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白累计投入上亿元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已产生收益达600多万元

2022-11-09 17:57

原标题:电白累计投入上亿元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已产生收益达600多万元——“输血”变“造血” 振兴进行时

电白通过土地流转给合作社规模化经营,起到联农带农作用,同时壮大村集体经济收益。邹祥亮 摄

车子驶过田埂路,金黄的稻田和嫩绿的辣椒树在眼前铺陈开来,这里是位于林头镇樟木山村的源丰泰生态农业示范基地,恰逢晚造丰收与冬种时期,机器声与人的讨论声交织,显得忙乱而自然。11月4日,茂名市电白区冠禾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林国源带着社员,开动收割机收割水稻,末了还不忘将打包好的袋袋稻谷背上机耕路面。

樟木山村推广丝苗米种植,党员发动有土地流转意向的农户向合作社存入土地,合作社打造1500余亩源丰泰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区。今年是樟木山村土地流转进冠禾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第一年,林国源预估年底能为村集体经济带来超20万元收益。

村集体经济项目要有“农”味,能起到联农带农作用。这个“农”味,是发展扎根农村,产业聚焦农业,收益惠及广大农户。

近年来,电白区委、区政府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着力点,立足各村资源禀赋和环境条件,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通过项目实施,实现全区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增长。

●南方日报记者 邹祥亮 通讯员 李贤斌 杨倩

六年投入上亿 以项目撬动集体经济发展

项目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关键抓手。2016年以来,电白共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试点村137个,各级扶持资金11036万元,共产生收益622.12万元。其中,2021年、2022年项目因未建设完成未产生收益,没被计入其中。

在村级集体经济项目上,做优“一镇一品”和“一村一品”,强化村级品牌优势是一大亮点。观珠镇大榕村的“观珠小黄薯”网上销售收入不错,北田村韭菜王远销珠江三角州;通过“公司+家庭农场+农户”经营模式,林头镇文车村生猪养殖提质增量,大坡村在“农场+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电商物流”发展模式下,将砂糖桔打造成为富民兴村的重点产业。

实践证明,立足本地特色资源,产业赋能不断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林头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镇35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10万元,其中文车、大群、板桥、木院等村收入超15万元。

在产业类型上,2016至2021年项目共90个,其中投资商铺物业的43个,占比47.78%,村集体经济项目比较单一。茂名市委党校决策咨询中心副主任刘畅认为,村集体经济项目从事农业经营的产业类项目偏少,与风险收益的权衡、干部能力精力不足以及前期资源能否有效整合有关。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据电白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将继续利用中央和省、市、区扶持试点村项目资金,加大对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集体扶持力度。同时,统筹省涉农资金,出台有关政策,鼓励和扶持村集体成立合作社承包荒地发展农业产业。

注重“人”的因素 充分调动多方干事积极性

日前,电白多部门联合印发《茂名市电白区村级集体经济收益与村(社区)干部奖励待遇挂钩暂行办法》(下称“办法”),沙琅镇、观珠镇、林头镇作为首批试点推行。办法激励村(社区)干部担当作,解决“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问题,是推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有效手段。

壮大村集体经济离不开项目这个“牛鼻子”,那么“牵牛”的人则显得尤为重要。其实近年来,电白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激发干部干事热情。

在观珠镇2021年村级换届中,17名回乡大学生当选“两委”干部,4人当选支部书记,有力充实了村干部队伍。2022年8月,观珠将13名年轻的大学生公务员派驻到农村担任驻村组长,让他们深入基层锻炼,培育发展农村经济人才。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活力。

针对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集体经济能力不足等问题,电白在探索建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职业经理人制度,聘请经济能人、经纪人、种养能手、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等为职业经理人,参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再者,邀请有社会影响、有经济实力的企业人士或在外经商人员担任“名誉村主任”,作为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助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不可忽略的是,村集体经济需要尊重农民主体地位激发农民活力。农民参与集体经济建设,也就与村集体形成了利益共同体,这里的关键是,要让农民在获取收益的同时,逐步培养对集体的责任心和认同感,以主人翁意识积极思考和参与集体经济建设。

探索新的模式 培育集体经济新增长点

区别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阶段以政策导向为主、带有扶持性质的项目建设,当前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建设需聚焦增强项目造血功能,提升集体内生发展能力。

刘畅认为,村集体经济项目可以并且应当多样化,形成市场导向为主,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发展模式,改善项目经营效益,支撑村级集体经济长效发展,服务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需要。

记者从电白区农业农村局了解到,针对项目投资分散、产业不大不强的问题,鼓励有条件的镇村发展股份合作制模式,统筹各试点村项目资金,找准本地特色产业,共同入股投资,形成以强带弱、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发展格局。

为了实现土地营收的最大化,电白鼓励探索建立土地股份合作型模式,将农民土地以股份制形式统一流转到村集体经济联社,由经济联社统一进行经营或对外发包,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着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

针对村级集体经济市场“空白地带”,则探索建立生产服务型发展模式,围绕村域产业化经营,创办多种形式的村级经营型服务主体,为农户提供生产资料、农业机械、病虫害防治、技术咨询等服务。

此外,村集体经济项目建设还要适应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要求,超越单一产业界限,打造全产业链。具体而言,电白对有土地或有旅游资源的村,采取“党支部+经营主体+农户”等形式,在旅游产业、特色产业以及养老休闲产业等上做文章,多渠道发展集体经济。

■声音

茂名市委党校决策咨询中心副主任刘畅:

以强化项目为抓手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长效发展

近年来,茂名广泛实施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普遍增长。前不久,茂名市委党校乡村振兴专题调研组聚焦茂名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并进行了实地调研。

近日,专题调研组成员、茂名市委党校决策咨询中心副主任刘畅接受南方日报专访。他指出,实践证明,以项目作为集体经济长效发展的抓手是有效的,集体经济项目可以并且应当多样化,但应有“农”味,能起到联农带农作用;同时应有效运作村集体经济组织,设立发展集体经济专责岗位。

村集体经济项目

要体现“农”味

南方日报:茂名村集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主要由哪类项目构成?

