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阳融媒 2023-02-03 10:46
为推进“书香当阳 悦读义城”
全民阅读活动深入开展
营造爱阅读、读好书、善读书的文化氛围
当阳人民广播电台与当阳市作家协会
联合推出《悦读沮漳·乡村新韵》栏目
深入开展全民阅读线上活动
今天走进第二期
↓↓↓
▲作者及朗读者:郑凤玲,当阳市玉阳中学熊家山校区语文教师。面对日益纷繁的世界,把希望降到最低,每一次遭遇都是惊喜,让每个整装待发的重新开始,都能年轻余下的岁月。
河溶故事
作者及朗读者:郑凤玲
“挟清漳之通浦兮,依曲沮之长洲”,王璨在沮漳汇合之处登楼,临风长吟。年轻的躯体上,他月白的衣袍像河水一样,鼓着劲,扑扑作响。这里,就是河溶——乌扶邑,太阳升起的地方。
这鱼米之乡的经脉是汉宜路、育溶路、草溶路。三条大道向东西南北交错蔓延,挽上刷黑的水泥制的通组道路,串起一幢幢一排排民居。灰色窗套,灰色外墙砖,灰色真石漆,木色格栅,一丛丛类徽派建筑,在无际的青纱帐中绽放。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河溶人爱唱歌。汉船调、样板戏、打快板,样样来得。可我的最爱还是打夯歌。一个石磙,架上四根木棒,再往外一根根一层层加塞,这就是打硪了:“嘢哟喔嘢哟呵呀,抬起硪,打也么呵……”,一群群汉子 ,汗水,使得他们黑黑的肌肤油光闪亮,肌肉外突。现今的河溶,高楼也罢,大厦也罢,它们的基脚都是在芦苇荡里、在打夯歌里生长。
灰尘漫天泥泞不堪的乡村小路已被硬化,水泥地面,刷黑,扩宽,摇身变为观景道。香樟树、广玉兰、银杏、桂花树,法国冬青,四季交替出演;醡浆草、美人蕉、石竹、百日菊在小广场、小游园、小公园边招摇。沟渠边,堰塘里,菖蒲轻舞,荷叶团团,莲花亭亭。这,就是河溶现今的模样。
“鹰落湖,织白布。男半夜,女半夜,坛子里没有米过夜”。
曾几何时,为了把鹰落湖、赵家湖这些荒湖改装,赢得“漳东粮仓”的美誉,河溶人在枯水季节的腊月开工,在正月战天斗地。冻土像石头,北风像尖刀。一镰又一镰,一锹又一锹,一筐又一筐,终将满湖瑟瑟荻花换成一派稻穗金黄的秋景。
其实,河溶前生的主动脉,当属沮漳河:上自川地,下至武汉。小至柴米油盐酱醋茶,大至煤炭木排船行,都在此聚集。庙街三土地,七个半楼子,九宫十八庙,各地商人的会馆万寿宫等徽式建筑、吊脚楼、江南庭院,遍布铁龙桥、下板桥、过街楼,挤挤攘攘地,在沿河五码头之间铺陈开来。
据史料记载,清光绪十五年,小汉口拥有五十万以上银元资本的商号已达三十五家,戏楼达二十多家。这里的各路商家把各色货物迎进来,也曾把溶丝送出去:溶丝随着沮漳河水,并入长江,漂洋过海,走向世界。
河岸边的拴马桩仍在,河中成片的木排已然不再;雕花廊柱、青石门槛也在,可楼上唱戏楼下车水马龙的过街楼已然不再!
