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碑店报道 2023-02-08 10:09:40
稳经济 促发展·权威访谈
在打造中国式现代化保定场景中贡献发改力量
——访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张晓峰
□保定日报记者 邸志永 孟丽 李忻遥
2022年以来,市发改委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省、市系列会议精神,坚定不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以“奋力推动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绽放新颜值、跑出加速度”作为年度工作总抓手,以“锚定末端抓落实”的工作标准持续推进各项工作落地,经济社会发展领域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打造中国式现代化保定场景的第一年。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张晓峰表示,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唱响“解放思想、奋发进取”主旋律,推动发展改革各项工作走在前、做表率,为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上建设一个高品质、有韧性的现代化新保定贡献发改力量。
记者:2022年,在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经济下行的不利影响下,市发改委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了哪些积极成果?
张晓峰: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紧扣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基层运转和促进发展,实施一系列稳增长举措。先后发布了稳经济运行“1+11+1”政策体系和接续政策(“1+11+1”中的第一个“1”是总体文件,即扎实稳住全市经济运行的一揽子政策和落实措施;“11”是11个专项配套文件,包括稳投资、促消费、中小企业纾困解难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措施;第二个“1”是综合督查方案)。这套政策“组合拳”既有减税降费让利等“真金白银”政策,又有稳岗帮扶等“雪中送炭”政策,还有兜底民生保障、强化救助补助等暖心之举,不仅有力度更饱含着温度。为了帮助企业在多重不利因素背景下渡过难关,我们注重聚焦中小微企业的“痛点”“堵点”,在全市开展“万人助万企”行动,2.37万名干部带着政策分赴7.38万家包联企业,为企业出实招、办实事、解难题、增信心、促发展。全市通过退、减、缓三类政策累计为市场主体减负109.5亿元。全面释放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红利,享受政策户数增长两倍以上,扣除金额增长28.8%,全市市场主体达到94.2万户,同比增长9.2%。深入开展“百行联千企”活动,全市293家银行包联5667家企业,积极协调为重点项目融资提供服务。密切关注食品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化,适时启动物价补贴联动机制,向困难群众发放2022年7、8、9月份价格临时补贴,共计1832万元,涉及困难群众87万人次。2022年我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进中提质。202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880.3亿元,增速3.8%;服务业增加值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均居全省首位。
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市发改委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服务雄安新区建设中取得了哪些成效?
张晓峰:2022年京雄保一体化加速推进。对接合作更广泛,我们多次赴相关部委、央企、京企拜访,与31家央企、京企、大型民企深入洽谈,与中国数字文化集团、中国华能集团、国电投、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开展战略合作,2022年央企在保子公司新增24家、总数达223家。全市与京津合作项目累计超700 项,保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等省级重点承接平台承接京津企业项目164个。河北京车全国首列中运量氢能列车下线,中国五矿涿州产业园、中电科涞水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建设。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两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落地开工。互联互通更加紧密,雄安新区对外骨干路网项目和保障雄安新区重点项目加速推进。“轨道上的京津冀”路网全面铺开,雄忻高铁项目如期开工,保定至北京始发列车开通运营,新增三趟350公里/小时保定东至北京西通勤列车,北京半小时生活圈持续巩固。
记者:现代产业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市发改委如何前瞻产业发展、谋划产业布局?
张晓峰:发展是第一要务,产业是发展之基。说一千道一万,产业发展最关键,产业是解决全市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是全市经济发展的稳定器。新的一年,立足高质量发展,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聚焦生物经济、数字经济、低碳经济、创新经济,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对河北省“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规划定位要求,围绕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点线面”统筹推进,全力构建“7+18+N”现代产业体系。“点”,以“医车电数游”和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都市农业7大主导产业为重心,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着力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线”,就是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推进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及零部件、轨道交通装备、生物医药及精准医疗、第三代半导体等18个重点产业链建链、强链、补链、延链,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用产业生态的土壤培育新项目、好项目;“面”,就是每个县(市、区)、开发区抓好1-2个区域特色产业,壮大高阳纺织、定兴食品、曲阳雕刻、顺平肠衣、白沟箱包等35个县域特色产业,市县同心、上下合力,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上述谋划和措施推动下,到2025年,实现产业升级“千百亿”目标,即打造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文化旅游、商贸物流、建筑业等4个2000亿级产业;电力装备制造、轨道交通、军民融合、都市农业、被动式超低能耗等5个千亿级产业;第三代半导体、数据服务、氢能、文化传媒等15个百亿级产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记者:创新是第一动力,在创新发展中取得了哪些亮眼成绩?