刘畅:目前茂名扶持壮大集体经济项目,一般以物业出租为主,例如改造农贸市场将商铺出租等。此类项目主要是财政资金扶持性质的,比较强调防风险,能保证有收益。相反,从事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相对高,所以目前农业经营类项目不多。但从乡村振兴角度来说,未来集体经济项目还应该更多重视与农业的联动,植根茂名“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等特色农业资源,联农带农,更好促进产业振兴。

南方日报:如何兼顾收益与风险,更好壮大村集体经济?

刘畅:兼顾收益与风险其实并不矛盾。财政资金投入的项目以稳健为主,保证了村集体经济有收益。项目要体现“农”味,则需要解决好农业经营风险较高的问题,这需要市场的更多介入,项目只要预期有较高的效益,就算风险比较高,也还是能够做,这对推动农业类项目是有利的。

同时,集体经济项目建设要适应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要求,超越单一产业界限,打造全产业链。把项目建设与当地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相结合,促进产业横向拓展与纵向延伸。例如打造“种植+文旅+加工制造”于一体的综合发展模式,提升项目附加值。

专职专责激励调动

多方积极性

南方日报:投资发展项目,离不开资金的支撑。部分村也反馈资金不足成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刘畅:资金不足确实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但我们应该看到,现在有越来越多市场主体愿意去投资农业了。核心问题是,如何把农村的资源更好整合起来,例如推动土地资源的进一步整合、改善农田的水利设施等。解决好这些问题,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面有更大好转,市场将更大程度参与到集体经济发展中来。

另外,农村资源能够高效整合起来,也未必一定要引进企业,把村民自身的积极性发动起来,也能一定程度解决资金问题。不单纯依靠财政“输血”,充分调动企业、农户、集体的积极性,参与者成受惠者,才有利于集体经济要做大做强。

南方日报:在发展村集体经济过程中,如何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

刘畅:其实每个村都有村集体经济组织,但大多数并未有效运作。缺乏精力固然是一个问题,另一方面,缺乏激励也是一个问题。前段时间电白推行村干部补贴与集体经济收益挂钩机制,把集体经济的收益与村干部奖励、个人发展等挂钩,是不错的一个尝试,能够能够提升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从提升专业性的角度上讲,还可以考虑推行村“两委”事务和集体经济事务适度分离,设立发展集体经济专责岗位,探索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

农民在现有集体经济建设中的参与度还比较低。但是长远来看,集体经济要做大做强,惠及全体村民,必须解决这个问题,使农民成为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

■一线实践

电白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及典型案例

发展模式一:资源开发型

凭借土地、山水等特色自然资源,开发增收项目,实现村集体经济稳定增长。

典型案例:2019年,那霍镇长石村委会充分利用山区资源,通过整合村集体资金和项目资金共投入130万元建设生猪养殖场,出租给企业经营养殖生猪。2021年开始每年获得固定租金收益15万元,实现村集体经济收益稳定增长。

发展模式二:资本盘活型

通过核实资金、资产、存量资源,充分挖掘潜力,对闲置办公用房、农贸市场、商铺、天然资源等集体资产,通过依法改造、资产重组、直接租赁等方式获得集体收入,实现集体“三资”保本增值。

典型案例:2019年,沙琅镇尚塘村通过项目资金和整合村资金对破旧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项目于2020年底建设完成后,经公开出租商铺,2021年村集体收益增加了12万元。

发展模式三:资本运营型

通过参股经营等方式转为经营资本,获取股金、利息和资产增值等运营收入。

典型案例:2016年,旦场镇楼阁堂村委会通过项目入股投资本村粤丰盈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养鹅特色产业。2019年以来,每年可获得20万元以上的分红,截至2021年12月底,获得分红共计66.1万元。

发展模式四:产业发展型

结合本地特色农业产业,通过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在促进产业发展中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典型案例:2020年,黄岭镇南清村将扶持项目资金和“一村一品”项目相结合,通过村集体成立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开发油茶子种植项目。油茶2023年后进入投产期,预计每年村集体增加收益10万元以上。

发展模式五:物业经营型

引导、扶持村集体利用集体所有的用地,兴建市场、厂房、仓储设施等,通过物业租赁经营等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

典型案例:2016年,沙琅镇河口村利用河口村文化广场楼顶、学校教学楼顶建设光伏发电,2019年开始产生收益,截至2021年底共产生收益32.89万元。

发展模式六:股份合作型

引导有多个扶持项目的镇街通过整合扶持资金,结合本地特色产业,以股份制形式共同发展,产生收益以分红形式返还给村委会,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

典型案例:那霍覃坑村委会结合本地特色产业拟建设覃坑村酒厂,因投入资金需求较大,便联合那霍村、谢观村将区级扶持项目资金100万元,以股份制形式共同投资建设酒厂。此外,拟吸收民间资金共同投资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那霍米酒产业。

登陆评论 我要评论
热点新闻
热点视频
专题推荐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