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6 17:24:38
初春三月,村民黄文洋在大棚中一边忙碌一边高兴地说:“大棚里种的苦苣,不仅亩产量能达到五六千斤,而且生长周期短,每年可种植11茬,每斤销售价格近两元,如果除掉成本,一亩地一年纯收入近四万元。今年的苦苣长势和价钱特别好,最高能卖七元左右,比起往年收入高了不少,又是一个丰收年啊。”
棚内苦苣生长旺盛
走进辽宁省沈阳新民市法哈牛镇赖花堡子村,记者看到一座座暖棚里种满了绿油油的苦苣,生机盎然。经了解,这里就是远近有名的“苦苣村”,村里700个大棚占地近千亩,家家户户都从事苦苣种植。时下,正是苦苣的采收期,收获的喜悦洋溢在每一名农民的脸上。有了苦苣这个“聚宝盆”,村民们干劲十足。
村民收获苦苣的忙碌景象
记者在采访村党总支部书记丁百仁时了解到,赖花堡子村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从“农业特色产业富民”的角度出发,以土地共营制改革为纽带,有序推进土地流转,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转模式,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积极推广苦苣这一优势经济作物种植,以点带面逐渐扩大特色农产品种植规模,为乡村振兴加油助力。
村民对收获的苦苣打包装箱
在新民市新农村镇黄家岭村,记者参加了当地的“土特产”展销会,特色农产品的火爆销售场面为乡村振兴又鼓了“一把劲”、加了“一把火”。本次展销会,主打“黄家岭非转基因玉米”系列特色产品。展销会上玉米面条成了明星产品,该产品工艺制法是利用非转基因老玉米,通过古法压榨方式生产制作的,产品特点是健康营养、品种多样、包装精致,深受广大消费者好评。
新农村镇黄家岭村农产品展销会现场
据了解,黄家岭村还将借助各方平台力量,组织开展特色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活动,让更多的“土特产”走出乡村,成为“摇钱树”,持续带动镇内经济发展,把新农村镇的“土特产”打造成乡村振兴的一张“王牌”,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农产品火爆销售场景
新民市作沈阳市的“菜篮子”生产基地,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各基层党组织不断探索乡村振兴途径,致力于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现如今像赖花堡子村、黄家岭村这样的特色村、产业村在新民还有很多,一个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时代新乡村,正在新民这片热土上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