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源融媒 2022-11-11 17:32
近年来,和平乡党委、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压力不减、力度不减、热情不减的精神状态自我加压,乘势而上,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磨好基层“绣花针”绣出振兴“新篇章”。
树“针心”,凝心铸魂,练好基层“绣花针”
通过多点发力,创新学习方式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夯实思想根基。一是认真落实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党委中心组学习有关乡村振兴内容20余次,开展交流研讨8次,严格落实季度学习内容抄告制,各支部结合“三会一课”“固定党课”等方式学习1000余次,依托“学习强国”“信仰的力量”等线上学习平台,抓紧抓实党员干部日常学习,提升学习覆盖面。二是制定印发《和平乡村“两委”干部能力提升培训方案》,利用党员冬春训、乡村振兴轮训班、“夜读班”等多形式组织全乡19个村96名村“两委”成员及726名党员集中对习近平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七一讲话精神及省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等重点学习内容专题辅导。通过一系列有创新、有特色学习方式进一步夯实思想根基,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筑牢战斗堡垒,发挥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主窗口”、落实政策的“主阵地”和传递能量的“主渠道”,充分发挥党员在乡村振兴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乡村振兴。
投“针情”,以人为本,穿起基层“千条线”
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守防返贫底线,确保脱贫成果“守得住”。全乡2022年新识别监测户(突发严重困难户)3户16人,通过低保兜底、临时救助等分类帮扶措施,持续进行跟踪监测,严防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截至10月底,纳入低保215户459人;低收入家庭73户253人;支出型家庭3户13人;临时救助80户257人,发放救助金额691498.65元、纳入特困61人。二是为保证在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众的正常生活,对47户困难家庭发放生活物资、折合资金9400元;汛期为14户转移对象家庭发放价值186元的生活物资,折合资金2604元。三是聚焦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共办理茶汉素、尕庄、小高陵污水管网铺设,茶曲、大高陵村田间道路维修等民生实事500余件,在马家湾、白水、隆和、马场台等村477户实施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工程,不断提升村容村貌,切实提升群众宜居感。四是为破解乡村治理难题,实施“厕所革命”工作,在前期修建1396座厕所基础上新修建20座双坑交替式旱厕,进一步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指数。并充分发挥“党建+网格员”模式,进一步提高人居环境整治水平,继续紧紧围绕年度工作要点和“三清一改治七乱”工作要求,坚持“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总基调,使各村向更整洁、秀美、宜居改变,进一步汇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美了山村,富了乡亲。
用“针力”,脚踏实地,织好三农“发展布”
脚踏实地以政策驱动、产业牵动、能人带动“三动”注入振兴活水,激活乡村的春色满园。一是对茶汉素、小高陵集镇餐饮一条街集约管理改造,打响集镇特色餐饮知名度。因村施策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建成茶汉素村“支部联建帮富车间”,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深化东西部协作,与南京六合区程桥街道签订110万元的帮扶协议,邀请六合区专家学者对华石山景区总体规划“把脉问诊”。“盘点”各村优势资源,规模化流转土地,大力推动油菜籽、蔬菜、中草药等产业发展,粮油作物流转比重达73%,经济作物比重达10.26%。二是以产业发展为内生动力,打好“因地制宜”特色牌。在马场台村积极争取总投资为1000万元的乡村振兴示范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600万元的一期项目,该项目的建成,高效盘活了马场台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带动周边200余名群众实现稳定增收以及就业。三是打亮乡村旅游“升级牌”。和平乡践行高质量发展路子,探索融合产业发展产业体系,推动产业旅游、特色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在白水河沿线的马家湾、白水、隆和、马场台等村大力发展“浪河滩”经济,全乡批准开放16个“浪河滩”点位,配套可移动公共厕所9座、集中洗菜池13个、垃圾桶20个,配套自来水2.6公里,带动沿线群众手工刺绣、手工酸奶、纯牛奶、锟锅馍馍等第三产业发展,截至目前,“浪河滩”旅游收入已达40余万元,接待游客人数达到6万人次,带动农户收入达到5万元。四是打通“引雁归巢”带动渠道。和平乡充分发挥乡村能人示范带动作用,通过“造血”的方式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成功探索出一条“党建+产业+就业+脱贫户”的新模式。将乡村优秀创业人才纳入村两委班子,通过搅动基层党组织转变观念,推动基层党员带头创新创业。茶曲村党员、村干部、县乡人大代表马显德成立了以种植高原唐古特大黄为主,培育当归苗、山莨菪为辅的湟源县湟源香禾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员105名(其中刘家台村脱贫户6户)。该合作社先后成为省中藏药材协会会员、省创新联盟机构理事会会员。几年来,在高原生物研究所教授的指导下,成功育出国家二级濒危珍稀植物山莨菪,打开了全省人工种植山莨菪的先河,市场前景广阔。目前在茶汉素村已成功育苗10亩、种植30亩,并带动茶曲村种植10亩,以订单种植方式收益,收入预计可达160余万元。2022年合作社及时转变发展思路,在刘家台村流转土地1700亩打造湟源县燕麦繁育基地,预计收益60余万元。在茶汉素村流转土地410亩种植蔬菜(其中洋芋210亩、青蒜苗70亩、葱20亩、大白菜40亩、菠菜20亩、甘蓝10亩),预计收益达40余万元。合作社为周边群众提供季节性务工累计4000余人次,累计发放人工工资40余万元。和平乡通过挖掘本村本乡“田秀才”“土专家”“致富能手”等50余人,引领带动全村集体经济发展,将“独富”变为“群兴”将“弱雁”培育壮大,形成“群雁齐飞”局面。
来源:湟源县和平乡人民政府
开展“乡村振兴公益电影行”公益电影主题放映活动----吉林省农村...
全面启动!邢台市乡村振兴“桑梓计划”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 自治区人民政府 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淮安扎实推进特色农机化乡村振兴实绩考核
【二十大时光】凉州区:人居环境整治 扮靓乡村“颜值”
[吉林]白城市洮北区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电影之光照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伟大进程
打卡漳平 | 仙境吾祠,云上乡村 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