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晨风夹杂着寒意,一大早,东至县香隅镇香山村村民殷芳奎便忙碌起来。
烧水、洗衣、做饭,帮妻子刘桂花穿衣、洗脸、喂饭……他似乎忘记了自己已过古稀之年,且身患结直肠癌晚期,依旧坚持做好每天的“必修课”。

这名现年73岁、有着52年党龄的退役军人,12年来悉心照料瘫痪的妻子,用细心和耐心谱写了同甘共苦、不离不弃的“最美赞歌”,以一名党员的责任和军人的担当诠释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真挚誓言。时间的指针拨回1969年,20岁的殷芳奎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光荣入伍。
凭借坚韧的性格和出色的表现,殷芳奎进军营第一年就被评为“五好战士”,第二年8月荣获连嘉奖,1970年被推优入党,1971年被提拔为班长,在部队里他度过了充实且难忘的军旅时光。1973年,殷芳奎退伍返乡。同年,他和本地姑娘刘桂花步入婚姻殿堂。婚后育有两儿一女,大儿子殷金星深受父亲影响,也积极参军入伍,成为人民子弟兵。妻子贤惠、儿女懂事,殷芳奎心满意足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然而2010年的一个早上,他原本平静、幸福的家庭生活被打破。那天,刘桂花在吃饭时突然拿不稳筷子,渐渐地,反应迟缓、腿脚行动不便等症状随之而来……殷芳奎带着妻子辗转合肥、南京等地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后,被确诊为帕金森综合征。
帕金森综合征是一种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不久,刘桂花便瘫痪在床,被认定为二级残疾,需要长期照料。当时已过花甲之年的殷芳奎为了不给子女添麻烦,顶着巨大压力独自挑起了照顾病妻的重担。
但世事难料,在妻子患病的第八个年头,殷芳奎也倒下了。2018年,殷芳奎经东至县中医院诊断为结直肠癌晚期,随后转院江苏省中医院实施肛门切除再造手术,后遗症导致长年不间断疼痛,需随时治疗。面对病痛的折磨,殷芳奎仍然日复一日、无微不至,像照顾婴儿一般照顾妻子。“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就会陪着我老伴。”殷芳奎一边仔细地帮刘桂花整理着被褥,一边说道,“别看我退役了,但军人不怕苦、不怕累的本色我会一直牢记!”12年来,为了让妻子恢复得快些,殷芳奎每天都会将她抱上轮椅,推到院子里晒太阳,即便自己生病后也是一如既往、寸步不离。“不敢出远门,放心不下她。”殷芳奎说,除了带刘桂花去看病,对他来说,今年一个人去的最“远”的地方,就是到村里的党群服务中心缴党费。

“村支书说我家比较困难,党费可以缓点缴,但我坚持必须按时上缴,因为这始终是我的初心和信仰。”殷芳奎眼神坚定地说。尽管家庭困难,殷芳奎本着一颗不给党组织添麻烦的心,数年来从未向政府伸手寻求照顾,顽强坚毅地支撑着这个家。

2018年,殷芳奎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351”“180”政策、残疾人生活补助等帮扶让他在困难的日子里看到了希望,儿女工作稳定后,也全力帮两位老人解决医药费。
去年,有着50多年党龄的殷芳奎,在建党百年之际荣获“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对于年过七旬的他来说,这枚沉甸甸的纪念章不仅仅是一份荣耀,更是一份见证和褒奖。

在拿到纪念章的那一刻,他难掩激动之情,从对党的向往,到递交入党申请书,再到党旗下的庄严宣誓,这一幕幕都是他心中神圣且难忘的经历……“作为老党员,‘听党话、感党恩、永远跟党走’绝不是一句空话。”殷芳奎用数年来的行动更加证实了这一点。
冬日的暖阳,透过厨房的窗户洒在殷芳奎家里的灶台上。白色的水蒸气从锅里冒出,殷芳奎在灶台前准备好刘桂花爱吃的红薯粥,又到了妻子的“加餐”时间。刘桂花因病胃口不好,殷芳奎就经常做一些稀饭和偏软些的食物。为了便于妻子更好地吸收,有的肉食品,捣碎了才喂她吃下;为了让妻子吃得有营养些,殷芳奎在家门前种起了萝卜、菠菜、小白菜,每天换着花样做菜……“她咀嚼比较困难,只能喂流食,每天喂个五六次。”殷芳奎轻轻地给刘桂花擦了擦嘴角,一脸欣慰地说,“白天给她喂饭、洗衣服,夜里每隔两个小时帮她翻身,这些都是我‘雷打不动’的日常工作,虽然苦点累点,但只要她还在,我心里就很踏实、很满足!”夏天,为了不让妻子身上有异味,他耐心帮刘桂花洗头洗澡,把头发吹干;冬天,他用三到四个热水袋给妻子捂脚,暖被窝,半夜起来查看被子是否盖好,往往妻子熟睡了,他还在忙碌。为了预防肌肉萎缩,殷芳奎每天给妻子做康复训练,晚上帮她换尿布,为此殷芳奎没睡过一个完整觉。量血压、测血糖、什么症状该吃什么药……他快成了半个医生,甚至忘记了自己也是个病人。“人们都说少来夫妻老来伴,但真正做到像殷大爷这样患难与共的,真不容易。”邻居高孝才告诉记者,在当地,提起殷芳奎,乡亲们都会为他竖起大拇指:“很感动,是一位退伍不褪色的好军人、好党员,更是最好的模范丈夫。”天气好的时候,殷芳奎会和刘桂花一起在院子里晒太阳,用抖音记录下自己平凡的生活,至今他发布了624条视频,收获了4000余名粉丝、13.2万陌生人的点赞量。
此时,他总是默默念叨着一个“愿望”:希望我能再活得久一点,这样就能多照顾你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