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祝县融媒体中心 2023-02-22 10:13:36
天祝县是周恩来总理命名的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在这里生活着藏、汉、土、回、蒙古等28个民族。
自治县成立以来,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同心同德,锐意进取,擦亮团结名片,分享发展果实,先后五次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2019年12月9日,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近年来,天祝县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民族关系更加和谐、地区经济实力明显提升、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不管是哪个民族,来我这都一样挣钱
初冬的天祝县天堂镇,景色秀丽、气韵动人。在本康村的雍曲普雄藏家大院里,藏族小伙白生才一家人起了个大早,忙着清洁客房,准备中午的食材。
2021年之前,白生才一直在外务工。看到这些年来天堂镇的旅游产业越来越火,白生才回到家乡,从父亲手里接过藏家乐。
天祝县天堂镇本康村村民 白生才:我们把藏家乐重新装修了一下,经营到现在,收入还不错。客人多、顾不上的时候,就雇几个村子里的人帮忙当服务员,汉族、藏族、土族都有,有钱大家一起挣。
“有钱大家一起挣”,白生才朴素真切的话语,折射出天祝县各族同胞团结一心、共同致富,携手创造幸福美好新生活的喜人场景。
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也是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关键。天祝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加快发展的使命感,全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族群众,不断夯实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
农历八月十五,天祝县抓喜秀龙镇炭窑沟村牧民郑连东一家围坐在一起共度中秋佳节,茶几上摆放着各种果品和自家制作的大月饼。呷了一口醇香的酥油茶,郑连东的思绪一下回到了从前。
以前,郑连东一直以养羊为业,由于生产方式落后,遇见羊价不稳的年成,按他的话说“能不赔钱就不错了”。近年来,天祝县从资金、项目、政策、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鼓励当地群众发展高原夏菜产业,郑连东一家积极响应种起了红笋、长寿豆,家庭收入逐渐增加,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天祝县抓喜秀龙镇炭窑沟村牧民 郑连东:这几年全靠党的好政策,我们不愁吃、不愁穿,看病就医,娃娃们上学都方便。来,让我们为美好的生活干杯。
天祝县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现代农业、生态工业,紧盯打造“距内地最近的高原藏乡生态旅游目的地”目标,实施华锐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中心、体育场等文化旅游重点项目9项。深入实施特色优势产业三年倍增行动,建立产业链链长制,持续发展壮大高原夏菜、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建成10万亩省级绿色食品蔬菜、3万亩全国绿色食品荷兰豆标准化生产基地。2022年全县经济总量突破70亿元,较上年新增10.4亿元,达到71.1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3%和7.8%。
各民族兄弟一起学习,我们都很开心
每年农历“二月二”和“六月六”,天祝县都会举办隆重而盛大的传统赛马大会,全县及周边省市赛马爱好者以“马”为媒,交流文化,共叙友谊,团结的花儿在欢呼喝彩声中尽情盛放。
裕固族选手 兰栋:这里有热情的观众,热情的各族朋友,我们在这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以后我要常来。
赛马会期间,天祝县还精心举办非遗展演、文艺表演、民族传统体育竞赛等活动,“送”文化、“种”文化、“兴”文化,让更多群众得到文化滋养。
冬日的天堂镇恬静祥和,在菊花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锐民歌传习所里,不时传来一阵阵悠扬婉转的华锐藏族歌声,华锐藏族民歌市级传承人秦生军正在进行“结对传艺”传承活动。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锐藏族民歌市级传承人 秦生军:成立这个传习所的目的是给广大华锐民歌爱好者搭建一个展演华锐民歌的平台,我的心愿是将华锐藏族民歌得到很好地传承和发展。
老师倾囊相授,学生认真聆听,一首首藏族民歌唱响了民族团结的赞歌,一幅各民族和睦相处、亲密无间的民族团结画卷在大通河畔缓缓铺开。
