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发布 2023-03-08 15:03:14
2022年,面对异常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超预期因素叠加冲击,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海洋强县、美丽富民,都市融入、变革驱动”战略,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打好“稳进提质、除险保安、塑造变革”组合拳,全县经济承压前行、稳中有进,发展韧性持续彰显,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再上新台阶,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样板县建设取得新成效,实现了现代化滨海花园城市建设良好开局。
记者 蒋曼儒/摄
一 综合
初步核算,202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720.04亿元,比上年增长5.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8.45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273.75亿元,增长0.1%,二产中的工业增加值205.71亿元,增长3.3%;第三产业增加值347.84亿元,增长9.4%。三次产业之比为13.7:38:48.3。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5224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8618美元),比上年增长4.5%。
年末全县总户数183670户,户籍人口538839人,比上年末减少2642人。全年出生人口2170人,出生率为4.02‰;死亡人口3942人,死亡率7.3‰;自然增长率-3.28‰。全年迁入人口1306人,迁出人口2177人。全县常住人口57.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万人,城镇化率为62.5%,比上年末提高0.9个百分点。
表1 2022年末户籍人口及构成
二 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02.66亿元,比上年增长4.7%。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6.84万亩、产量7.36万吨,分别增长0.8%、5.3%;水果产量20.78万吨,下降0.7%。全年水产品产量65.01万吨,增长4.8%。全年生猪出栏16.35万头、年末存栏11.41万头,分别增长2.8%、下降14%;家禽饲养量291.39万羽,下降3.4%;猪牛羊禽肉产量1.78万吨,增长6.2%。
表2 2022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三 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71.88亿元,比上年增长3.9%。前十大行业增加值“5升5降”(见下表)。完成销售产值781.82亿元,增长6.3%,其中出口交货值153.26亿元,增长12.5%,工业产销率为93.3%。规上工业利润总额50.85亿元,增长14.2%;利税总额68.45亿元,增长12.4%。成本费用利润率为6.8%,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全县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5%。
表3 2022年规上工业重点行业增加值及增速
新兴产业较快成长。规模以上工业中新产品产值增长15.1%,新产品产值率39%。高端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4%、34.2%、21.7%、33.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入研发费用20.53亿元,比上年增长16.9%。
表4 2022年规上工业中重点新产业增加值及增速
全年建筑业总产值557.62亿元,比上年下降21.7%,其中省内产值366.68亿元,下降19.5%。年末共有建筑资质企业222家,其中特级资质企业5家,一级资质企业25家,二级资质企业111家。全年共创建市级以上优质工程奖31项(其中国家级7项),省级工法5项,科技进步奖5项,行业标准4项,专利65项。
四 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58.68亿元,比上年增长8.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8.57亿元,增长3.6%;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1.44亿元,增长5.1%;金融业增加值42.48亿元,增长8.3%;房地产开发业增加值7.78亿元,下降22.4%;其他服务业增加值152.97亿元,增长15.1%。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24.4%,利润总额下降24.3%。
全年货物运输量4599.37万吨,比上年增长4.8%;周转量601.44亿吨公里,增长10.9%。年末有海洋运输船舶76艘,总运力161.55万吨,比上年末下降7.9%。全年海洋货物运输量4253.44万吨,增长5%;周转量596.49亿吨公里,增长10.9%。
表5 2022年公路、水路货物运输量及增速
全年旅客运输量284.6万人,比上年下降28%;旅客周转量1.7亿人公里,下降31.6%。
表6 2022公路、水路旅客运输量及增速 年末机动车保有量19.67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0.3%,其中9座以下私家车15.64万辆,增长7%。2021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155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67公里。 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活跃用户,下同)12万户,手机用户77.7万户,其中5G手机用户29.9万户。宽带用户29.7万户。全年快递业务量2239万件,比上年增长37.4%;业务收入2.32亿元,增长9.4%。
五 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4.9亿元,比上年增长5.3%。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43.3亿元,增长5.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01.6亿元,增长5.1%。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221.9亿元,增长5%;餐饮收入额23亿元,增长8.2%。全县住宿业营业额比上年增长9.6%。 全县限额以上单位完成消费品零售总额51.97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汽车类、石油制品类、粮油食品类、家电类、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分别增长9%、38.1%、27.5%、-0.7%、50.8%。
六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5.8%。一、二、三产业完成投资分别增长0.7%、13.3%和下降0.8%。制造业投资增速领先,工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3.3%,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32.3%,工业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例分别为50.1%、32.1%,分别比上年提高3.3个、6.4个百分点。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增长31.2%,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61.3%,交通运输投资下降15.1%,民间投资增长12.6%,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1%。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10.9%。年末房屋施工面积378.86万平方米,比上年末下降25.8%;全年竣工面积30.11万平方米,下降77.7%。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53.86万平方米,下降33.5%;销售额57.01亿元,下降35.8%。
七 对外经济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31.47亿元,比上年增长18.1%。货物出口204.5亿元,增长15.1%。其中,一般贸易出口193.26亿元,增长15.1%;加工贸易出口8.94亿元,增长0.02%;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04.28亿元,增长32.6%。货物进口26.97亿元,增长46.3%。
