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新闻网 2022-11-07 09:41
本报讯(通讯员 何晓雯 全媒体记者 冯兆宽)秋风起,蟹脚痒。10月27日上午,在荻垛镇唐港村一处蟹塘里,柯志海正和父亲一起乘着小船,将网里的螃蟹倒进一只大桶里,包装好了准备往外销售。看着蟹塘里“横行霸道”的螃蟹,柯志海笑意盈盈。
柯志海今年35岁。2004年,他离开家乡去无锡打工,近10年时间里,先后做过木匠、车床工、服务员、销售员。看到家乡高效农业发展蓬勃,2013年9月,柯志海决定回乡创业。2014年春,他在村两委会的支持下,在本村及邻村流转了180亩农田,夏收后全部栽种水稻,并在当年购置了大型拖拉机两台、高速插秧机两台,创立了荻垛镇瀚森粮食家庭种植农场。
然而,柯志海的一番创业激情刚开始就遭遇了严峻考验。2014年由于种植技术不熟练,水稻品种选择没经验,加上又遭遇了病虫害,不少田块因病绝收,产量很低,没赚到钱,还倒贴了不少。“既然选择了,就不能轻言放弃。”柯志海说,随后他在镇农技推广站技术员的指导下,认真钻研,渐渐掌握了一套科学种田的技术,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选用优质、高产、抗病品种,熟练应用水稻塑盘育苗培育壮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凭着一股信念,农场里的打药、施肥、除草、灭虫等农活,他亲力亲为,同时积极参加青年农场主培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经营管理水平。
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地,柯志海种植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到2016年,他彻底扭亏为盈。2017年,他的农场水稻亩产量达到750多公斤,2020年,他的农场毛收入达180万元。“今年我的家庭农场栽植了500多亩水稻,计划在11月上旬收割,今年的稻穗实,又是丰收年。”谈及今年的水稻,柯志海非常高兴。
田越种越多,但在家种田的劳力却越来越少,这么多土地怎么种?柯志海经常和种田大户一起探讨,大家觉得靠人工不现实,只有合作起来“抱团取暖、攥拳发展”,才能适应规模种植。在荻垛镇党委和农技推广站支持下,2019年柯志海联合本村几位青年成立了兴化市瀚森植保专业合作社,不仅解决了自家农场的种田难题,还能为其他种田户开展植保服务,真是一举两得。
经过近3年的发展,柯志海添置了自走式植保机1台、无人植保飞机8台,为本镇及戴南等地的友邻农场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服务面积达8万多亩次。
柯志海告诉记者,在种植庄稼的同时,他还学着养螃蟹,到今年他的蟹塘已发展到126亩。他家的螃蟹从中秋开始上市,现在每天向市场供应1000多斤,主要销往阳澄湖一带。如今,柯志海经营的粮食家庭种植农场渐渐走上正轨,经济效益也是年年递增,他还将种植技术无私地传授给村民们,指导他们科学种田,帮助寻求销售渠道,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好评,他还被市农业农村局、市关工委授予“青年农民创业之星”光荣称号。
第六届浙江省农村创业创新大赛开展情况
四川省第六届全国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省级选拔赛的总结
宁夏农村创业创新大赛选拔赛总结
第六届青海省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工作情况
第六届全国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陕西赛区工作总结
第六届湖南省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总结
2022年江西省第三届“农行杯”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工作总结
第六届安徽省农村创业创新大赛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