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28 11:53
大道天地阔,山川日月新。为丰富全区群众的春节文化生活,不断推动我区群众文化高质量发展,城阳区文化馆在春节期间,推出“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新春文艺精品展播活动,集中呈现一批优秀原创文艺作品,为市民群众在春节假期中提供一场足不出户便可享受的“文化盛宴”,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展示城阳文化力量。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瓷韵禅心》传统刻瓷技艺展示。
作品欣赏
兔年大吉
沁园春雪
仁者寿
老子悟道图
高山流水
白石老人肖像
毛主席像
龙马精神
见贤思齐
禅诗
凌波仙子
岁朝清供
雄风
雄鸡报晓图
威仪庄严
简介
刻瓷艺术历史悠久,是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术,秦汉时便有剥凿瓷釉的方法,称为“剥玉”。从魏晋开始,随着陶瓷业的发展,大量精美的瓷器出现,帝王、官宦和一些文人墨客在赏玩瓷器之余,很想把咏诗题文的墨迹留存其上,以便永久保存,于是当时的艺人们便在施釉前的瓷坯上用直刀单线刻出文、书、画的轮廓,这便形成了最初的瓷刻。宋代定窑瓷器的装饰,就是在瓷坯上刻出花纹后施釉烧制的典型代表。精湛的雕刻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卓越才能。
真正的刻瓷是从清初开始在瓷釉上雕刻。在民间开始有了专门从事刻瓷的行当,但大多数以平刻为主。直到乾隆后期,由于经济的昌盛和统治者文化生活的需要,清廷特意在皇宫中设置“造办处”,专门制造宫廷使用的工艺品。其中有人能用刀在瓷器上刻书法、山水、花鸟、草虫等,且栩栩如生。这个时期,刻瓷真正发展成为了一门新的瓷器装饰艺术。
在清同治至光绪年间,书画家邓石超、华法在瓷器上自写、自画、自刻,促进了刻瓷的发展。华法的刻瓷以工笔山水画为主,以刀代笔,运用自如,并传授给北京朱友麟、陈智光等人。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清廷农工商部工艺局学堂设有镌瓷科。朱友麟为第一届毕业生,后留校任教。他的传世作品有“一品红”等。20世纪,北京、上海、淄博、青岛、南京等地均产刻瓷。刻瓷所用的特制刀具用高碳钢和金刚钻石制成,顶端呈锥状,便于在坚硬的瓷器表面刻、凿。
在上世纪初,刻瓷流传甚广,尽管艺术水平参差不齐,但民间艺人都掌握着这套在瓷器上雕刻的本领。后来,因为战乱,这门技艺逐渐失传。解放后,刻瓷技艺的兴起是在上世纪70年代淄博瓷厂派人到青岛向青岛工艺美术研究所石可教授求学刻瓷,从此拉开了淄博刻瓷的序幕。有不少刻瓷作品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和友人。
所以说刻瓷是“刻”在前“瓷”在后,无论哪种刻瓷都不能忽略“刻”的功夫,否则就失去了刻瓷的意义。刻瓷艺术是刻出来的艺术。
作者简介
王涛,城阳区传统文化志愿者,德瑞轩轩主,民间艺术家。他的刻瓷近年来,名声鹊起,享誉岛城。以其精湛细腻的刀法,别致的构思立意,深得业内人的推崇和喜爱。其作品曾在《美术大鉴》《半岛都市报》《青岛电视台》《城阳电视台》专题介绍。
日有熹,月有光
富且昌,寿而康
新春嘉平,长乐未央
城阳区文化馆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我区群众文化发展的市民朋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
祝您瑞兔呈祥、平安喜乐
有趣有盼得偿所愿
我们也将砥砺奋进
不断完善文化馆各项服务职能
为全区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务,为加快建设湾区都市活力城阳书写群众文化新篇章
来源 :城阳融媒
记者:郭宁
新春走基层丨河北井陉:乡村振兴结硕果 千年古县焕新生
新春走基层 | 安徽蚌埠:农旅融合铺就致富路
【守护万家团圆平安】山西公安MV:不忘初心
新春走基层 | 枣庄市孟庄镇峨山口:草莓飘香庆新春
春运里的中国,充满勃勃生机(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
春节不“打烊”,守护万家灯火!城阳区全力筑牢春节期间安全防线
新春走基层 | 夏县:雪润山乡
新春走基层 | 夏县举行2023年“运才兴运”在外优秀人士新春联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