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7 17:53
贵溪市冷水镇麻地村是鹰潭市唯一中央苏区机关驻地,也是乡村振兴“十四五”市级重点帮扶村。今年以来,冷水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推进基层党建“三化”建设与打造红色名村有机结合,着重将麻地村打造为“红色名村”,不断挖掘红色故事,放大组织优势,强基础,兴产业,提村貌,点燃乡村振兴“红色引擎”,激活“红色经济”。
党建引领激发“新活力”。
冷水镇积极运用“党建+”模式,全面推动党建与各项工作深度融合。
一是推进党建阵地建设,整合麻地村基层党群阵地服务平台,扎实推进党建“三化”建设,按照“1+7+N”场所布局要求,对村级活动场所进行标准化改造建设,在场所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简朴实用,能够满足党员活动和服务群众需要的基础上,注重对外展现红色文化,将当地红色历史融入场景建设当中。
二是利用主题党日活动,召开了“红色名村”建设动员会,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明确建设方向和具体要求,充分挖掘和梳理红色历史、遗址、人物、故事,邀请村老党员、老干部、乡贤能人、作家等召开座谈会,挖掘红色资源。将麻地村红色故事串联成为完整连贯、前后呼应、感染力强、有教育意义的红色历史。
三是推进党员网格化管理,冷水镇在全镇范围内率先开展党员网格化及社会治理创新工作,构建了“村级党支部+党员网格+五会一部”的立体组织架构。同时,建立健全“三级事务”解决机制,网格员定期走访群众打捞问题,建立问题清单,根据问题的复杂程度逐级上报、逐一解决,实现了“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今年以来,通过网格化管理为村(居)民解决实际困难33个,其中涉及道路交通、水利修复、环境卫生整治等重难点问题5个,化解群众纠纷9余起。
发展产业激活“新经济”
冷水镇始终坚持绿色发展,以红色文化为引擎。
一是依托绿色生态资源优势,立足白茶产业,将麻地村小源组50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成功入市,是贵溪市首宗线上挂牌入市的地块,整合资金1200万元建设全贵溪市首个“生产+观光+销售”三位一体的茶产业文化园。探索一条集茶产品销售、茶林观光、农事体验、茶文化学习交流等沉浸式体验于一体的“茶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建成投产后,将彻底改变冷水茶产业零散化、规模小的局面,打造乡村振兴“冷水茶”样板。
二是利用好文旅资源,大力发展教育、医疗、民生、养老等方面,提供360度全方位养老服务,高标准建设集镇“邻里中心”,打造“医疗、康养、居家养老、老年人文化长廊、健身场所、文化活动中心”六位一体的综合性养老服务项目,提升民生幸福指数。同时以丰富旅游资源,绿色生态为核心,立足鬼谷子鬼谷洞探险、银露岭看云海、白果树观奇、古城墙寻密、香台山登高望远等当地旅游特色,以健身、休闲、养老、养生为理念,将“康养+生态”两大IP融入大健康、大旅游产业,不断催生“红色经济”。
改善环境打响“红色品牌”
一是改造红军旧址。秉持着整旧如旧的原则,对洞源组现存的红军屋(中国工农红七军团机关旧址)进行重点打造,充分展现红七军团英勇顽强的战斗历程,并以红军屋作为红色建设阵地源头,效能辐射全村。二是营造红色氛围。对沿线红色旅游景观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制作红色宣传长廊和红色名村标识,形成红色旅游景观带,营造红色宣传氛围,树立中央苏区的红色招牌。三是建设红色村庄。高标准完成新农村建设,对村委会所在地道路河流沿线进行打造提升,将红色元素融入村庄的每一个角落。为发展乡村旅游提升颜值分,深挖红色资源,改善人居环境,打造集“学吃住行娱”于一体的红色文化教学点,让红色元素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激励后人不忘历史,不忘先烈,砥砺前行。
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 河津西梁村:聚力乡村振兴 厚植发展...
[四川]四川:多管齐下 让脱贫成果更巩固 让乡村发展更美好
河津市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暨乡村振兴人才国情研修班开班
沃野田畴春风劲 美丽乡村入画来——清泉镇创建省级乡村建设示范...
县委书记叶盛强调研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
四方协同推进乡村产业数字化
和美乡村美如画 家家户户“兴业”忙
【乡村振兴】做好“水”字文章 促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