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台江 2022-12-30 16:28
用一场演出把少数民族歌曲从山涧带到校园,把舞步从苗寨带到师生间,把非遗传承人及民间艺人请进校园,与非遗“对话”,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近年来,贵州省台江县学前教育积极探索,将有益的游戏项目和民族习惯、民族特色、民族传统的内容与学校教育结合,开展多种多样的民族特色活动,让孩子们在民族团结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在12月14日,台江县城关第四幼儿园举行“传承民族文化,玩转体育游戏”为主题的冬季运动会,结合孩子们实际,活动把反排木鼓舞排练成木鼓操,在孩子们的操演下,苗族先民震撼人心的远古岁月栩栩如生,这些活动只是众多台江苗族文化走进校园的缩影。
据了解,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反排木鼓舞",是流传于台江县方召乡反排村,是一种世代相传的苗族祭祀性舞蹈,反映了苗族祖先不畏艰难险阻,披荆斩棘,长途迁徙,开辟疆土,创造美好生活的壮举,由后人沿袭至今。过去木鼓舞只能在13年一次的祭祀祭祖节跳,在庄严肃穆的仪式中进行,现已演变为用于健身的民族性舞蹈。
“非遗进校园,让孩子们能够接近非遗、了解非遗,也唤起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特别是咱们宝贵的苗族文化。”在台江很多学生家长纷纷表示。
台江县城关一小,更是把“如何打造刺绣社团”、反排木鼓舞、芦笙、苗族剪纸等苗族优秀文化纳入教学课程,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就可以近距离感受苗族艺术的魅力。
台江县苗族文化传承与学校教育融合工程启动十年多以来,全县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已成为苗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
台江县还设置了非遗传承人进校园授课师资库和苗族文化项目库,师资库实行动态化管理,既有普及面广的剪纸、刺绣、蜡染等,也有小众的银饰锻造技艺、芦笙、舞蹈、飞哥等。
“每天下午的课后时间班上同学都会在一起练习,大概准备了一个多星期,鼓点和舞步都是我们自己编排的,还有一名男同学专门负责打鼓。”在10月底刚落幕的艺术节上,来自台江县民族中学高二(3)班的潘淑祯、万伶俐和张小芬带领全班同学一起完成了反排木鼓舞的训练。
苗族山歌常唱道:“当我忘了故乡的时候,故乡的语言我不会忘;当我忘了语言的时候,故乡的歌曲我不会忘”。
校园内的文化活动让大家离民族文化更近了,也让传承好非遗文化的种子在同学们心里扎了根。
据悉,这些年来,台江县苗族文化与学校教育融合工程改变了以往苗族文化进校园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式的展示、展演,将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反排木鼓舞”、“苗族多声部民歌”、“台江苗族刺绣”、“台江苗族银饰”等九种代表作传承重点向学校倾斜,坚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一批“非遗”传承人进校园,通过“非遗”课堂、“非遗”竞赛、互动表演、带徒弟授课等方式,使学校成为“非遗”保护和传承的示范基地,真正扎根校园,落叶于后代。
通讯员:张强 吴维先
团结——从党的二十大看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密码之九
敦煌上榜!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拟命名名单公示
上海金山“戏曲进校园”开启下一个五年
【弘扬台江精神 凝聚奋进力量】张显波:“授人以渔”的水产博士
台江县排羊乡:基层聚合力 筑牢富民强村路
【见行见效抓落实】台江县排羊乡党委书记王乐南:凝聚“百姓富、...
贵州台江:油菜长势喜人 农民丰收在望
台江县施洞镇:绣花针撑起致富“半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