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尚平谷 2022-11-15 08:15
平谷区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目前全区在册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资源903项,区级以上非遗项目56项,其中国家级1项,市级5项。平谷区非遗保护工作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厚植平谷文化底蕴,不断提升非遗保护水平,让非遗在传承创新中焕发新活力。
本期刊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为读者奉上非遗文化大餐,带动更多群众感受非遗文化魅力。
拉洋片
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拉洋片,又名西湖景,它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演员表演时,边演唱边用木棍指点画面并做解释,适时拉动绳索替换图片,辅以打击乐器招揽观众。传统曲目有《西游记》《渔樵耕读》等。
清代光绪年间,第一个把拉洋片艺术带入平谷的是大兴庄镇韩屯村胡元,后经胡殿明—胡云—胡立香,一脉四代传承至今。胡立香的表演以诙谐幽默、活泼生动见长,深受群众喜爱。
曹氏风筝制作技艺
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曹氏风筝制作技艺,据传源于曹雪芹先生所著《南鹞北鸢考工志》,涵盖“扎、糊、绘、放”四道工艺。后经金福忠—关宝翔—罗焕文等人传承至今。
风筝是集观赏性、科学性、娱乐性、健身性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平谷风筝也因不断发展、借鉴、融合不同文化而独具特色。
李秀云,金海湖镇郭家屯人,有绘画功底,曾向罗焕文系统学习风筝制作,后逐渐形成自己特色,她的风筝具有图案绘制精美,设色艳而不俗等特点。
西河大鼓
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西河大鼓,又名西河调、河间大鼓,源于清代中叶河北省中部农村,流行于河北、山东、河南等地。
清道光年间,河北省高阳县艺人马三峰在木板大鼓和弦书基础上吸取戏曲、民歌曲调,对原唱腔做了改革,奠定了西河大鼓的唱腔音乐。民国初年,代表人物有史振林、王振元等。
蔡连元,生于鼓书世家,家居平谷区马坊镇李蔡街村,自幼学艺、弹唱俱佳,代表作有《小姑贤》《杨家将》等。
京东大鼓
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京东大鼓,是发源于北京平谷、通州以及天津、河北等地的一种传统说唱艺术。
清代乾隆中叶,木板大鼓名家李文通吸收京东民歌小调“靠山调”,并用京东乡音演唱,后经历代鼓书名家融合靠山调、平谷调、地头调等民歌小曲旋律不断发展、创新而形成板腔体曲种。近代刘文斌、董湘昆等人对京东大鼓的板式和唱腔又做了进一步的加工完善,使京东大鼓得到空前发展。
韩紫雯,平谷人,跟随杜润启学习平谷调和京东大鼓6年,拜董湘昆弟子郝德宝为师,其演唱字正腔圆、委婉抒情,韵味淳厚,代表作品《桃花谣》。
毛猴制作技艺
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毛猴又叫半寸猢狲,起源于晚清,是北京特有的民间手工艺品,属于老北京民间绝活儿之一。因其浑身披毛,长相、形态都酷似猴子,故称之为“毛猴”。
毛猴制作主要材料为辛夷和蝉蜕,制作过程包括设计、粘接、布景、定妆等10余道工序。
兴谷街道的崔保仓,擅用夸张毛猴姿态,模拟人体动作及生活场景,再现平谷特有的民俗民风、市井文化,演绎人生的喜、怒、哀、乐,记录人生百态。
灯彩制作技艺
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灯彩,又叫“花灯”,起源于我国民间手工艺品,并与民间上元节赏灯习俗密切相连。
平谷上元节期间,做花灯、唱灯棚、赏灯戏等民俗活动古已有之。民间的灯彩制作亦绵延不绝,且呈现自发性、实用性、乡土式、融合性等特征。
滨河街道陈学军是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灯彩传承人乐平的入室弟子,其“灯彩制作技艺”具有写实造型为主、拟形雕塑、平面书画等特征。在乐平悉心传授下,他创作的灯彩作品在多个大型活动中大放异彩。
黄松峪乡黄金开采冶炼技艺
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黄松峪乡黄金开采冶炼技艺,当地俗称“土法采金”,它是利用热胀冷缩原理采用火烧、水浇,开山裂石进行挖掘和开采,再把采回的矿石用人工推碾子碾碎,通过拉溜、煅烧等方法进行加工的技艺。
黄松峪乡塔洼村所在的杨家洼金矿区是平谷著名采金矿区,据传黄金开采始于唐代。土法采金主要包括叫金、采金、烧矿石、碾矿石、拉溜、投盘子等程序。如今,黄金开采已成历史。
古琴制作技艺
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古琴,又称瑶琴。相传“伏羲”削桐为琴、绳丝为弦,首开斫琴之道。自神农、黄帝至孔子等古圣先贤均有琴式和琴曲传于后世。
邵天泽,1999年师从梅曰强学制古琴,此后跟随田双琨和郑珉中二位“管派”名师学习唐朝雷氏家族古琴制作之法。制琴从选材制作、定音、合琴、上弦等共需一百多道工艺,历三载而成。他制作的古琴,琴音“清越如击金石,雄浑似雷音滚动。”故有“雷音古琴”之美誉。
目前,古琴斫制地点位于南独乐河镇兴隆观。
金属錾刻技艺
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金属錾刻技艺,是用錾子把装饰图案刻在金、银、铜等金属材料表面,通过敲打,使其呈现浮雕状图案的工艺。
清朝光绪年间,大兴庄镇韩屯村张德顺自北京首饰楼回乡创“隆庆堂”首饰加工坊,他因技艺精湛而名声远播,此后其子孙六代传承至今。其金属錾刻工艺包括制图、下料成型、錾刻、打磨、抛光等十几道程序,体现了传承人对美的追求和匠心精神。
如今,第六代传承人张东明的作品已远销海内外,代表作品有《九龙宝剑》《双龙螭虎香薰炉》。
北京平谷提升大桃品牌效益 走新时代乡村振兴之路
李克强参观中柬文化遗产交流合作30年成果展并出席文物修复移交仪...
【创建文明城市 共筑首善北京】平谷区:“微治理”打造多彩文明生...
敦煌: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秋景如画
平谷大桃发源地,北京“大桃第一镇”种植与销售智能升级
平谷金海湖镇水峪村辣椒获丰收
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平谷智慧农业为乡村振兴赋能添翼
众志成城,凝聚平谷抗疫硬核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