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2-11-14 15:42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凭祥市地处中越边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县级市,由崇左市代管。自2017年启动广西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以来,该市坚持紧抓“边”的特点,巧织食安网,共护百姓安。2019至2021年连续三年获评崇左市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A级等次。2022年凭祥市食品安全状况总体满意度91分,凭祥市委、市政府为保障食品安全所做的工作满意度92.28分,均列崇左市创建县(市)区第一。
高位“推”,织紧食安“责任网”
该市把创建广西食品安全示范县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列入市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和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十三五”“十四五”发展规划、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及督查督办事项。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针对9大类77项创建指标,定岗、定人、定责、定标准、定时限,实施清单式、台账式推进。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研究部署创建工作,市委书记、市长多次深入一线调研调度,市委、市政府班子领导靠前指挥协调,“两代表一委员”齐参与勤谏言常督查,构建“党政同责、四级联动、全域推进”的创建格局。
先锋“带”,织牢食安“堡垒网”
坚持党建引领,成立市创城办临时党支部,统一管理抽调的13名党员,筑牢一线“红色堡垒”。扎实开展基层市场监管所标准化建设,积极打造审批为民、提质为民、执法为民、诚信为民、银龄为民等七支党员先锋队,引领党员亮身份、践承诺、助创城。同时与全市40个行政村(社区)党总支部建立食品安全监管协管机制,80名支书、村干担任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形成“统一指挥、分层分级、末端发力、终端见效”的食品安全网格化治理体系。此外,开展“共产党员经营户”授牌活动,打造标准化、规范化食品生产经营示范点,辐射带动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自觉落实主体责任,营造诚信、守法、放心、安全的食品消费环境。
找准“点”,织细食安“防控网”
找准食品安全风险点与着力点,管牢“源头”、管严“生产”、管住“流通”、管好“餐桌”,连续多年无任何等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规范农业投入品管理,深入实施产地环境治理、农药减量使用、畜禽产品质量提升等行动,累计建成各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园、点)81个、规模化种植基地483. 94公顷,“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面积284.63公顷。全面实施食品安全风险分级监管,合理确定日常监督检查频次,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靶向性。着重加强冷链食品集中管控,2021年以来,7家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进口冷链食品入仓112643柜,稳妥处置阳性进口冷链食品事件27起,拦截涉疫食品652.13吨。推动校园食品安全监管服务前移,聘任食品安全副校长42名,率先实现57家公办中小学校和幼儿园食品安全副校长配备覆盖率100%。坚持扩大抽检覆盖面、提升问题发现率,食品和食用农产品抽检量从2017年的4份/千人提升到2021年的5.2份/千人。
聚力“线”,织实食安“联动网”
推动各食安委成员单位健全监管联动机制,推行“党建+双随机、一公开”“1+N”联合抽查,建成聚集29个政府执法机构、378名执法人员的“双随机”联合抽查全域全线覆盖的工作体系。各成员单位既各司其职、分线作战,又衔接配合、联勤互动,凝聚齐抓共管合力。建立无缝对接、高效衔接、协调办案的行刑衔接机制,持续保持打击危害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查办食品和食用农产品安全违法案件250余起。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及时向社会公布监督抽检、行政处罚等信息,制定完善投诉举报管理制度,食品相关投诉举报办结率、回复率和群众满意率均为100%。
拓宽“面”,织全食安“共治网”
积极引导、鼓励社会各界参与食品安全工作,通过强化行业自律、有效发动群众、弘扬志愿服务等,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加强从业人员管理和培训,自觉保障食品质量安全,营造诚信自律、食安共享的良好社会氛围。培育外卖服务行业食品安全志愿者队伍,打通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最后一公里”。深入开展“食安六进”活动,征集群众关心的食品安全热点、堵点、难点,问需求寻良策。实施“餐饮安全你我同查”“食品快检零距离体验”等系列活动30多期(次)。开展“志愿同行,共创食安”创城志愿服务活动20余次。群众对创建工作的知晓度、参与度和支持率逐年提升。
打造“云”,织密食安“监管网”
将互联网、大数据、移动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嵌入监管、融入执法,推动“传统监管”向“智慧监管”转变升级。推进全市24家冷链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纳入“八桂集中仓”追溯体系,指导5家进口冷链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安装“互联网+冷库”视频监管系统。全市食品生产经营者均纳入广西食品药品综合业务监管平台,实现任务清单化、台账电子化、巡查智慧化,切实提升监管效率。构建“线上全面巡查+线下现场检查”的监管模式,95家学校食堂(含托幼机构)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达100%。探索“以网管网”,推行食安封签,240多家外卖食品经营户纳入线上线下监管视野。在全市14家花生油小作坊推广使用食用油质量安全智慧监管系统与追溯系统,通过“互联网+监管”模式,实现小油坊生产过程可记录、产品流向可跟踪、储运信息可查询、质量问题可追溯。
多元“宣”,织深食安“民心网”
全方位、多形式、高频次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社会广泛参与的宣传教育活动,让群众更加知晓、支持食品安全工作。在“边关凭祥”“凭祥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开设“食品安全”专栏,发布工作动态200多篇,推送食安小视频60多条,传播食品安全“正能量”。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着力打造食品安全“你点我检”、食品安全进校园、老年人保健食品科普等特色品牌活动。定制标注有食品安全宣传标语的瓶装矿泉水500件,引导餐饮店、奶茶店在纸巾外包装、纸杯印刷食品安全宣传标语,随时随地让食安知识、食安信息“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市区、镇街主要干道设置宣传牌26块。40个行政村(社区)均设置宣传栏,每月更换宣传内容。累计张贴悬挂海报、横幅3600多张(条),发放宣传购物袋10000个。充分利用各镇、市直各单位、各村(社区)、各商铺门店的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创建标语。
强化“督”,织严食安“督导网”
加强跟踪问效,重点督查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能情况,压实食品安全各方责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进工作。及时梳理督查情况,将督查发现的问题逐一列出清单、明确整改时限,以督查通报形式通报相关责任单位,边督边改、以督促改、以改促优,提升创建质量。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媒体记者、群众代表开展食品安全工作监督,及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通过“你点我检进校园、进市场”等活动,邀请师生、记者、市民等参与抽检。在农村食品安全治理、鲜湿米粉专项抽检等行动中,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全程参与监督。(姚慧敏)
重庆城口:依托优质生态资源推进乡村振兴
2022年义县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调度会议召开
景东县五举措抓好粮食生产
[广西]果冻橙成了村民“幸福果”
依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乡村振兴促进法执...
以点带面推进社会帮扶!国家乡村振兴局推介36个典型案例
提高认识 加大力度 高质高效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朱新华主持召开产业引导基金设立工作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