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山丹 2022-12-26 14:19
理论宣讲声声入耳,志愿服务温暖人心,文化活动深受欢迎,移风易俗群众拍手称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成为山丹县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有效载体。
文明更美好,实践更有力量。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以来,山丹县紧紧围绕“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目标任务,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建强志愿服务阵地,壮大志愿服务组织,优化文明实践项目,深化文明实践活动,打造文明实践品牌,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扎根基层、走深走实。
围绕中心任务 建强文明实践阵地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山丹县紧紧始终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中心任务和总体要求,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安排,高质量推进,先后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会议、县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和推进会,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印发《山丹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安排意见》《山丹县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实施意见》等文件,按照“六有”标准,打造县级中心,建成乡镇实践所8个、村(社区)实践站117个,实现全县中心、所、站100%全覆盖。同时,创新所站设置思路,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由农村向学校、旅游景区、产业集聚地、“两新”组织等领域延伸,打造教育实践基地23个;拓展志愿服务领域,建设志愿服务站点55个,着力提升公共场所志愿服务站点覆盖率,构建起了点多面广、功能完备的文明实践服务圈,真正让文明实践与群众生产生活深度交融。
坚持服务群众 壮大文明实践力量
志愿服务是文明实践主要形式,志愿者是文明实践的重要力量。山丹县坚持“线上+线下”同步推进,用好中国志愿服务网,健全完善志愿服务制度,依托县级中心,挂牌成立县志愿服务促进中心,组建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指导全县志愿服务工作,推动志愿服务工作提质增效。县总队充分发挥组织领导、谋划部署和统筹指导作用,指导组建专业志愿服务队10支、志愿服务分队98支、小分队117支,号召基层党员干部、技术人才广泛参与,注册志愿者人数达27785人,党员干部志愿者4512人、注册率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率达到90%,示范带动组建文明实践“邻里互助组”、婚丧事宜服务队,激发群众参与文明实践热情;各专业志愿服务队让理论宣讲骨干、专业技术人员、“五老人员”、道德模范和党员干部志愿者各展所长,与基层实践所、站精准对接,开展专业化、分众化、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社区培育孵化功能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在社区建立“志愿者之家”,吸引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入驻,鼓励和发展了山丹县焉支星火爱心公益协会、蚂蚁森林爱心公益协会、温馨日间照料中心等示范性社会组织,进一步补齐志愿服务短板。
聚焦“五大”工作 深化文明实践活动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活动就延伸拓展到哪里。山丹县聚焦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五项”重点内容,以“讲、评、帮、乐、践”为载体,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惠及基层群众。
“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推进山丹现代化事业发展”……,在山丹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各所(站),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宣讲让群众听的认真、讲的更有味道。山丹县依托理论宣讲队伍,通过领导干部带头讲、专家学者深入讲、“百姓名嘴”常态讲、先进典型通俗讲,运用群众语言、“大喇叭”等方式,将田间地头、农家小院变成理论课堂,先后组织开展理论政策宣讲活动1000多场次,使群众在春风化雨中感受真理的温度、思想的魔力和惠民政策的吸引力,让广大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组织机关干部志愿者,广泛开展健康义诊、送医送药送教、普法星期五、青年助残下乡等志愿服务活动500多场次,群众受欢迎、真点赞,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培育了邻里互助、守望相助、患难相恤的社会风尚。深化拓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发挥文化文艺志愿者作用,广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百姓大舞台·消夏周末文化惠民演出、群众性体育赛事等文体活动,与群众“结对子”,在农村“种文化”,满足了群众多样性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同时,以“五大”文明创建为载体,组织志愿者常态化开展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上网等活动,推进治理高价彩礼和反对大操大办专项行动,发挥“一规四会”教育引导作用,组织开展婚丧嫁娶服务、乡风文明评议等活动,彩礼不超5万元受到群众称赞;设立“文明积分超市”,兑换物质奖励精神鼓励,“小积分”增添乡村振兴新活力,群众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大幅提升。(王国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