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滁州:“大桶养鱼”环保增效

安徽日报 2022-11-10 21:48

近日,记者来到滁州市南谯区章广镇胡集村,在原胡集中学门口,一块“大桶养鱼”的蓝色牌子非常醒目。在渔场的塑料保温大棚内,20多个蓝色大桶整齐排列,随着渔场负责人将鱼食撒进大桶,无数条鱼从水中翻跃起来,眨眼间,鱼食就被鱼儿抢食殆尽。

“这是陆基桶式循环流水养殖项目。目前渔场有24个大桶,其中4个大桶养殖鱼苗,20个大桶养成鱼,主要养殖鲈鱼、鲫鱼、黄骨鱼、鳜鱼等,可年产成鱼约25万公斤。”章广镇叶贵家庭农场负责人盛叶贵告诉记者,之前他在网上看见桶装养鱼觉得非常新鲜,于是去各地考察,最终下定决心投资300多万元建设渔场,2021年10月投入使用。

技术员欧阳帆正在大棚内一边观察水流、鱼的进食与活力情况,测试水温、溶氧和pH值,一边向记者介绍桶装养殖零排放技术。

“渔场主要由圈养桶、增氧系统、流水系统、集排污系统和水质净化系统等部分组成,把鱼圈养在近3米深的桶里。桶作为一个主要的养殖区,有流水设备和增氧系统;桶下有收集粪便、饲料残渣装置,通过相关设备进行过滤和分离,养殖尾水可以循环利用,对环境没有污染。”据欧阳帆介绍,由于采取温控大棚技术,一年可以出产两批鱼。

欧阳帆是胡集村郭坂村民组村民,他和妻子一起在渔场上班。欧阳帆以技术入股,年收入约20万元。

“养鱼新模式让我家生活越来越富足。”欧阳帆说。

据胡集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张家安介绍,该渔场租赁闲置学校,一年能给村集体经济增加1万多元收入,还能带动一部分村民就业,可谓一举两得。

“陆基桶装水工厂化渔业养殖新模式的优点就是占地面积少、养殖密度大、养殖周期短、产量高、投入品可控,可实现智能化养殖和养殖污水零排放,这对渔业高效优质发展意义很大。”南谯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司义党告诉记者。

“在政府的支持下,我将进一步根据市场行情,做大做强桶装养鱼产业,带动周边水产养殖户转型升级,为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盛叶贵说。

登陆评论 我要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新闻
热点视频
专题推荐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