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2022-10-28 06:29
党的十八大以来,碌曲县文化和旅游工作以繁荣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为重点,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大力推进文化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过去的十年,碌曲县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旅游产业跨越发展、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文旅工作保持了全方位的发展态势,“锅庄之乡”所蕴含的历史底蕴逐步彰显,“魅力碌曲”宜居宜业宜游的标签更加鲜明。
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有序形成。建设了以乡镇文化站为龙头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完成了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达标任务。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成站舍建筑面积达到300平方米以上,均设置了办公室、图书室、阅览室、多功能厅等,制定了《乡镇文化站工作职能》《文化站工作人员岗位职责》《文化站工作考勤制度》等各项制度,每个乡镇配备了1名分管副乡(镇)长和1名工作人员从事文化站工作,拨付了免费开放资金。全县七乡镇年度举办综合性大型文化活动10余次,单向性文体活动20余次,截至目前,建成24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完成24个行政村文化戏台、文体广场、篮球场、农牧民书屋、村级综合文化活动室(多功能活动室)建设任务,并配备了健身、音乐器材、音响、图书、篮球架等设备,已建成24个文化科普宣传长廊。同时,为切实做好全县脱贫摘帽及乡村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任务,积极提升打造12个生态文明小康村乡村级文化体育健身场所。
群众性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充分依托农牧村文体活动阵地,以县文化演艺有限责任公司为主要力量,以流动舞台的方式,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惠民活动。近年来,我县以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为载体,积极组建扶持民间自办社团,共开展相关文艺演出活动共150余场,放映电影570场(次)。先后组织开展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甘南“南木特”藏戏展示展演,参加了首届甘南“南木特”藏戏调演、首届甘南民间艺人绝活展示大赛。开展了“千台大戏送农牧村”“文化扶贫、送戏下乡”、文化“四下乡”“我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艺演出及“南木特”藏戏巡回演出等。通过各类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丰富了全县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掘和培养了各类优秀人才,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为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丰富文化旅游内涵,增强碌曲文化旅游竞争力和知名度营造了氛围,奠定了基础。
文化队伍建设不断壮大增强。以提高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坚持培训与实践并重的原则,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办法先后在全县范围内举办了“三区”人才文化工作者培训班、文化执法人员及从业人员法律知识培训、“扫黄打非”工作培训班和锅庄舞培训等,不断提高基层文化队伍的工作水平。并以外出学习或参加各类培训班等方式,选派文体旅游系统业务干部前往省、州业务部门进行学习交流,从而有效提高了文化队伍人员的业务能力,为更好地指导群众文化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非遗挖掘和文物保护工作持续推进。大力挖掘民间文化资源,认真组织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立非遗保护工作领导机构,建立《碌曲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截至目前,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有1项:碌曲县藏医药院“甘南藏医药”;列为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有30项:碌曲藏文书法、碌曲藏医药外疗治法等;列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16项。目前,我县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名,省级传承人有6名,州级传承人40余名,县级传承人16名。加大了文物保护力度,建立了全县文物保护名录。全县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34处,文物点覆盖了全县7个乡镇,文物普查行政村到达率100%。根据文物分布情况和文物保护工作实际,逐步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文物保护体系,对所有文物进行大排查,消除文物保护安全隐患,确保了文物安全。
坚持创新发展
引领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发展
旅游综合经济收入得到新增长。2012年至2022年,全县旅游人数1024.468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8.5528亿元,全县现有宾馆饭店170家,农牧家乐45家,旅游特色商铺49家。
