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平融媒体 2023-02-13 16:42:20
2022年以来,漳平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龙岩市关于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部署要求,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目标,围绕美丽乡村庭院、美丽乡村微景观、美丽乡村小公园(小广场)、美丽田园、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点“五个美丽”建设要求,积极打造一批“小而美”“小而优”“小而精”的乡村建设典型示范,有效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投身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01 美丽乡村庭院 以改善人居环境、弘扬良好家风、建设文明乡风为目标,打造“一院一景、一户一韵”的特色风格,做到布局设计协调、居室整齐清洁、庭院净化绿化、产业增收致富。 双洋镇东洋村赖仙菊户 典型做法:做好古民居保护的同时,注重活化利用,发展民宿及庭院经济,成为网红打卡点,带火乡村游。 和平镇东坑村詹清得、林月蓉等户 典型做法:以党建为引领,引领党员凝聚群众,打造东坑村“美丽庭院”创建示范带,实现从“几处美”到“全域美”的转变,点“靓”乡村新容貌。同时,注重对庭院内外环境的规整与提升,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种花植绿,为庭院 “提颜增色”。 吾祠乡留地洋村杨光彪户 典型做法:以“空心房拆除”为抓手,通过打造亭子、廊台、铺上鹅卵石等景观,推进美丽庭院试点示范建设。 02 美丽乡村微景观 尊重乡土风貌和地域特色,保留村庄原有纹理,以“绣花”功夫推进乡村微改造、精提升,做到整体性强、实用性强、融合性强。 溪南镇东湖村 典型做法:围绕“东湖有福、幸福东湖”文化品牌,充分挖掘“福”文化内涵,打造66处“福”字微景观,寄寓有福、崇福、祝福的美好愿景。 南洋镇北寮村 典型做法:立足乡村、生态、淳朴、自然等定位在水塘里设置大水车景观,吸引游客在水车前拍照或游乐。 双洋镇坑源村 典型做法:注重废旧物利用,在道路沿线石栏上,以旧斗笠做景,并着色,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 03 美丽乡村小公园(小广场) 尊重农民意愿和风俗习惯,主要依托原有的生态基底和乡土景观,不盲目新建扩建,不搞过度开发,突出资源整合,突出需求导向,突出因地制宜。 和平镇东坑村 典型做法:坚持拆后利用,将空心房拆除结合周边环境整治提升,建成农民休闲公园。 赤水镇香寮村 典型做法:以畲族元素为主线,将畲族文化与文化广场、道路设施、景观提升工程等有机结合,全力打造特色鲜明、亮点纷呈的“特色村寨”。 芦芝镇圆潭村 典型做法:围绕“传承红色圆潭”主线,充分挖掘“红军码头”文化,打造“红军渡口”公园,重现当年“红军路”,还可欣赏沿河风光。 04 美丽田园 以重塑乡村魅力、打造田园风光、传播农耕文化为路径,以稻田、蔬菜种植园等为主要载体,做到风光靓丽化、设施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环境整洁化。 新桥镇西埔村 典型做法:以百亩稻田为画布,用彩稻“种”出了一幅“福虎”稻田画,将稻田变美景,成为网红打卡地,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拍照。 赤水镇田头村 典型做法:以2000余亩优质稻田基地为依托,积极推进美丽田园建设,保留乡土味道,重塑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缕缕乡愁。 漳平市溪南镇上坂村 典型做法:对周边环境整治提升,集中流转平整近两百亩的土地推进荷花连片种植,对荷花园道路进行硬化,修建木栈道、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大力发展观光休闲产业,吸引众多游客赏荷观景。 05 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点 坚持保护与利用并举,有效实现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与文化的有机结合,重点创建美丽休闲乡村、美丽水乡渔村、美丽森林人家、美丽民族特色村寨等四种类型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点。 南洋镇北寮村美丽水乡渔村 典型做法:充分发挥茶山水景特色,围绕"水上茶乡"定位,以水体景观为主体,融合森林旅游、人文旅游等特色,依山筑景,傍水生趣,成为休闲旅游胜地。 芦芝镇圆潭村美丽森林人家 典型做法:围绕宜居宜业城郊游定位,以山、水为主线,以“水美乡村”休闲旅游点为抓手,做好村道白改黑、污水治理等工程提升,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游,带热城郊游。 溪南镇东湖村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点 典型做法:以古村落活化升级为契机,深入挖掘当地特色旅游资源,打造集休闲养生、文化、旅游、写生、研学为一体的新业态,实现古村落、新景点相融相促,引来乡村振兴“源头活水”。
【公告】关于在全运城市开展整治“吃拿卡要”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
【定量检测】永济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开展农特产品风险监测行动
【全员出击】永济农商银行持续开展风险资产“集中清收周”活动
【产权保护】运城市知识产权保护大会暨建设高质量发展知识产权强...
【公告】关于在永济市开展“整治‘吃拿卡要’优化营商环境”专项...
开封市开展科技服务 助推乡村振兴
【文明创建在行动】张营镇开展“文明创建青年行”志愿服务活动
玉溪精品“云花”产区建设成绩亮眼 去年实现花卉农业产值32.5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