有的带领乡亲修房子。

聚红楼

“从小听着革命故事长大,我们要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继续前行。” 80年代出生的周权在大坪寨院落开起了农家乐聚红楼。同时,他发动村民入股建起了30间民宿,统一运营,统一管理,按股分红,带着村民一起增收致富。

“我们这里以前是大门口挂粪桶,臭名在外!”周国恩半开玩笑地形容。

周国恩是大坪寨院落建设理事会会长,也是龙潭司村乡风文明理事会会长,他曾在广州、深圳、杭州等地闯荡,见识了外面世界的精彩。

回乡后,周国恩和村“两委”一道,努力改变乡村面貌,全寨75户村民主动参与,在全县率先开启自发建设美丽家园的热潮,完成院落广场、文化长廊、荷花池、庭院美化等20个项目,改造民居100栋,建花果庭院200户,发展壮大民宿产业。

美丽庭院

如今,龙潭司村已成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不少游客慕名来到这片红色土地,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听红色故事……



7月,正是茶园夏管的最佳农时,随处可见茶农管护的身影。

“今年收入了五千多块钱,全部丰产后,预计有两万多块钱收入。”龙潭司村二组村民张排丰正忙着给茶园剪枝、除草,为来年提质增收打下基础。

张排丰今年53岁,因摔伤致残,母亲已73岁高龄,一家人曾因没有经济来源而一筹莫展。

龙潭司是典型的山区盆地,土壤肥沃,雨水充足。村“两委”因地制宜,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制定了山上种茶叶,沿河种水果的绿色产业发展之路。

沿河产业基地

如今,全村已发展茶叶500亩,带动全村100余农户稳定增收。

张排丰成为首批发展茶叶的农户之一,4亩地的茶苗在他的精心管护下,今年已进入采摘期。

为进一步激发产业活力,龙潭司村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引进市场主体扎根落地。

据村里的老党员周艳平回忆,村里八十年代就开始种柑橘,九十年代,龙潭司柑橘享誉周边地区,后期因管护跟不上而衰落。

“村里有种水果的传统,要让这个产业重新壮大起来。”在外务工的黄长坤在村党支部的引进下,回乡创办了开源生态水果采摘园,发展脐橙、白柚等水果600亩。

盛夏时节,龙潭河两岸整齐分布的脐橙、白柚郁郁葱葱,枝头硕果累累。

脐橙基地

“现在正在学习直播带货,便于大面积丰产后打开销路。”黄长坤抓住机遇,参加全州的“一村一主播”培训,为带火村里的产业打下基础。

除了开源生态水果采摘园,龙潭司村还适时引进2家专业合作社,累计发展脐橙、白柚等水果2500亩,其中600亩脐橙、100亩白柚已进入丰产期,每亩收入可达6000多元,已成为村民的“致富果”。



远处青山如黛,唐崖河犹如一条青色长龙匍匐环绕,逶迤婉转。近处特色民居环绕,黄墙黛瓦,飞檐翘角,处处渗透着民族精神,令人心醉神迷。

河水弯弯入画来

位于一组的唐崖河景观带项目是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的重要内容,沿河公路加宽建设已顺利完工。

该项目的实施占用了周边10余户村民的30多亩地,仅颜克喜一家就有8亩。

“发展红色旅游是好事,但是少了8亩地,我家的收入要少一大截。”在项目建设之初,颜克喜心存疑虑。

龙潭司村乡贤理事会会长周国恩,乡贤谢仁祥、谢仁德等人上门为颜克喜摆事实、讲道理,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最终赢得了信任与支持。

“长远来看,这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必须得支持。”颜克喜最终无偿让出土地,支持项目建设。

自2015年龙潭司村乡贤理事会成立以来,在“能人” “乡贤”带领下,所有村民都积极参与到村庄治理、矛盾调解、村庄规划等工作中。

在庙堂坝至龙潭司村委会路段,道路加宽作业正在有序进行。

美丽村庄

“全程5公里的道路加宽,沿线涉及35户农户的土地、林地,没让村里解决任何纠纷。”龙潭司村党支部书记赵寄凯介绍,要广泛发动群众,“一约四会”是有力抓手。

“我们不仅有村里的村规民约,各个院落也有院落公约。”

“在制定院落公约时,规定村民之间有矛盾可以通过村组‘明白人’、道德评议会成员协调。产生矛盾不找人协调,吵架打架要罚款。”

 “有3例吵架的被罚后,从此再没有人敢吵闹了。”

……

龙潭司村围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总目标,通过党小组、理事会等基层组织,充分发挥党员效应、乡贤效应,促进村民自治良性发展,有效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提升乡风文明,让村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角”,已逐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共同缔造深入人心

红色热土撒下革命火种,绿水青山涵养生态资源。龙潭司村如今的变化让人惊叹,先后被评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策 划:白涛

图 文:廖祖英 白涛 文朝顺   侯力荧   冉家宾

视 频:乐静 张文清 向慧 覃明  王丹

VR全景:白涛 李维君

海 报:廖祖英


登陆评论 我要评论
热点新闻
热点视频
专题推荐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