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9 01:39
踏上红色热土,丈量信仰高地。咸丰县融媒体中心推出特别策划“喜迎二十大·红色美丽村庄行”系列报道,请跟随记者一起深入红色美丽村庄,见证党的十八大以来,革命老区产业兴旺、生态优美、民生殷实、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和老区人民自信自强、团结奋斗的精神风貌。
今天推出
罾沟村,位于有着咸丰县“西大门”之称的朝阳寺镇,紧邻重庆市黔江区,全村430户1718人。
跨过唐崖河上的周家坝大桥,便踏入罾沟村地界,公路两旁民房齐整漂亮,墙上绘制的红色标语和图画引人注目,“红色耀中华、精神传后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往昔峥嵘岁月跃然眼前。
多年来,团结拼搏的罾沟人民,在红色文化的浸润和指引下,奋发砥砺前行,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家家户户展新颜,乡村美景入画来。2022年该村被中组部纳入第三批中央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
据史料记载,1936年1月1日,发生在罾沟村的“罾沟突围”,是红十八师掩护主力、进入长征途中在湖北境内的最后一战。
“这里曾经是连接鄂渝的重要交通渡口,当时红十八师就是从这里抢渡唐崖河,最终转战到贵州的。”“红军渡”船工贺廷书边开船边告诉记者当年这里发生的故事。
“红十八师抢渡罾沟战役遗址”纪念碑
从罾沟渡口下船,拾阶而上,一块印刻“红十八师抢渡罾沟战役遗址”的纪念碑,树立在翠竹旁。
纪念碑旁,工人们正在紧张作业,有的修建观景平台、有的建设停车场、有的铺设步游道……现场一片繁忙。村民对红色美丽村庄的建设充满了憧憬。
“我一直在收集整理红军在这里战斗过的资料,把这些故事传承下去,要让后辈们记住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72岁村民贺光彬根据爷爷生前的讲述,收集整理了不少红军在罾沟的战斗故事。
墙绘
在罾沟村红色文化阵地,一民房侧墙上“弘扬红色文化、追寻红色记忆”的墙绘格外耀眼,生动再现了土苗儿女积极支持红军,参加革命战斗的场景。
“目前我们正在收集整理这里的红色故事,实施红色人物画像上墙、撰写解说词等工作,其中大部分工作将由村民义务完成。” 罾沟村党支部书记薛源介绍。罾沟村正以“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拼搏精神为主题,立足红色文化资源、产业优势、区位条件及周边景观,因地制宜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美丽庭院
漫步在罾沟村,平整干净的步游道两旁,一簇簇鲜花、一排排栅栏、一棵棵白柚树次第映入眼帘,三五只白鹭时不时从唐崖河上飞过,无不让乡村田园充满着诗情画意。
进入罾沟村,公路沿线一垄垄柚子树绿意盎然,一个个饱满的柚子挂满枝头,让人垂涎欲滴。
罾沟村柚子
早在上个世纪末,罾沟村就积极尝试种植红柚,经过几年的管护,红柚卖出了好价钱,首批“吃螃蟹”的村民尝到了甜头,其他村民也积极跟着种植。
由于种植方式单一,加上品种逐渐老化,罾沟村的红柚渐渐失去了往日的“红火”。
“看着又大又圆的红柚卖不出去,我们当时也着急,毕竟大家都指望红柚增加收入,对品种进行升级才是出路。”村民委员会主任李官应介绍,经过组织村民一同外出考察,大家认为改种白柚有着不错的市场前景。
为打消部分村民改种顾虑,罾沟村通过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围绕“罾沟突围”红色文化阵地区域,流转土地50亩发展白柚产业,进行统一管理和销售,并把渡口红色遗址、文化长廊与柚园观光体验紧密结合建设,打造“红绿”辉映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样板。
“前期,我们每年给农户每亩200元租金,待柚子进入丰产期后再按四六分成,农户无需投入坐等分成,以增加老百姓的收入,村集体经济收入也有望达到10万元。”李官应对未来实现村民和集体经济收入双赢,充满了信心。
有村“两委”带头示范,大家积极改种、嫁接口感更好的白柚,以适应市场需求。
如今,该村白柚种植、嫁接的面积已接近1000亩,三年后的“千亩白柚产业园”,将成为村民致富的主导产业。
“砍掉红柚,虽然心里有不舍,但是没办法,只有不断尝试才会成功嘛。” 5组组长贺德光积极带头将自家4亩红柚全部改种白柚。
罾沟村生猪养殖
前三年见不到收益,贺德光没有闲着,他把前些年的积蓄投入到了养猪业。在新修建的250㎡猪圈里,他养满了仔猪、肥猪,年出栏近200头,综合收入近10万元。
“像贺德光这样的养殖户,村里还有近20户。”李官应介绍。
