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2 16:35
秋收农忙季,方召镇的山林沃野正开办丰收演唱会,勤劳的蜜蜂唱着赞歌,金色的稻穗在秋风中摇摆合唱,一簇簇的朝天椒飙唱高音满脸通红,黄脆的蜜本南瓜群“扑通扑通”和曲,田间忙碌的村民此起彼伏地哼着苗歌……万物都在以独有的姿态尽情歌唱,处处呈现生机盎然的喜人景象。
“稻”花香里说丰年
时下,风吹着金灿灿的稻浪,人们穿梭在田垄间,一阵阵机械打谷机发出“轰隆隆”声响彻山谷,田埂上堆起一摞摞装满稻谷的麻袋……
秋收以来,方召镇积极开展优质稻定点收购和上田收购工作,全力以赴鼓足农民的“钱袋子”。“老百姓种粮面积大,品质好,收成多,但大多外出务工,一年下来粮食消耗较少,存粮放久再出售就不划算了。今年我们动员各村宣传好稻谷收购政策,农服中心负责下村收购,农民出售的意愿极高。”方召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付小燕介绍。
目前,方召镇按照每斤1.8元共收购出田谷20万斤,预计后期收购总量达到25余万斤,收益将达45余万元。全镇将继续加大秋粮收购政策宣传,与企业做好粮食产销对接,确保村民种粮既有盼头又有赚头。
红红火火朝天椒
十月正是朝天椒采摘好时节,在辣椒地里,个大、通红的朝天椒,挂满枝头,争相竞艳,村寨吊脚楼上,晾晒的一束束朝天椒随着秋风“肆意舞动”。
“我们村的辣椒又香又辣,这种朝天椒亩产在80到100斤,这小块地的辣椒大概有1亩多,能卖800元左右。”方召村村民杨昌美说。
方召镇海拔较高,加上独特的地势,产出的辣椒香辣可口,方召镇持续抓好特色产业优势,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调动群众的种植积极性,发展“订单农业”,争取把小辣椒种成致富果,打响火辣品牌。
蜜本南瓜“黄满天”
近日,贵州方兴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到向阳村收购南瓜,村民们用肩挑、用车拉、用手拎,将自家的南瓜送达现场,选瓜、装篮、上称、登记斤数、装车……
“今年我家的瓜个大饱满,收成不错,这次卖了800斤,赚了600元,地里还有一批没熟的,等地里的成熟了我还摘来。”向阳村村民杨光辉说。
近年来,方召镇以“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发展“庭院经济”,实现在“育苗栽培、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订单收购”等环节全方位跟进发展蜜本南瓜产业,2022年,全镇出售蜜本南瓜苗收益3万元,瓜果采收8万余斤,按照市场价格收入达11余万元,蜜本南瓜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甜“蜜”酿造幸福生活
站在巫梭村“昌平坳”养蜂地,可见一个个彩色蜂箱错落摆放,走近细看,成群的蜜蜂在蜂箱入口处进进出出,蜂农们忙着摇蜜,晶莹剔透的蜂蜜仿佛缓缓流进蜂农们乐开花的心里。
“今年晴天多,五倍子树花期较长,蜂蜜出产不少,一次摇蜜我能采收400斤左右,收入将达5万元。”问起今年的收成,巫梭村村民邰忠权开心地说道。
据了解,方召镇五倍子树较多,且花期长,有着非常丰富的天然蜜粉源植物资源,蜂农们瞅准这块“聚宝盆”发展养蜂。全镇也深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陆续种植3.2万余株五倍子树,种植面积达400余亩。同时,以“企业供资+合作社管理+干群认养”的模式发展养蜂产业,目前,全镇有养蜂专业户16家,蜂箱1550余箱,每年可采收蜂蜜5000-6000斤。
打好特色产业牌,奏响乡村振兴曲。方召镇坚持党建引领,立足资源禀赋和农民种养殖习惯,因地制宜实施“定制产业项目”抓好订单产业,探索异地置业,拓宽产业增收路,在苗疆深处绘就色彩斑斓的幸福画卷,让苗家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通讯员:潘艳芬 杨兴美
喜迎二十大 | 有一种担当叫达拉特旗——喜看达拉特工业园区的“...
常德探索水稻秸秆产业化利用新模式 “生态包袱”变“绿色财富”
兰州市榆中县:百合产业引蝶变 北部山区换新颜
陇南市成县鸡峰镇:村美民富产业兴 乡村振兴幸福浓
都兰:发展路衍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这十年·数说乡村振兴答卷
二十大代表风采 | 苏保信:善于“拉直”问号的技能大师
四万里挑一!二十大代表是怎么选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