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睢宁 2022-11-16 16:48
当前
睢宁全县上下精神振奋、心潮澎湃
广泛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全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
落地、落实、落细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产业兴旺,
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为让村庄强起来,农民富起来,
李集镇各村结合实际情况,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农业提质增效,农民稳步增收,
农村增色添彩。
走进李集镇庄河村黄桃种植园,杨礼夫妇正在给桃树剪枝,强枝重剪、弱枝轻剪,留辅养枝和结果枝,剪背阳枝、枯枝、无芽枝。
“特色农业有赚头,咱撸起袖子加油干。”杨礼深有感触。三年前,他母亲患重病,家里三个小孩上学,生活困苦,是村里低收入户。这两年在村里的精准帮扶下,生活终于有了盼头,“去年是黄桃第二年卖果,挣了10多万元。”
“村民有干劲,乡村才能有活力。”庄河村党总支书记黄朝阳告诉记者,了解到杨礼想发展黄桃特色农业,村两委经过详细考察,全力支持。前期流转50亩土地支持他进行黄桃种植,资金不够,又帮助他办理了5万元助农贷款。
“黄桃基地的排水沟、周围的道路整修都是村里帮助做的。我的技术不足,村里还邀请黄桃专家到田间地头给我上课,怎么施肥、怎么除虫、怎么剪枝、怎么疏果,一点点教我。”杨礼说,自家的黄桃能发展起来,多亏了村里的帮助,平时人力不足的时候,村里面的志愿者还会义务来帮助劳动。
“郝庄香稻”项目是郝庄村党总支实施“合作社+农户”经营的试验项目,是郝庄村践行二十大、结合村里实际发展特色农业,计划做大做强“郝庄香稻”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起点。
“今年我们试种60亩华粳5号,稻熟的时候站在地头,可以闻到稻米香。”村党总支书记赵雨介绍,华粳5号闻着香、吃着糯,深受大众喜爱。种植的时候,一亩地用种量是普通稻米的两倍,管理的时候,减少化肥用量,选择生物植保,不求产量,只求质量,保证绿色健康大米品质,目前亩产600公斤。
“种植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始用抖音、快手进行推广,村合作社在线上销售‘蹚路子’,攒足经验,做好市场后,逐步推广‘郝庄香稻’。”赵雨说,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才能让百姓鼓足钱袋子。
“‘郝庄香稻’刚刚起步,还是要一步一步来,立足特色,精准发力。我们已经选出一名村组成员,让他到特色大米销售的直播平台学习经验,学成之后,回来打造自己的直播团队。”对郝庄香稻的未来,赵雨信心满满。
“要指导各村因地制宜选准特色产业,支持各村利用资源禀赋打造特色产业链,促进乡村振兴。”李集镇人大主席鲍中强告诉记者,在李集,李潘圩村的芍药花、徐厂村的肉牛养殖、一里王村的“两薯轮作”……各村结合实际,精心研究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村特色产品,积极构建“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
下一步,
李集镇各村将以发展特色农业
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稳定产业规模,创新经营模式,
不断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以农民增收推动全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推介我市政务公开经验做法
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主办成功举办农机“走出去”经验分享线上研...
喜讯!又一“杨凌经验”面向全国复制推广
购买小鸡公与母的鉴别经验
内陆养出海虾 年收入超100万
一周看点|海关总署发布9月农机进出口数据,农机走出去经验分享...
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将于10月27日召开农机“走出去”经验分享会
[浙江]嵊州市低收入农户帮促工作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