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2022-11-29 21:00
又到一年“秋后算账”时,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简称:莫旗)300多家农机合作社成为大赢家,家家提效增收赚了个盆满钵满,额尔和乡农民包鑫成立的新时代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今年实现收入超过200万元。
莫旗拥有耕地800多万亩,是连续多年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人们发现一家一户搞经营成本高效益差,随着机械化的日渐普及,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民的生产条件,减轻了劳动强度,但近年来,农机具重复购置和闲置现象也越来越突出。合理有序安排购买农机具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哈达阳镇哈达阳村400多户农民,耕地80000多亩,全村共有小四轮拖拉机100多台。一台小四轮拖拉机每年至少可以完成300亩农田耕作任务,那么用不了50台就可以完成全部工作,其余50多台属于重复购置设备,按每台1万元成本计算就造成50万元的设备浪费。很多农民耕地不足百亩,出现高投入低产出现象。哈达阳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张涛是土生土长的莫旗人,他在当选之初,就开始琢磨发展产业的富民之路。张涛发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的日渐普及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民的生产条件,减轻了劳动强度,但也出现了农机具重复购置和闲置现象。随着国家的惠农政策投入逐年加大,张涛牵头成立了哈达阳村华兴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合作社成立后,张涛逐户做好村民的土地流转工作,并安排村里的贫困人员在合作社务工,其他剩余劳动力集中发展肉牛养殖产业。村民杜光明因为给哥哥治病欠了外债,日子过得非常艰难。加入合作社后,杜光明流转了自家70余亩土地,年收入两万元,又在合作社从事驾驶员工作。杜光明说:“自从农机服务合作社成立以来,秋翻整地、翻地深耕,我们都不用操心了。在合作社的帮助下,我不仅把外债还清了,日子还越过越红火。”经过几年的发展,合作社已经走上了规模化、集约化道路,上万亩的耕作面积全程使用机械化作业,采用育秧、机耕、机栽、机收等技术,达到大面积增产增收。目前,业务已拓展到莫旗部分乡镇和牙克石市等地。
额尔和乡农民包鑫,懂经营会管理,把合作社办得红红火火,2020年被呼伦贝尔市农牧局评为2020年呼伦贝尔市农牧民合作社示范社称号,被农村农业部评为“先进生产者”。包鑫成立合作社后,带领社员致富。入社成员22人,年均经营收入350万元,年均盈余总额120万元,合作社常年经营粮食种植1.5万亩,社会化服务作业总面积5万亩,每年分红60万元左右。
莫旗委、政府进一步引导农机合作社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扩大服务规模,时下各农机合作社已经开始签订明年服务合同。
乡村振兴怎么干?来听他们怎么说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同仁:用手中的画笔绘就乡村振兴路
湖南省关于做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产品排放标准“国三”升“国四...
河南夏邑:“四举措”推动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深入开展
濉溪县:农机智能化 助现代农业发展“加速跑”
聚焦东西协作天蓟携手,让新农村焕发新活力
乡村新景入画来天祝县红明村:党群一心绘蓝图
关于河南省2022年农机购置补贴归档机具(第三批补充)的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