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深度报道平原县“吨半粮”创建工作

平原欣闻 2022-12-20 14:40

12月14日,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2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专题报道中,10分钟的时间,深度聚焦平原县,重点报道“吨半粮”创建工作。此次报道由平原县委宣传部牵头,县融媒体中心与县农业农业局共同策划,经过一周的深入采访和精心拍摄,最终推出的年度重磅新闻稿件。

在中央电视台的荧幕上,充满知识与智慧的“新农人”团队,采用“211”种养结合的田间管理模式,再搭配上充满科技感的现代化农业装备,生动形象展现了平原县在“吨半粮”示范区创建上逐一破解难题,大胆创新实践,从而带动粮食产业绿色高质高产高效发展。

12月份上旬,鲁北平原迎来了一轮寒潮降温天气。幸运的是,受地势影响这个地块的两万亩的麦田躲过了寒潮的侵袭,但何石宝夫妻俩并没有放松警惕,这天一大早,他们就来到了地里查看苗情。

“你看今年咱这个小麦 ,现在已经四到五叶了,一二类主要占大多数,但还有一小部分三类苗。”“是不是可以往地里面喷一下沼液,我一会就跟咱的粪污处理中心的同事联系一下 。”农业经理人何石宝夫妻俩边看苗情边商量道。

何石宝两口子都是农学硕士,2018年,他们硕士毕业后,没有留在城市,而是选择了回村就业,应聘加入了当地一家现代农业公司,成为了地地道道的“新农人”。今年九月份,在人社部颁布的新职业当中,把像何石宝夫妇这样,在农业经济合作组织中,从事农业生产组织、设备作业、技术支持、产品加工与销售等管理服务的人员认定成为了“农业经理人”。

针对部分麦苗长势偏弱的情况,何石宝想到了往地里喷洒沼液来追肥的办法。他告诉记者,这样不仅能提高土壤热容量预防冻害,还能起到“冬肥春用”的作用,为开春小麦生长蓄力。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两年前,按照“种养循环、综合利用、完全消纳”的原则,何石宝所在的农业公司投资了1500万元,建设了生态农业养殖场,并配套建设了这座粪污处理中心,这里每年可以生产有机肥约1000吨,沼液12000方。

养殖场场长娄兰东介绍到:“现在母猪存栏量是两千二百多头,育肥猪存栏量是九千多头,总共存栏量是一万多头,每天的粪污量产生大约在一百吨左右。”

养殖场粪污处理中心经理马宏伟说:“我们有一个固液分离机,就是把固体和液体分开,然后固体通过有机肥发酵罐,通过十到十五天的时间做成有机肥。然后液体通过沼气发酵罐做成沼液。”

粪污处理中心的泵站一启动,大田里负责施肥的工人就可以通过手机操控这个大型的指针式喷灌机,来给麦苗喷施有机肥。这个身长300米的“大家伙”,60个小时转一圈后,就能完成500亩地的喷洒浇灌。

农业经理人何石宝告诉大家:“只需动动手指,设置好行走时间,设备就能自动运行。这种喷施方式比以前在大田里施肥省工、省力。通过粪肥还田、土壤改良,串起一条变废为宝的循环经济产业链,这就是我们的‘211’循环模式。”

2个人、1000亩地、10000头猪的“211”种养结合的田间管理模式在当地已不算件新鲜事儿了。眼瞅着现代化的种植理念在田野里一点点变成现实,何石宝觉得自己当初回村就业的选择没有错。“本身也是自己对农业的一个热爱,所以学的也是农业方面的专业,想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真正应用到农业中。”

硕士来种田,起初在当地是个稀罕事儿。当时,村里很多种田老把式并不看好。但在第一年,何石宝交出了小麦亩产1250斤的答卷,用成绩打消了村民们的顾虑。此后,何石宝所在的这家现代农业公司陆续流转了两万亩土地,还陆续招聘了六、七位农学专业的硕士、学士,组建了“农业经理人”团队。

鲁望现代农业公司负责人孔繁涛说:“因为我们这样一个年轻的新农人团队,我们两千亩核心区的小麦的平均亩产达到了755公斤。”

山东省平原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赵峰说:“新农人的产量远超老把式,新技术的效果取代老经验,不仅仅产量增加了,粮食品质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最近这段时间,除了确保大田里的小麦安全越冬,何石宝夫妻俩还紧盯着试验田里正在试种的这些新品种。

农业经理人何石宝介绍:“一共种了有60多个品种,通过我们这个播种、小实验,每个品种种半亩地。我们从这里面做一个对比,同样的管理技术下,我们从它的出苗、冬天的抗冻性以及病虫害防治能力。  ”

这些试种的品种播种后,何石宝夫妻俩几乎每天都要来这记录、对比,选出综合性状突出、产量增长幅度大的优良品系。在通过初试、中试后,被选中的品种首先会在他们公司的万亩大田里进行示范种植,最终,会在平原县乃至德州市更大范围内进行推广。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县委书记王玉东表示:“我们聚焦‘吨半’创建目标,狠抓种植、加工、监管‘三环节’,大力开展‘百万奖粮王、助力吨半粮’活动,力争5年内建成18万亩‘吨半粮’核心示范区。”

德州自古就有“天下粮仓”之誉,是全国第1个“亩产过吨粮、总产过百亿”的地级市。作为产粮大市,2021年秋种开始,在农业农村部、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的支持下,德州在全国率先正式启动“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要求一亩地每年小麦产量650公斤、玉米产量850公斤。计划用5年时间,在全国建成第一个大面积“吨半粮”示范区,带动粮食产业绿色高质高产高效发展。

不久前,2022年“吨半粮”首战成绩揭晓,何石宝交出了麦季亩产819.17公斤,玉米季亩产867公斤的优秀答卷,获得了平原县的“粮王”的称号。

农业经理人许幸 说:“通过技术上、管理上不断地努力,希望我明年能拿到全县的粮王,老公能够拿到德州市的粮王。”

登陆评论 我要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新闻
热点视频
专题推荐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