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乡村品牌研究院 2023-02-28 15:16:12
△本期精彩导视
冬去春来,鲜花和阳光似乎还在冬眠,人们盼望着一束光赶走寒冷与疲惫。而在四川的西南一隅,有座四季如春的城市,当在一切都蛰伏在冬的希冀里还未苏醒之时,它早已用无数个色彩斑斓的景致装点田园,吸引来客温暖过冬、喜迎春日。本期《美丽乡村》,我们向阳而行,来到康养小镇——盐边县红格镇,感受“康养新宠”昔格达村的温情与浪漫。
昔格达初印象
——远近闻名的“稀泥疙瘩”村
位于盐边县红格镇的昔格达村,是一个以土命名的村庄。老一辈的人总用这样一句总结村里泥巴的特征——“天晴一把刀,下雨一包糟”。天晴时泥巴锋利无比,下雨时粘软易崩解,如“稀泥疙瘩”一般,因此小村落也获得一个生动又可爱的名字——昔格达。
昔格达的泥土除了留下了这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名字,同样,在这性质独特的泥巴上也大有文章可做。2017年,昔格达村邀请到著名陶艺家刘竟芳老师来到昔格达解开谜题,发现昔格达的泥土中富含硅、铁、钛等多种元素,色彩多样,遇水后可塑性高,非常适合创意陶的制作。
(由昔格达土制作出来的“钛陶器”)
原本路边不起眼、甚至招人厌的稀泥疙瘩,如今在艺术的加持下,摇身一变成为一件件精美的钛陶器,更依托盐边县“钒钛首县”的资源优势,为昔格达乡村振兴植入更多文化内涵。下一步,昔格达村将打造钛陶体验馆,令游客亲自动手、沉浸式感受钛陶的魅力。
因“画”而红的昔格达
——小村庄的大文艺范儿
有阳光就有色彩,有色彩便也有了心中对美丽世界绚丽缤纷的构想。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2018年底至今,红格镇先后举办“画说红格”、“图说红格”、“诗话红格”等文艺活动,让昔格达村这个隐匿在笮山若水间的小村落逐渐为人所知,更吸纳了众多艺术家在此驻足。
(画家马一平 作品)
艺术家的光临,令昔格达村成为乡村艺术创作写生的“大本营”。目前昔格达村已与国内30余所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每年吸引3-5万高校学生前来写生。
走上文艺范儿的昔格达村更以村庄为“画布”,以阳光做“画笔”,出现了各式各样的3D墙绘。将诗意揉进烟火里,小村落旧貌换新颜,唤起人们心中对乡野生活的热切向往。
集体经济初探索
——田园旅居康养村的发展新模式
近年来,昔格达以村集体经济为主体,与格美达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先后创建了文化田园、国际创作营写生基地、画家工作室等文旅项目,探索出“农业+康养+旅游”的发展新路径,有效带动乡村康养民宿产业的发展和落地。
昔格达屋是昔格达村的民宿样板房,干净古朴的小院以适老化设计建造出两代居,同时增设介护值班室、阳光书吧等空间,设置适度分离、相对独立的双核心居住空间,打造代际和谐的生活圈。
目前昔格达村通过文旅新业态盘活闲置农房27户,运营民宿56个房间。新村落也与多彩田园、重山复岭交织错落,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一大批新经济形态和产业升级,不断拓宽昔格达乡村经济的内涵和外延。
乡村振兴见成效
——用阳光续写新篇章
如果春天有颜色,那一定是昔格达玫瑰花的绚丽多彩。在阳光花城攀枝花,光彩便是自然对这片土地最诚挚的馈赠。2020年,隔壁乡镇20亩玫瑰花基地在行政区划调整后并入昔格达村,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新视角。踏入花圃,玫瑰便如飞鸟拥抱阳光一般热切地涌入你的眼底。
(“黑魔术”)
“黑魔术”在气温的变幻中施展着自己的魔法,“荔枝”也不甘示弱,以馥郁的香气收获众多花友的喜爱。刺眼的阳光透过纯净的“蜜桃雪山”,也被折射得暧昧而柔软......
(“荔枝”)
原先没有任何玫瑰花种植与管理经验的昔格达村,在昔格达村两委的带领下自主学习玫瑰花种植技术与营销理念,村民更利用自己的短视频账号让昔格达玫瑰在网络上一炮而红。
“我们深信,可能我们不一定是大咖,但是我们发动全民一起进行宣传和推广,就一定会有效果。我们也希望来我们村的游客,能够参与和见证我们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这样就能够留得住他们,让他们在这有吃、有住、有耍、有看,最好。”——昔格达社区村委会副主任 林洁
文艺与康养成为昔格达乡村振兴的发展底色,昔格达村党总支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着力促进多彩花园、魅力田园、幸福家园、康养乐园“四园融合”发展,为游客带来更多走进田园、亲近自然的机会。
(草莓采摘园)
为充分挖掘盐边光能资源优势,县委、县政府围绕“清洁能源、绿色人居、低碳生产”三大体系,对昔格达村多维度进行新能源建设改造。2022年11月底,建成智慧能源站、智慧光伏停车场、零碳陆基循环渔业应用等项目十余个,昔格达村也成为盐边县首个“零碳示范村”。
(光伏停车场)
零碳示范村的打造,推动了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的有机融合,更对现有乡村景观进行光伏改造,多场景融入乡村文化需求,为乡村文化赋能。
(光伏长廊)
(光伏长廊夜景)
对于美好的随想,总是与阳光揉捏在一起,在那些光影和色彩里无声的流淌。阳光,如同魔法。昔格达便借着这一束阳光,探索了一条田园旅居康养村的发展路径,打造出乡村田园慢生活,实现了长途跋涉后的返璞归真。
2021年12月获得四川首批100个省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社区)荣誉称号。2022年,昔格达村带动就业100余人,村集体收入突破400万元。这个以土命名的村庄,也必将带着必将带着阳光的生生不息,土地的劫劫长存,在这片魅力富饶的热土上继续书写乡村振兴新的篇章。
头条播发 漳平:以花为媒 为乡村振兴“添香增色”
漳平:十里樱花开 “美丽经济”来
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研讨会在京举行
关于征集“丰饶中国”--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高峰论坛暨成果展乡村...
广西下达50亿元支持乡村道路“三项工程”建设
乡村振兴丨一起去浮石东江看桃花,畅游最美春天!
乡村振兴丨春耕金桔栽种忙
油菜花开满地金 乡村美景入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