文化是民族团结的黏合剂,是多民族和谐交融的纽带,也是各族同胞精神力量的源泉。天祝县把打造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品牌作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抓好土族格萨尔说唱、华锐藏族民歌、土族安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入挖掘蕴含其中的民族团结进步精神因子,展示少数民族语言、民歌、舞蹈、饮食、服饰、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2022年,天祝县开展送文化下乡等系列活动100余场次,成功举办赛马大会等文体节庆活动5场次,共征集、确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5项,建立传习所12个,培养非遗传承人114人。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新学期第一天,天祝县各学校都会给孩子们上一堂特殊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恒久不变——“民族团结”。在天祝县民族中学,身着民族服饰的学生全神贯注地聆听老师讲述藏族牧民李坚草吉救助女红军杨文局、各族干部群众为抗美援朝捐助“天祝号”战斗机等感人至深、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
天祝县民族中学学生 罗更尕吉:作为一名学生,我更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自身学习发展的一条主线,拥护党的领导,增进文化认同,肩负时代使命,维护民族团结,用实际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力争成长为堪当时代重任的有用之才。
同样,天祝县博物馆也有一个特殊的课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青少年学习基地”。展厅里一幅幅图文并茂,富有民族特色的知识图画,让前来参观的孩子们对居住在天祝县的少数民族基本情况、民族风俗文化等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
天祝县博物馆干部 康青梅:近年来,我们深挖馆藏资源优势,秉承着“传承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的这样的一个理念,针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群体打造了“藏乡博文小课堂”,策划开展了每年线上线下不少于60场次的民族团结方面的教育教学活动,为天祝县培养了一批批民族团结进步的小小宣传员。
依托天祝县博物馆馆藏文物、社教活动等资源,天祝县认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宣传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引导孩子们感悟中华文化,增进国家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树立新风尚,我们一起努力
在天祝县抓喜秀龙镇炭窑沟村文化广场,各个角落都能看到乡风文明的宣传标语,村民们谈论最多的也是政府倡导的“一碗烩菜办丧事”等文明理念。随着移风易俗工作深入开展,炭窑沟村婚丧事宜大操大办的陋习失去了市场,而捐资助学、建设家乡则成了文明新风尚。
天祝县抓喜秀龙镇炭窑沟村村民 岩茂怀:现在变化特别大,以前办丧事花费大。现在简单,一碗烩菜一吃,酒也不喝。
有“德”才有“得”,每周一和周五,在天祝县大红沟镇道德储蓄所,都会看到许多村民手提装满烟头的袋子,用烟头换“积分”和礼品。通过道德储蓄所将善行“量化储蓄”,不仅让群众获得了物质奖励,也让群众的精神“富”了起来。
天祝县大红沟镇干部 高铭阳:我镇开展了“烟头不落地,积分大兑奖”活动,倡导捡拾烟头兑换积分,奖励生活用品。通过这种方式,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加入清洁的行列,成为“保洁员”,全镇上下形成了低头拾烟头、随手拾垃圾的文明道德新风尚。
文明植阡陌,新风润心田。天祝县通过制度保障、实践养成、教育引导等多种方式,不断增强精神文明建设思想引导力,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广泛宣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理念,把厚养薄葬、抵制高价彩礼、婚事新办、“一碗烩菜办丧事”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创新实施“道德储蓄所+红黑榜”乡风治理模式,引导群众大力弘扬家庭美德,使文明新风寓教于乐、深入人心。深入开展“立德育苗”教育活动,坚持重在平时、抓好平常,以坚定共同理想信念为核心,构建“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共同思想,各族群众安居乐业、团结奋进。
民族团结的花儿最绚丽,民族团结的果实最甜蜜,民族团结的群众最幸福。如今的天祝,团结的乐章更加嘹亮,和谐的旋律更加悠扬,各族干部群众休戚与共、携手相助、奋力拼搏,共同谱写着和谐发展的美好篇章,大步走在建设幸福美好新天祝的道路上!
全媒体记者:刘剑 周昳轩 刘洪凯
我市5村入选2022年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名单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敦煌市注重“五个突出”扎实推进文明城市创...
政银携手 服务兴企 城阳区“政银携手益小微”活动启动 集中签约...
到2025年昆明将创建300个森林乡村 森林乡村绘出“绿美春城”亮丽...
于家务国际种业科技园区深耕“奋进田”
【民族团结】和平乡:石榴花开别样红 民族团结情意浓
天津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 着力打造都市型乡村振兴样板
澄迈:奋进高质量 硕果满枝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