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发布 2022-11-14 12:25
曾经的热词“雾霾”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蓝天白云、漫步骑行、观光旅游”开始频频出现在杨凌市民的朋友圈中,这些触手可及的生态福利无一不体现出杨凌生态环境建设的成效。
步入秋冬季节,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增加,综合扩散条件较差,是铁腕治霾的关键期和攻坚期。杨陵区委、区政府以“决战秋冬防、打赢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联动各级部门共同守护来之不易的天蓝水净万物生的生态成果。
11月9日,示范区党工委委员、杨陵区委书记李函带队进企业、入农村,深入一线检查生态环境各项措施落实情况。
为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杨陵区委、区政府坚持“疏堵结合”,开展散煤违规经营排查、机动车尾气排放检查、农村乱堆乱放整治和露天焚烧巡查;巩固烟花爆竹禁售禁燃成效;深化道路扬尘整治,落实建筑工地扬尘管控,确保“6个100%”严格落实到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污染物协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开展新污染物治理。
10月18日下午,杨陵区召开2022年秋冬季铁腕治霾攻坚行动推进会,杨陵区委副书记、区长李朝喜出席会议并讲话。
今年以来,杨陵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为契机,全面提升全区环境治理水平和环境治理能力,对标省委整改任务清单形成长效机制,以实际行动切实扛起生态环境保护大旗。
全区上下联动,高效协同,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线,扎实开展“散乱污”治理、重点涉气单位治理、散煤治理和农业面源治理,强化扬尘管控、工业企业污染源管控,巩固农村清洁取暖和全域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建设成果等专项攻坚行动,并取得了很大成效,让“天空蓝”“生态绿”成为城市发展的靓丽底色。
杨凌渭河湿地公园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通过全区上下的不懈努力,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全局性变化,使得杨凌的天更蓝、水更清,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杨凌的生态环境究竟如何?一组数据可以表明:1月1日至11月9日,全区累积优良天217天,PM2.5浓度为40微克/立方米。2021年冬防期间,全区PM2.5浓度65微克/立方米,优于67.5微克/立方米国考指标2.5微克,同比下降8.5%,全区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向好。
杨凌乡村美景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背后,体现了杨陵区以强有力的举措,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各项措施落地见效,稳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卓绝决心和有效做法。
如今,站在塬上俯瞰杨凌全貌,树木红绿相衬,层林尽染,宽阔的渭河由西向东从杨凌脚下滚滚奔流而去。若是天晴,被太阳照射泛着点点金光的水面上水鸟蹁跹,天空上的一抹“杨凌蓝”浮动着朵朵白云,与远处若隐若现的秦岭交相呼应,构成了一幅靓丽的生态美景图,而杨凌市民在这片生态文明宜居的热土上,尽享生态治理的累累硕果。
重庆江津:10亿元战略投资提升“农场+酒厂”酿造生态产业集群
台江县台拱街道:生态养蜂助农增收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天祝县天堂镇:特色产业托起乡村振兴
宁波唯一!象山获评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
韩国驻华大使参观“三农这十年——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成就展”
山西省出台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实施办法
【聚焦二十大•奋进新大同】发掘内涵、保护传承“让文物遗址活起...
北京平谷提升大桃品牌效益 走新时代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