旅游服务管理水平获得新提高。全面提升了我县旅游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了景区基础设施,夯实了文旅发展基础。先后成立了3个景区管委会,负责郎木寺、尕海、则岔石林景区的日常监管、环境卫生等工作,建设了景区管委会办公场所,确保了景区管理运营正常开展。先后建成了8个旅游道路观景台,全面提升了全域旅游综合服务水平。建成21座水冲式厕所,彻底解决了游客“如厕难”问题。招聘导游12名,讲解员15名,填补了旅游景区讲解空白。10年来,全县共计举办各类旅游培训班55期,累计培训农牧家乐、致富带头人、村“两委”班子成员、乡镇干部以及旅游从业人员、管理人员、导游和讲解员培训3048人次,极大地提高了全县旅游服务行业的综合能力和管理运营水平。
旅游“一十百千万”工程取得新成就。“一十百千万”工程作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推动转型升级、促进乡村振兴的重大举措,使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面建设2个文化旅游标杆村贡巴村和尕秀村;7个全域旅游专业村:加仓村、华格村、红科村、贡去乎村、则岔村、恰日村、田多村。改造提升国道沿线观景台,新建水冲式3A级旅游厕所4座。通过不断地突破创新,呈现出了“农村展新颜、群众展新貌、发展新气象”。
坚持深化融合
文旅强县建设迈出关键步伐
文化繁荣支撑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碌曲县深挖潜力,充分发掘洮河流域民间锅庄舞种的保护和传承,积极与其他兄弟县市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锅庄学习交流,碌曲锅庄已成为一种草原传统民俗文化表现的艺术形式,连续举办了八届全国性的锅庄舞展演活动。借助锅庄舞展演这个平台,成功打造了“中国锅庄之乡——碌曲”文化旅游品牌,实现了文化和旅游双翼展飞、融合发展。每年盛夏时节,中国碌曲锅庄舞展演活动已成为展示碌曲传统服饰、人文历史、民族文化艺术的一项重要文旅节庆活动,推动了甘、青、川、滇、藏五省旅游文化交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到碌曲旅游观光。
旅游活力促进文化事业焕发生机。碌曲县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也激发了文化发展的活力,为挖掘藏族锅庄文化,创作编排了《碌曲神韵》和《盛世锅庄》大型歌舞剧目,筹集500余万元资金编排的大型歌舞剧《盛世锅庄》,在甘南大剧院进行了首场汇报演出4场次,得到了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在“石榴杯”全省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中,荣获一等奖,在首届西部五省区藏族舞蹈展演中,荣获二等奖,目前,《盛世锅庄》正在上报“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申报工作。将锅庄舞展演活动同藏族传统的香浪节活动结合起来,成为弘扬民族文化的一场盛会。在义乌国际博览中心开展的第十四届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和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期间,碌曲国家级非遗产品“甘南藏医药”和州级非遗作品“碌曲藏文书法”参加了展示,同时参加敦煌市开展的丝路记忆·西北五省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展演活动。在“牧家乐”“藏家乐”等群众自发从事的旅游服务业中,锅庄舞、“南木特”藏戏、民间弹唱等各种藏族民间文化,也受到广大游客的欢迎。民族民间文化在推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又焕发出全新的魅力!
文化旅游融合形成特色建设品牌。每年7月举办的中国·碌曲锅庄舞展演暨香浪节,旨在传承和弘扬藏民族优秀文化,全力打造“锅庄之乡·魅力碌曲”旅游文化品牌。已连续八年的展演活动,吸引着来自西藏、云南、四川、青海、甘肃五省藏区和国内其他地区的来宾,开幕式一次次激动人心的万人锅庄表演,诠释了极具震撼力的“天下锅庄文化盛宴”,“中国锅庄之乡”文化旅游品牌效应迅速得到提升。碌曲锅庄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来碌曲观光旅游,成为我县旅游文化融合发展的典范。
文旅交融尽显碌曲文化旅游魅力。碌曲县历史文化悠久,本土剧目、神话传说、历史古迹、人文艺术以及特色种类繁多,碌曲境内有各具特色的藏传佛教寺院8座,还有生态旅游藏寨一一国家4A级旅游景区尕秀景区和锅庄舞传习基地一一夏泽滩文化旅游产业园区。依托碌曲优质生态林地资源和乡村旅游资源,通过资源整合、设施服务提质、项目创新,实现文化旅游交融协同发展。文化与旅游发展的耦合度较高,旅游文化资源优势明显。
雄关漫道铮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今后的工作中,碌曲县文化和旅游工作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一心两廊五区满天星”的文化旅游发展思路,以赶考之心和奋斗精神,扎实创建五无甘南、十有家园和七美碌曲,努力推动碌曲文化旅游事业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文旅交融绘就发展新画卷——碌曲县文化旅游发展成就综述》
喜迎二十大 | 转型再出发 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工作纪实之十六:...
四川达州市台胞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坚定在大陆长期发展信心 愿...
二十大感言 |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二十大时光|同心,绘就民族团结新图景
二十大时光丨阿坝县贾洛镇勒坤玛村远牧点上话未来:减牛不减收,...
二十大时光丨港澳各界:坚定信心 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聚焦二十大丨港澳青年:深受鼓舞 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党的二十大代表热议——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