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05 18:11
防疫新形势之下,乡镇卫生院承压颇重。李峰 摄
2022年12月3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发布《关于印发加强当前农村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提出要围绕“保健康、防重症”,重点抓好农村地区防疫体系运转、药品供应、重症治疗、老人儿童防护等方面工作,加强日常健康服务,突出重点人群管理,有序疏导诊疗需求,提供分级分类医疗卫生服务,最大程度保护农村居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年关已近,大规模返乡潮即将来临。前些年许多人选择“就地过节”,如今出行政策放宽,返乡需求将集中释放。大家无不盼望着能过一个平安顺遂的好年。可以预料的是,电白大概率将迎来近三年“两节”返乡高峰。在电白,尤其山区乡村分散、留守老年人多,本就承压颇重的基层医疗体系,将如何承受疫情、返乡双重压力?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
▶▷医疗资源
预案在先 统筹安排
前些天,林头镇龙记村村民蔡姨一有空就往镇上药店跑,希望能买到一些备用的药品。“我们夫妻俩发烧还能熬,但婆婆中过一次风,没接种疫苗,就怕有个万一。”蔡姨说。
蔡姨的担忧并非个例。农村地区地域广、人口多、底子薄,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地区和薄弱点,如何应对集中、持续到来的疫情冲击将是极大的考验。
妥善应对疫情冲击需要提前谋划,统筹安排。近年来,电白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此番应对同样坚持三个“早”——“早动手、早干预、早准备”。电白把农村疫情防控作为当前“三农”领域的大仗、硬仗来打,提前制定元旦、春节期间农村疫情防控预案,无论是药物、医疗设施的配给,乡镇卫生院接诊能力的提升,还是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等,都尽早措置,把工作做到前面,把相关细节考虑周全。
2022年12月22日,电白正式开打新冠疫苗第二剂加强针。崔华星 摄
电白区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已启用扩容区,发热门诊医生实行“4班倒”工作制,每班至少3名医生,晚上12时后保持有2名医生,确保一天24小时有人在岗。
“我们第一时间响应政策号召,再打一针安心点,感谢政府对我们的特别关爱,优先让我们接种疫苗。”去年12月22日,电白正式开打新冠疫苗第二剂加强针,61岁的戴伯接种了第二剂次加强针。目前,电白全区各个新冠疫苗接种点正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工作。
与此同时,电白正举全区之力统筹协调全力提升医疗救治能力。以沙琅镇为例,该镇常住人口约11万,沙琅卫生院共有医护人员228名。疫情防控措施优化以来,发热就诊人员较以往有所增加,为全力保障村民健康,沙琅卫生院延长了发热门诊诊治时间,全体医护人员都主动取消休假。
今年40多岁的郑大姐是树仔镇一名乡村医生,10年前在登楼市场开了一间诊所。经过专业培训,眼下诊所与镇卫生院实行一体化管理,可有效分担发热门诊就诊压力。“诊所看病时间比较宽松,晚上也常有村民来,我在夜里还不时能听见有人敲门。”住在郑大姐诊所隔壁的一名村民说。
▶▷精准防控
摸查底数 建立台账
“爷爷奶奶有基础病,大伯开始发烧,愁!”在应对“阳了”的问题时,年轻人即使普遍乐观,但对家里老人的担忧则普遍存在。
面对疫情冲击,一些老年人的状况令人忧心。各地农村有大量散居、留守老人,一方面慢性病多、就诊不便,另一方面科学防控意识不足,群体感染风险大。以林头镇龙记村委会为例,全村有3600余人,其中80岁以上老人有60多人,需要专门针对老年人群体开展重点防控工作。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下发的方案提到,要求提升县级医院重症救治能力,发挥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健康监测作用。电白有339个行政村,面对此轮疫情高峰,通过多渠道充实医护人员队伍、增加药物供应储备,最大程度保障农村老人的就诊需要。
沙琅卫生院院长叶永生介绍,为便于开展防控精准服务,沙琅卫生院重点针对60岁以上有基础性疾病的、因基础性疾病导致没有完成新冠疫苗接种的、透析的病人以及一些孕产妇、0—6岁儿童开展排查,快速摸清这些重点人群的底数,建立台账,在需要时可以快速启动适当的治疗措施。
当前,发热门诊就诊人数激增。何梅 摄
“谢谢你们啊,正愁家里没有药,真是帮了大忙。”家住沙琅镇沙琅社区的吴伯接过网格员送上的爱心药包后,不停道谢。沙琅镇动员所有五级网格员排查辖区内空巢独居老人、残疾人、低保户等特殊群体,一一登记造册。完成造册后,每户都安排五级网格员进行结对帮扶,实施联结防疫机制。在此机制下,五级网格员要负责定期开展走访结对帮扶户,宣传疫情防控有关政策和知识,叮嘱其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同时留下联系方式,以方便及时联系沟通。特别是针对一些阳性的特殊群体、独居人员,沙琅镇党委高度重视,安排五级网格员为其送上爱心药包,协助购买各类生活物资,解决生活后顾之忧。
群众接种新冠疫苗。陈旸洋 摄
笔者还了解到,目前,电白医疗卫生机构(含村卫生站(室)、诊所、医务室)共699间。其中,镇级卫生院19家,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0站,村卫生站(室)559间,各类诊所88间。此外,卫健部门还通过紧急培训医务人员,增加诊治医疗救治力量,确保重症病例得到早筛查、早转诊、早治疗。截至目前,电白全区还招聘了近五年内退休的35名医务人员重新返岗,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诊治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
