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电子版 2022-11-24 22:38
淮安市淮安区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和盘活利用土地资源为切入点,通过面上统筹、项目集成整合投入3370万元,在14个村居探索实施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为模式的农村集成改革,拓宽强村富民新路子。
建好“一个支部”。
试点村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项目上,以土地经营权流转为切入口,有效集聚农民,发挥集体“统”的功能,夯实乡村善治基础。
搭建“两个平台”。
成立村集体领办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农机专业合作社,流转入股土地1.11万亩,实行企业化管理,搭建集体统一经营,以粮食规模种植为主导,以特色种植和加工、对外服务等为补充的产业发展平台。
打造“三大中心”。
新建粮食烘干中心10个、农机库14个,配置农用机具224台(套)、大米加工流水线2条,配套建设工厂化育秧中心和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中心,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并对周边镇村开展社会化服务。
实施“四个绩效”。
落实村干部“增量绩效”“包干管理绩效”“红旗绩效”“发展绩效”等激励举措,推动政策和机制创新,激发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整合“五项改革”。
引导带动农民、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参与改革实践,形成了村集体控股主导,农民和其他主体共建共享的股权格局和利益格局。截至2021年底,14个试点村每年集体经济收入平均在50万元以上,带动低收入农户人均年增收4500元。
淮安开展秸秆机械化还田和农机购置补贴双抽查
村村都有“三堂一室”!金山这个镇走出乡村治理新路子
中国这十年|我国对外工作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
张庆伟在凤凰县芷江侗族自治县调研:切实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
粮牧双强+质效同升 走出农业强县之路
道真:养殖生态鸡 走出富民路
走出大山,就不能回去了吗?
载着丰收到万家 | 天堑变通途 花椒走出大山成农民增收“摇钱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