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6 16:08
近年来,天祝县天堂镇朱岔村立足村情,在进一步拓宽农牧民群众增收渠道的同时,大力实施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村容村貌得到根本性改变,实现了“里子”与“面子”同步提升、同步发展的美丽嬗变。
初冬时节,记者来到天祝县天堂镇朱岔村。村民张存杰正在和左邻右舍晾晒羌活,大家一边用木棒敲打羌活上的泥土,一边拉着家常。
张存杰是天堂镇朱岔村村民,以前,一家人在贫瘠的土地上种植传统农作物,一年下来也只能解决温饱,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近年来,朱岔村大力推广发展中药材产业,张存杰尝试着种植了当归、羌活等中药材,通过辛勤耕作和努力,一家人尝到了种植中药材的甜头。
天祝县天堂镇朱岔村村民 张存杰:中药材虽然三、四年才收一次,但一亩地下来湿的中药材可以卖六七千元左右,晒干了卖的话价格肯定还高些。
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如今,在天堂镇朱岔村像张存杰一样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到中药材种植中,中药材已成为朱岔村的主导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来到村民拉忠芳的二层小洋楼,屋内液晶电视、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干净的自来水、宽敞明亮的房间、喜庆的中国结,处处洋溢着温馨与祥和。近年来,通过乡村建设示范村建设,拉忠芳一家人告别了土房子住上了新居,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天祝县天堂镇朱岔村村民 拉忠芳:以前我们住的是土木结构的房子,现在住上了小洋楼,以前我们到河里挑水吃,现在自来水拉上了,方便多了,以前生火用土炉子,现在地暖也铺上了,锅炉也烧上了,房子里面热了,亮堂了。
拉忠芳一家生产生活的变化是天堂镇朱岔村大力实施乡村建设示范村项目,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的一个缩影。在乡村建设示范村建设中,天堂镇朱岔村投资1277万元,新建围墙4280米,风貌改造22120平方米,修建排洪渠470米,敷设污水管网800米,人行道铺装2160平方米,护坡2530立方米,种植各类绿化苗木3500株,累计拆除临违建筑及棚圈27座、残垣断壁1850米,完成人居环境整治8600平方米。
村道干净整洁、房屋错落有致,朱岔村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显得恬静美好。一大早,村民们带着扫帚、夹子等工具来到公共区域清扫垃圾,把村里的街面巷道打扫得干干净净,这也是朱岔村每周三次的“规定动作”。
天祝县天堂镇朱岔村村民 乔才卓:这几年村上修建的特别漂亮,我们不仅要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还要把村上的环境也维护好。
随着乡村建设行动的有力推进,朱岔村坚持“环境卫生、思想先行、示范带动”的原则,修围墙、铺道路、建游园、培绿植,让村子颜值“大升级”。建立完善了村里的“一三五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制”“门前三包责任制”等“硬”制度,组织村民对河道沟渠、垃圾堆放点等重点公共卫生区域进行彻底清理,消除卫生死角。充分发挥村干部带头示范作用,用榜样示范引领的“软”方法,引导村民从房前屋后、自家院落的小事做起,树立保护环境意识,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
天祝县天堂镇朱岔村村委会副主任 王国俊:以前我们这个地方“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都是土路;以前人们住的都是土房子,最近十年来,党的政策的照耀下,我们这个地方家家都盖上了新房子,都买上了小轿车,大家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环境整治不但刷新了朱岔村的“颜值”,还提升了乡村的内在“气质”。如今的朱岔村,棚圈土墙没了踪影,村组巷道整洁干净,卫生观念深入人心……一幅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的画卷正在这个小山村徐徐铺展开。
全媒体记者:马才郎旦 刘剑 李登玉
九龙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助力乡村振兴
杨兴镇桐梓社区:建设美丽乡村,供销社服务三农劲头足
乡村振兴求发展 安徽庐江手工挂面 畅销四方
四川剑阁:密织监督网络 护航乡村振兴
天生珍品产融安 金桔富农惠万家 ——融安金桔助力乡村振兴系列...
漳平市作协开展“悠悠水清,印象官坑”文学赋能乡村振兴采风活动
杨凌:用“小种子”写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西社镇:筑牢森林防火屏障 护航乡村生态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