石板路仍在蜿蜒,马头墙仍自雄立,瓦当们仍是睁着圆圆的眼睑,聂豫纪念馆正在复原。沿着河边的栈道漫步,在枫杨的浓荫里,在月季的芳馨里,依稀可以想见鳞次栉比的板坯房屋、蜿蜒的长街、屋顶挑出的金字招牌,甚至,可以想见徽商晋商觥筹交错,放排客正推杯换盏,可以想见那些连绵的戏楼上,评弹的或是徐家三爹智斗恶霸,也或是辛亥革命首义的聂豫传奇。满河帆船,尽管随时随刻上演着分离,可河溶的那段时光,实在是容纳不了“杨柳岸,晓风残月”。
如今的河溶老街,尽管薄页青砖、木质雕花门廊,被敷上了不锈钢预制板,但是透过人家小小的门脸,越过一重重门洞,依次见深,渐深渐远。庭院深深深几许,仿若是每一幢多重天井的四水归池的板坯房里,都能够冒出一串串深不见底的人事。
在两千多年的时光里,河溶自是积攒了丰厚的家底:一代中兴之主楚昭王安眠之地昭丘、磨盘山、赵湖古墓群、熊家冢等,这无一不给乌扶邑镶上绵密的文化符号。
我的老家辣酱湾就是郢都所在。乡亲们耕田耕出金娃娃的传说由来已久,一脚踢出商周陶器、春秋圆鼎大镬、秦砖汉瓦的事也颇有耳闻。接龙桥、黄陵庙、五花冢子、瓷器冢子的名字,无端平添了巫术文化的神秘。
由于古镇码头文化浸润,我老家的乡邻爱吃,也会吃。郭场火锅鸡、河溶早酒、河溶牛杂、十碗、四大六小,老家人样样都会。堂哥郑道春,是当年颇负盛名的“四大六小”的厨师——乡间称为“局匠师傅”。明明是平常的油盐酱醋,一勺勺下去,搅拌几下,热汤翻滚,起锅,一碗碗端上席面,客人下箸如雨。
现在,老家人专攻郭场火锅鸡、河溶早酒。辣酱湾全组五十来户人家,便有二十多家在外经营郭场火锅鸡、河溶早酒,其中,年度纯利润一百万元以上收入的有七家。乡邻们的足迹除了湖北湖南四川,现在深圳广州西安已是有了不少。我的表哥表弟有多家在经营郭场火锅鸡。他们说,郭场火锅鸡是河溶的名片。许多当阳人在外地请客,多是以此相邀。除了藉此思乡,大约还有先辈们把溶丝送向世界的豪气吧。
近年来,老家无数人走出去了:为了留学、为了工作、为了郭场火锅鸡。老家的房子渐渐空置,田地渐渐空闲。再回老家,村里到处是四川云南的移民。听着渐变的乡音,一阵阵失落之后,又是释然:河溶的故事,不正是一次次被替代被抹去,又一次次被记忆被复原吗?在代代迭迭的更换里,汗水、鲜血,始终以崭新的方式存在、复活。现在,这块土地,又自承载新的责任——让一种文明接纳并带动另一种文明。
随着交通方式的多元化,沮漳河的水实在清浅了,可是河溶人的血脉认同感丝毫未变。我是强行加入老家“辣酱湾群”的。我喜欢看着那些陌生的名字,喜欢感知那些遍布天南地北的人们的心情。有一次闲聊,担任村主任的族兄说及想把老家设计成生态旅游的模式,竟然很多人响应:他们都愿意捐款自筹经费,打造这一方他们的子女不会在此居住、在此生存的土地。
屏外,我默默笑了。至此,若是有人问我是谁,我还是会给自己冠名:河溶姑娘。
END
来源 当阳市融媒体中心
商务资源4中心:《乡村大舞台》栏目广告产品
过去提篮上街卖 而今手机网上销 湖北蕲春电商新农人网播直销带...
乡村旅游如何破解千村一面?
总书记的惦念:走上乡村振兴幸福路
乡村振兴在行动丨“冬闲”人不闲 黑龙江奏响冬季增收致富曲
新春走基层丨河北井陉:乡村振兴结硕果 千年古县焕新生
让老乡们过好团圆年——陕西乡村疫情防控见闻
青山村中品古韵(新春走基层·乡村振兴一线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