罾沟村除了大力发展白柚、养猪产业外,还大力发展油茶、特色蔬菜等产业,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多渠道增加老百姓收入。2021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了12300元。
“罾沟村海拔低、水资源丰富,适合发展蔬菜种植,我们就引进蔬菜批发商在村里种植辣椒、豇豆、马尔科土豆等农作物20亩。”谈起蔬菜基地的建设,朝阳电业驻罾沟村第一书记王超眼里充满了自豪。
村民委员会办公楼前,一栋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供销社依然保存完好,虽然已经失去了当年物资交易的功能,但它带给村民的各种回忆却依然记忆犹新。
水岸人家
“那个时候由于村里不通公路,生产生活物资缺乏,罾沟渡口作为南北重要物资中转站,周边几个村的老百姓都到这里购买物资,又用肩膀挑回去。”贺光彬作为罾沟村供销社职工,亲历了罾沟村发生的变化,“现在好了,水泥路、柏油路通到了家门口,家家户户有车有房,过上了小康生活。”
在贺光彬眼里,村里的变化不仅源于村民的自强不息和团结拼搏,还得益于近些年来党和政府在人才、政策等方面的加持。
罾沟村大力实施能人带村战略,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及时将工作能力强、责任心强、能干事会干事的干部调整充实到村“两委”,带领村民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继续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美丽乡村建设
在红色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罾沟村村民积极出资、出力、出材料,自发捐赠石磨、陶罐、风车等老物件,对公共区域进行美化靓化。各家各户还自己动手修花坛、砌堡坎,打造“微景观”,一座座独具特色的美丽庭院悄然而起。
“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打造好了,自己住着也舒服。” 2组村民刘桂兰在自家院坝里精心打理花坛,打造属于自己的“小美好”。
在罾沟村,不管走到哪家哪户,都能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红色文化”元素已深深融进了群众的生活。
近年来,罾沟村发扬革命优良传统,在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方面形成了“支部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浓厚氛围。
“对于庭院改造,一开始大家不容易接受。”薛源看着院落新貌,感慨着不容易,“法宝就是把党建的力量落实到工作当中。”
党员刘桂兰家的新别墅和打造好的庭院,成为村里一道靓丽风景,村民羡慕不已,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此后,从党员干部到普通群众,由点及面全面铺开,全村美丽庭院改造工作顺利推进。
美丽乡村建设
红色星火可以燎原。看到大伙儿都在行动,村民纷纷通过召开“院子会”“小组会”等形式,共同协商美丽乡村建设,自筹资金建起了休闲广场,院落集中的地方还安装起了路灯,道路两旁种上了各种花花草草,竞相美化靓化村庄。
“在红色文化的沁润下,通过引导群众、发动群众,发挥村民在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动员村民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形成上下齐心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良好局面。”朝阳寺镇党委书记张影介绍。
策 划:白涛
图 文:谭俊 白涛 罗晓庆
视 频:李维君 张文清 郑勇 谭俊 向慧
VR全景:白涛 李维君 谭俊
海 报:白涛
【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打造中医药产业新高地
“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中央综合展区的山东笑脸
重庆打响村庄清洁行动秋冬战役
接受精神洗礼 汲取奋进力量
接受精神洗礼 汲取奋进力量——“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引发参...
天祝县东坪乡:新居暖民心 锦旗表真情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天祝县野狐湾村:环境大变样 村貌焕新颜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天祝县祁连镇:人参果成致富“金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