张晓峰:我市始终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市建设工程研究中心58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92家。2022年,高新区新能源与智能电网、莲池区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车、安国市现代中药等三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获评省级优秀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填补了京津冀区域空白。全省唯一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农大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通过竣工验收。
记者:项目为王,发展为要。请介绍一下去年全市重点项目及推进情况,今年有哪些重大项目、支撑性项目?
张晓峰:2022年全市项目建设动力强劲、加速推进,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首次突破千亿。全市市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34.3亿元,占计划的122.8%;计划新开工项目279项,开工率100%。积极为项目争取资金,2022年发行专项债券项目347个,发行额度408亿元。同时,落实“五个走在前列”“两个新样板”要求,截至2022年10月底,全市共谋划亿元以上新型城镇化项目102个,总投资1826亿元,年度完成投资517亿元,位居全省第一。保定市古动物博物馆、国际医疗基地加速推进,西大街、环城水系马拉松赛道、东三环快速路等一批标志性工程持续亮相,城市颜值华美绽放。
2023年,我们围绕产业项目强质量,谋划项目904个,总投资4920.2亿元,市以上重点项目676项,当年计划投资950.7亿元。加快推进河北京能涿州热电扩建项目、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南水北调中线雄安调蓄库工程、阿里巴巴涿州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围绕基础设施强支撑,谋划项目 344个,总投资1707.59亿元,计划投资410.90亿元。加快推进大唐保定热电厂九期项目建设进度,开工建设保西、涿州等一批电网工程和京能涿州热电扩建、深能保定西北郊二期、国能蠡县热电联产三个清洁高效火电项目,启动实施的三个火电项目,超过了现有火电装机规模总和。加快推进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稳妥推动风电开发利用,不断提高我市清洁能源占比,助推我市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力争2026年前率先实现全市域电力供需基本平衡。
记者:市委确定了2023年全市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市发改委作为全市宏观管理和经济综合协调部门,在发展改革工作中对于落实市委要求有着怎样的工作思路?
张晓峰:我们结合2023年全市经济发展预期目标,谋划了“12812”保定发展改革工作总体思路。以加快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效能治理、创造高品质生活作为贯通全年工作的一条主线,锚定发展和改革两大领域抓落实;突出坚持党建引领、人民至上、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战略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8个工作理念;围绕发改委工作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雄保双城记”、新型能源强市等12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保定发改场景。
全面推动经济提质增效、新型城镇化、营商环境等各项工作争先进位,加快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河北省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省级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创建国家级商贸物流枢纽和陆港物流枢纽,为实现全市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进一步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贡献发改力量。
记者:围绕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部署要求,市发改委将聚焦哪些重点领域持续发力?
张晓峰:市发改委将充分发挥经济工作“参谋部”、项目建设“管理部”的职能,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围绕“奋力推动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加快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效能治理”工作总抓手,纵深推进京雄保一体化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扩大内需、科技创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绿色低碳发展、基本民生保障、安全发展底线等重点工作,着力打造一系列保定发展改革场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保定场景落地落实,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上建设一个高品质、有韧性的现代化新保定。
要闻导读 以学促干 奋力写好中国式现代化四川篇章
河北蠡县:全力打造麻山药国家级区域公用品牌
上海青浦虾稻共生模式打造“虾田米”品牌
活力湾区 创业沃土丨这个百年老字号,将在金山多个景区打造“网...
创造乡村旅游篁岭模式 打造乡村振兴的示范和标杆
湖南:税收贡献增幅超10%的企业有奖 最高奖500万元
聚焦省域农业品牌打造 山西省农业农村厅携手京东擦亮叫响“有机...
新春走基层 沙子乡:以乡村旅游为抓手 打造县本级“甜蜜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