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睢宁 2022-11-07 11:18
讲述故事、传递智慧、品悟生活, 无线睢宁《夜读》又和大家见面了! 捧一湾睢宁的深情,采一缕睢宁的月光,
01.
看到W的这名字,想到了《可可托海牧羊人》那首歌。其实此W非彼W。此W是我老家庆安镇分管教育工作的副镇长,是男的女的我也不知道。因为想去龙集东乐幼儿园看看,就想冒昧给此W打个电话联系一下。
这几天东乐幼儿园的一个视频在网上很火。先是由县融媒体中心推送出来的,紧接着省教育频道推送,县融媒体中心就此又精心策划了一个时评视频。转发和点赞的一下火了起来。
其实视频很简单。东乐幼儿园的一群小朋友,用迷你版的农具在快乐地碾稻子,就是碾场。画面上的劳动场景很热闹,骑车拉磙子碾稻子的,持叉翻场的,仔细收拾稻粒子的,忙得不亦乐乎。一个个小汗脸上粘着头发,神情专注,生怕哪一点做得不够好。
农村碾场这种劳动场面,
是收获粮食的最后一道工序,
现在实现了机械化,
碾场就变成了记忆中的乡愁,
看不到了。
△网络配图
那么,东乐幼儿园的老师为什么带领四五岁的孩子,做这种看似游戏又不是游戏的失传了的劳动呢?县融的时评说,东乐幼儿园特意组织这样的劳动活动,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爱劳动、会劳动、懂劳动的优秀品德,培养新一代人的劳动价值观。
我很感触,约了几位作家诗人文友,
准备去东乐幼儿园,
体验孩子们的童话世界。
02.
打通W的电话,一听传过来的声音热情中保持着一份恬静,我意识到对方是一位年轻的女性。待见到她后果然是,还不足三十岁。她听了我的说明后,立即说欢迎欢迎,待联系好幼儿园园长,在镇政府门口等你们。我把这当成是她对教育的热忱和对孩子们的关爰。
在W等人的热情引领下,我们来到了东乐幼儿园,虽然在乡下,却是一所省级优质幼儿园。一进大门,看到院子里的孩子们,有的像一群鸟儿那样在做游戏,又像一团小蝌蚪在水中游玩,有的在赶老牛,有的在模仿石磨磨面。
树上垂着成串的玉米,像是自己结的果实,菜园里生长着翠绿的青菜,旁边一湾小河从小桥下流过。几位孩子家长模样的人站在透栅墙外,满脸幸福地欣赏着孩子们的快乐。
几位小朋友,顶着蓝底白花的头巾,围着也是蓝底白花的小围裙,戴着同样的护袖,拉着风箱,向土灶里续柴,在老师的指导下,蒸蜜红薯。一个个像模像样,也是迷你版的小厨娘。看得我们忍俊不禁。
张园长邀请我们品尝小朋友的厨艺。果然那蜜红薯软糯香甜,真是如同蜜做出来的一样。小厨娘们礼貌地笑着看我们吃,她们自己不吃。原来,他们在幼儿园的园地里,栽下了几株红薯,孩子们在秋天收获了自己的劳动果实。
参观他们的教室,室内整洁有序,摆放着用玉米棒等农家材料制作的各种小小造型。室外的墙壁上,是孩子们和老师共同制作的壁贴画,材料也是农村常见的树皮、细竹节、草棒、荻花等。整个院内是一个乡村童话世界。我们也仿佛穿越到了童年,假如真的可以,也想当一回迷你版的小厨娘。
03.
幼儿园后面不远处,隔一条老街,就是我的老宅,离开它已近四十年了。这是我童年生活过的地方。
那个时候没有幼儿园。但像幼儿园孩子这么大点的时光,也会跟随大人下地去的。也许不是去劳动,也许是把劳动当成玩耍,也许是无人看管我们,不得不随大人到地里去。所以农村的劳动场景、农民的辛劳、收获的喜悦、新粮的香甜,就牢牢地储藏在童年的记忆深处,一生都不会消失。
这些在我们人生成长的道路上,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是后来所吸收的知识营养无法比拟的。而且是知识获取得越多,越感觉到童年所受到的启蒙教育,越加深刻。中华民族的劳动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一直是从孩提时代开始的。否则像《三字经》《百家姓》《朱子家训》等等,不会一代一代流传成孩子们必备之读。
分手的时候,我问张园长讨要了一本他们自己制作的彩绘园本教程《赶老牛》,我小时玩过,现在也是失传了。但东乐幼儿园又把它以现代形式恢复过来了,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W对我说,是想把它摆放在书房里,成为美好的回忆吧。我欣然附议。那样,东乐幼儿园孩子们的欢乐的劳动声,便会不断地在我耳边回响,激励我像他们一样地学习与劳动。
石台晒秋图鉴:这里的秋天怎么这么好看!
【文明创建在行动】栲栳镇:狠抓人居环境整治 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乡村振兴进行时】敦煌市转渠口镇火红朝天椒获得丰收
敦煌: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秋景如画
世界产品走进中国消费者的生活 中国定制扎堆亮相
乡村振兴 坚守一心为民之心 在“俯首甘为孺子牛”中绽放奉献之
乡村振兴丨牵手道孚民政 千里结对帮扶
乡村振兴丨瓦日苹果丰收映红老百姓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