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武城 2023-02-13 15:40:43
重温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在培育良好家风方面,老一辈革命家和先进模范人物为我们作出了榜样,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做家庭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光辉足迹》栏目选取毛泽东等三十多位老一辈革命家和马永顺等二十多位先进模范人物的家风故事,一起来感受他(她)们的家风家教。今天为大家讲述的是全国劳动模范吕玉兰的家风故事——《高风昭日月,亮节启后人》。
吕玉兰:高风昭日月 亮节启后人
原河北省委书记吕玉兰,是邢台市临西县下堡寺镇东留善固村人。她年轻时也和村里的姐妹一样,是个普通的农村姑娘。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潮中,她脱颖而出,以战天斗地的拼搏奋斗精神成长为闻名全国的劳动模范和省委书记。
不管在什么岗位,无论在哪里工作,吕玉兰始终不改劳动人民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本色。
1993年,由于长期操劳成疾,年仅53岁的吕玉兰因病去世。她没有给家人留下任何财产,唯有那份历久弥深的劳动人民的本色。曾经和她一起工作过的习近平同志专门为她写下了情真意切的悼念文章,称赞她“高风昭日月,亮节启后人”。
党史学习
吕玉兰:“脚上有土,心里有谱”
图左二为吕玉兰。新华社发
“穷沙窝里把根扎,开出一支玉兰花。”诗句中的穷沙窝,指的就是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东留善固村。吕玉兰,冀南平原上的一名普通农家女,就是在这个穷沙窝里成长为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
1956年初春,吕玉兰高小毕业后回到家乡,被推选为村里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妇女社长,决意要植树造林,防风锁沙。那一年,她才16岁。
没钱购买树苗,她领着一群姑娘,蹬梯子、攀墙头,上树采榆钱和槐荚。苦战三年,造林600亩,植树10万余株。曾经“种一葫芦收一瓢”的沙荒地,终于长出了好庄稼!
村里老人们总说:“玉兰干活,从来不闹虚腰。”1963年8月,河北中南部连降暴雨,吕玉兰和队友们挽起裤腿,泡在脚踝深的水渠里排涝。有一年,三夏抢收麦子,玉兰吃住在打麦场,连续奋战几天几夜,头上竟“长”出了麦苗。掉在她头发里的麦粒,在汗水的浸泡下,居然发芽了……
人们口中的“铁姑娘”,就是这样炼成的。
从东留善固村出发,吕玉兰先后在临西县委、河北省委、正定县委、省农业厅留下足迹。“农业要上去,干部要下去。”无论身在什么职位,她都未曾远离乡野,长年劳动在100天以上。“俺要是三天不往地里转一圈儿,不看看树,不看看庄稼,不看看乡亲们,非憋出别的病来不可!”吕玉兰曾说。
1993年,吕玉兰因病去世。墓前雕像中的她,眉眼含笑,仍在劳作。村民们为吕玉兰建起的纪念馆里,院中遍植玉兰,气味清幽。微风吹过,树叶飒飒作响,“脚上有土,心里有谱”“我要在阳光下晒黑我的脸”……一声声朴素的话语,犹在人们的耳畔回响。
(来源:学习强国)
【我为群众办实事】日月藏族乡:抓重点 疏堵点 解民忧 得民心
走进云南省博物馆 探寻七彩高原的文明足迹
矗立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光辉里程碑
航天新征程丨183天!追寻神舟十四号乘组的飞天足迹
江泽民伟大光辉的一生
多措施针对高风险外溢人员做好管理工作
高风险区外溢“7天居家”从哪天算?以后核酸怎么做?权威解读→
上海这26个区域划为疫情高风险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