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台江 2023-03-03 16:55:14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
事关农民福祉和农村社会文明和谐。
农村垃圾分类、污水处理、“厕所革命”等,
个个都是攻坚战,
如何因地制宜改善乡村面貌?
推进过程中有哪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短板又在哪里?
2月21日,由农业农村部举办的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培训班、农村改厕技术培训班在黔东南开班。2月22日,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农业农村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农业农村部定点扶贫县相关负责人分组观摩雷山、剑河两县部分镇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成效,学习、借鉴、推广“黔东南经验”。
在实地观摩中,观摩团成员看到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带来的新变化、新面貌,感受到了随之而来的群众幸福感的显著提升:“我们要来黔东南多学习、多取经,让我们那儿的乡村郊野也变得更加美丽宜居。”
距离雷山县城13公里的郎德镇南猛村,曾经是一个典型的沿山而居,村内道路不畅、人居环境整治难度大的村庄。随着惠民政策的落地实施,如今的南猛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民安居乐业,展现了一幅现代田园农村、诗画农村的美丽景象,为推进农村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示范和参考。
走在南猛村蜿蜒的水泥路上,村内干净整洁,一栋栋别具特色的吊脚楼在绿树的点缀下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面对房前屋后绿化带上的各类蔬菜绿意盎然、干净卫生的洗手间、开满鲜花的庭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了这儿的真实写照。“这才是美丽乡村该有的生活啊!”“这样的农村住起来真舒服!”代表们纷纷感叹并拿出手机拍照。
在观摩点南猛村,雷山县郎德镇党委书记唐正达介绍,该镇聚力民生改厕“破短板”,因地制宜分类推进,落实奖补激活动力。广泛动员群众参与,按照“群众自愿、宜水则水,宜旱则旱”的原则,在配套污水设施建设相对完善的村寨,重点实施水冲式卫生厕所,探索安装便捷、干净整洁适合山区农村的改厕模式,确保“厕所革命”工作得到强有力推进。对新建无害化厕所每个补助3000元,鼓励农户自筹部分资金,修建厕所的同时建设沼气池,使人畜粪便得到无害化处理。
苗朴民宿是为进一步提升和丰富雷山县郎德上寨乡村旅游服务业态,在脱贫攻坚期间,通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村集体流转脱贫户吴炳芬老房,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按照食宿业的精品原生态乡村民宿标准,把传统的人畜杂居老房进行改造提升而建成。建成后由西江旅游公司采取租赁方式进行运营,民宿接待收入可观。苗朴民宿真正实现了“资源变股东”,也是通过人居环境提升,探索资源流转,打造乡村旅游民宿的缩影。
参观雷山观摩点之后,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首席助理魏孝承说:“这次来郎德镇南猛村观摩之后,发现他们村的改厕技术模式真正体现了什么叫因地制宜,当地根据村民居住的密集程度,通过资源化利用的条件做到了单户、联户和集中,这种模式实用性强、可推广。”
当日下午,观摩组在剑河县革东镇宝贡屯村看“散户改厕+生态庭院、集中处理+大田回用”的改厕模式,在革东镇屯州村看垃圾处理、村容村貌提升。每到一处,代表们都饶有兴趣地进村入户,听介绍、进现场,与村民交谈,向村干部发问……
观摩团成员在宝贡屯村参观看到,该村采取“散户改厕+生态庭院、集中处理+大田回用”等改厕模式,有效解决了粪污处理设施运行耗电、耗水的问题,减轻了村级粪污处理设施管护负担,经济效益高。“这个村的改造项目很有特色,特别是对居住分散、季节性取水困难的农户,选择修建雨水回用型水厕模式,在不大幅增加建设成本的前提下,实现了雨水的有效收集利用,缺水季节冲厕用水得到了保障,很实用。”山西省隰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晓辉说。
近年来,黔东南各地因地制宜,通过巧妙利用自然地势落差、农民居住习惯等客观条件,在民生改厕、示范打造、后期管护等方面聚力,大力实施以环境卫生整治、农村厕所改革等为重点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绘制人居环境新风貌,擦亮乡村振兴新底色。
“这次到黔东南来学习,参观了山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些村寨,这里山高坡陡,整治力度很大,但是他们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这里注重样板的示范引领作用和后期管护,这种做法值得学习。”天津市蓟州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韩永平表示,黔东南将乡村治理工作作为常态化、长效化来抓,这注重加强了运行长效管护机制,也加大项目后期管护力度,保证项目正常运转,长期发挥效益。
这几年,黔东南州在统筹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畜禽粪便治理中,各地因地制宜,实施人居环境综合治理集成优化新技术创新应用,采取“化粪池+庭院消纳模式”“联户集中处理+大田利用模式”“农家乐模式”等,有效改善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补齐乡村振兴短板。这让很多村寨成为宜居、宜游、宜业的生态和美乡村。
来源 黔东南微报
隆昌市普润镇: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建设“七彩普润”
保山市施甸县做好耕地整治 筑牢丰收基础
水果蔬菜销路广 西青区发展设施农业助农促增收
江阴开展芹菜生产机械适用性试验
合肥市去年落实农村公益事业项目资金超2亿元
聚焦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 通海全面抓实农业重点项目建设
延边州扎实推动“五大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
青海省2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选全国第四批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