▶▷农村社区
发热门诊直面疫情风险,许多医护人员昼夜坚守。何梅 摄
做细工作 安心过年
“还没阳过,这次不回去给家乡添乱了。”“全家‘阳康’,可以放心回家团聚。”
临近年关,返乡话题成为不少人讨论的热点,大家在微信群里各有观点,谁也说服不了谁。今年44岁的郑大泉在广州工作,目前尚未感染新冠,被同事戏称为“天选打工人”。眼下,这份幸运却让他十分纠结:“父母在农村,返乡路上有风险,怕自己感染了再传染父母,但整整一年未回家,总想回乡看看。”
此前有观点认为,农村人口密度较小,居住较分散,因此病毒在农村的传播风险可能小于城市。但实际情况是,奥密克戎毒株传播速度快,加上外出务工人员大量返乡,以及医疗基础相对薄弱、高龄老人较多等因素,有可能让农村地区成为疫情防控中的短板。
以高地街道那花社区为例,该社区有7000人口,其中约有3000人在外就业务工。“村里很多年轻人在外地工作,我们也打电话询问过是否回家过年,一部分人担心影响孩子上学读书,还有人想等元旦、春节这波疫情高峰过去,干脆到清明节再返乡。”那花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杨土发说,目前村里口罩等物资较齐全,但谁也不敢保证返乡人员增加后,会不会出现感染发烧人数骤增、退烧药难求等情况。
为此,那花社区充分发挥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运用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等方式,点对点联系到户到人,将疫情防控工作做细。其中,设立社区应急电话和村互助微信群,方便有急需群众相互照应;组建了一支60多人的网格员和志愿者队伍,帮助特殊人群救急或子女不便回家的老人采买物资;建立暖心“家庭医生”诊所,由社区医疗服务站医生及医生志愿者组群,随时回应村民咨询和问诊。
疫情防控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但想回家过年、与家人团聚的心愿应该被理解与呵护。
“让返乡的人们能够顺利回家,让回家的人们能够安心过个好年。”黄岭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谢爱华说,为应对返乡过节高峰,黄岭镇政府早早启动预防机制,充分发挥五级网格员作用,成立了由521人组成的189支暖心服务小分队,发挥卫生站、村诊所哨点作用,并用乡村“大喇叭”进行宣传,让村民知道如何用药、药品禁忌、疫情防控期间的社交注意事项等,尽可能为村民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提供帮助。
■特写
发热门诊人数
激增7倍
医院调人手、扩诊室应对
“近一周,因发烧、咳嗽等来到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骤然增多。现在每天的日诊量有700多人,是以前的7倍多。”电白区人民医院发热门诊护士长李美玲说。
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医疗机构也面临更加艰巨的挑战。作为前线“哨兵站”的发热门诊,为最大程度保障患者就医,许多医护人员需要昼夜坚守。
31岁的李美玲已有10年护士经历,去年7月,她被调到电白区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工作。“从穿上防护服,接诊工作开始,患者一个接着一个,每天工作像打仗一样。”李美玲说,自己要不停地给患者测量体温、协助挂号、指导候诊、解答疑问。往往一天下来,她的嗓子变得又干又疼。
“辛苦的人,不只是我一个,现在发热门诊里所有医护人员都一样。”李美玲说,由于接诊量大幅增加,发热门诊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也在不断增加。面对大量的患者,少饮水、先上厕所成了上岗前的“标准”,因为她们经常忙得没时间上厕所,甚至很多时候顾不上吃饭,只能常备面包、坚果、巧克力等,以备不时之需。
全身酸痛的医生依然坚持出诊,一直看诊到最后一名患者离开;烧退后咳嗽、乏力、嗓子嘶哑的护士主动返岗……她们每天都在岗位上轮班值守,确保发热门诊、预检分诊“换人不换岗”。
“不少医护人员相继感染,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不适症状,但很多人都在咬牙坚持。”李美玲说,发热门诊因感染自然减员了10多个医护人员,但救治患者是第一位的,全院力量会不断补充到发热门诊,以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
据了解,目前电白区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共有10名医生,25名护士。为应对日渐增加的患者,目前发热门诊扩容区已启用,候诊容量也比原来扩大了,发热门诊医生实行“4班倒”工作制,每班至少3名医生,晚上12时后保持有2名医生,一天24小时有人在岗。医护人员还会根据需求动态调整工作时间,及时做好对患者的引导、解释、就诊等工作。
策划:陈妍
撰文:李峰 何梅 邓建青
条条皆美景!2022年陇原“最美农村路”出炉,在这里→
宜城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致全市人民无偿献血倡议书
是否攻击肠道?需要做啥准备?关于XBB.1.5的危害,中疾控这样说
儋州发布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倡议书
国家乡村振兴局:积极应对新冠病毒感染 有效防止因疫因病返贫致...
【喜报】湟源县农业农村局荣获国家表彰
【疫情防控】湟源县:“三聚力”做好生命健康的第一把“安全锁”
“数”说2022青岛农业农村,“图”览乡村振兴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