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日报 2022-12-06 20:57
“我们搬到新社区,住上了新楼房,以为老村只能保留在记忆中。现如今,在乡村记忆馆看到了拆迁前的视频影像,我看了好几遍,每看一遍都会感动地流泪。”寿光市营里镇陈家营村村民陈继河说。
据了解,2018年、2019年的洪水灾害冲毁了营里镇的一些村庄房屋;2020年4月,寿光市启动了最大农村社区——道口社区迁建工程;2021年底,59栋40万平方米的居民楼拔地而起,道口社区十个村2700多户喜分新房,7300多名群众搬进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的道口社区,开启了幸福新生活。为了方便服务群众,寿光市营里镇在道口社区建设了4000平方米的社群服务中心,其中在二楼建设了600平方米的乡村记忆馆。该馆共分为十村印记、走进历史、留住乡愁、匠心传承、时代步伐、魅力营里六部分。
日前,记者在乡村记忆馆看到,这里有秦始皇曾在此筑台望海的传说,也有孙膑庙等古迹再现。10个村的村志详实记载着一代代人的户口变迁,一段段“触摸乡村”视频资料,记录着道口人的生活和大事,并通过实景影像,再现村庄的各个角落,让村民仿佛回到故乡,再次感受那浓浓的乡情。
耧、犁、锄、镰、石磨、风箱,一件件农耕工具和家居老物件映入眼帘,勾起村民们的乡村记忆。“这些老物件都是大家自发捐献的,有的老物件相当珍贵。”参与乡村记忆馆筹建工作的志愿者、营里镇南单后村的单振鲁介绍说。
乡村记忆馆中的“匠心传承”部分主要展现了营里镇手工业的悠久历史,有泥塑、葫芦雕刻、草编等工艺。其中,“煮海为盐”板块介绍的是海盐发展,讲述了“盐圣”夙沙氏煮海为盐的传说,记录着营里镇在寿光海盐产业方面的重要地位。
“拼搏是万千道口人刻在骨子里的时代基因。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这上面的先烈代表都是道口人,多让孩子们来看看,让他们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搬迁村王河南村党支部书记王延会边介绍红色群英谱边嘱咐参观的村民。
乡村记忆馆里还展出了建虾池造盐田,上万人轰轰烈烈开发寿北的场景以及种粮大户喜获丰收、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的美好画面。
据单振鲁介绍,今年7月底,当听到要筹建乡村记忆馆的消息后,他心里非常激动,甘当志愿者,搜集整理原始资料图片,撰写记忆馆需要的文字材料,制作各个拆迁村留念视频,并利用自媒体公众号收集农村老物件,他还无偿提供自己多年来拍摄的500多张资料照片和100G的视频。(潍坊日报)
街角记忆:传统爆米花
打造特色品牌 传承记忆味道
丘北石别村:传统村落乡愁浓
【央媒聚焦】涿州:千年绳镖技艺留住文脉乡愁
金山这个试点项目,守护老年人的记忆力!
一个人与一群猕猴的33年 护林员在海岛上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为...
[甘肃]崇信:田园“乡愁”富农家
解码海派“新乡村”:人居环境“留住”浦东曹路“新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