表7 2022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增速 表8 2022年对主要国家出口额、增速及占比
全年协议利用外资3710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4.8%。实际利用外资14252万美元,增长8.1%。全年签约项目93个,总投资250.86亿元,其中内资项目85个,总投资234.72亿元,外资项目8个,总投资16.14亿元。
八 财政和金融
全年全县财政总收入100亿元,比上年增长10.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82亿元,增长5.1%,其中税收收入43.36亿元,增长1.1%,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1.3%;中央财政收入39.18亿元,增长19.4%。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1.67亿元,增长14.1%,其中科技、卫生健康、农林水、教育、社保支出分别增长15.1%、6.2%、9.5%、3.3%、41.4%。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960.3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7.2%。其中住户存款517.48亿元,增长21.6%。本外币贷款余额1324.69亿元,增长14.8%。其中,住户贷款494.17亿元,增长2.8%;企(事)业单位贷款829.52亿元,增长23.1%。
全年全县保险业保费收入21.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97亿元,增长8%;人身险保费收入13.22亿元,增长13.2%。支付各类赔款7.27亿元,增长1.4%。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5.24亿元;人身险赔付支出2.03亿元。
九 居民收支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160元,比上年增长5.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478元,增长4.6%,其中工资性收入36657元,增长2%,经营净收入14258元,增长3.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578元,增长6.4%,其中工资性收入15608元,增长2.7%,经营净收入16011元,增长5.8%。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67:1。
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5624元,比上年增长6.7%。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0378元,增长6.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7524元,增长6.8%。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27.6%、33%。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226人,7545名城镇失业人员完成再就业,其中困难人员再就业1476人。年末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67%。年末失业保险参保13.4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43万人。发放就业专项资金5408万元,失业保险基金支出9579万元,惠及4.5万人次。发放创业贷5018万元,惠及创业群体153家。全县户籍各类人员养老保险参保率99.5%,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8.8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1.2万人。工伤保险参保16.1万人。培训技能人才31098人,新增技能人才10583人、高技能人才5562人。 全年18个乡镇街道全部完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智能服务终端配置,完成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85户,共建有养老机构62家、社会养老床位11191张,每千名老人拥有社会养老床位75张。创建乡镇(街道)级康养联合体4个,每万名老年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29名。年末在册低保对象6551户,低保边缘户824户,累计发放低保、特困、困境儿童、孤儿、临时救助等各类救助资金1.57亿元,提升低保标准至每月1181元,增幅为17.5%,特困供养标准提高至每月2008元,增幅为17.5%。全年募集善款7729万元,各项救助支出3784万元,受益困难群体36744人次。
十 科技和教育 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6家、市级以上单项冠军企业5家、专精特新企业20家。新建市级以上研发机构17个,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南方中心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创中心评为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全年完成技术交易额13.5亿元,年末科技信贷余额1.1亿元。全年获得授权专利1888件,比上年增长7.2%,其中发明专利236件,增长29%。新增有效发明专利163件、浙江制造标准3项,市政府质量创新奖实现零突破。新建博士后工作站5个,入选国家级引才计划2人,新增高技能人才5562人,招引大学生8122人、增长11.4%。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科技支出5.65亿元,增长15.1%。 全县有普通高中5所,中职学校3所,初中24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13所),小学24所,幼儿园59所。小学招生5074人,在校生34482人。普通初中招生5763人,在校生16857人。普通高中招生2788人,在校生7699人,毕业生2418人。中职学校招生1326人,在校生4154人。年末全县有专任教师5646人。其中,中小学专任教师3927人,中职教育专任教师398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5894人,专任教师1285人。随迁子女义务段公办学校就读率达到100%。
十一 文化旅游、体育和卫生健康 年末全县有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各1个,乡镇街道文化站18个。共有国家级、省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10处、46处,县文物保护点115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1处,中国传统村落2处,浙江省、宁波市历史文化名村6处、2处;国家级非遗项目7个,省级、市级、县级非遗项目15个、51个、176个;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传承人3人、9人、59人、126人。组建业余文艺团队及志愿者团队18个。县博物馆全年接待参观7.2万人次,接待团队135个;县非遗馆接待参观1.8万人次,接待团队80余个。全年引进高雅艺术演出90场次,送戏送文艺进文化礼堂30场。 全年旅游业游客接待量66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3.2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3%、0.4%。松兰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入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意向名单,东旦天海风、阿拉的海创成3A级景区,启动“橘生山海”和“斑斓海岸”农旅融合精品线打造,新建提升东海半边山等露营地11处。共有民宿1263家,客房13261间,床位24628张,其中精品民宿177家,省等级民宿53家,市叶级客栈12家。 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16个(含村卫生室),其中综合医院5个、中医医院2个、专科医院8个。共有卫生技术人员4602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1996人,注册护士1823人,床位数2402张。按户籍人口计算,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3.7人、注册护士3.38人、床位4.46张。全年引进医学博士1名,新入选省医坛新秀1名、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对象4名,招聘引进147名医学类紧缺专业医务人员。
创建体育公园、百姓健身房、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等基层体育设施建设项目26个,开展全民健身系列活动、社区运动会等群众性赛事活动260余场,“一人一技”公益培训、科学健身大讲堂40余场。共获得市级以上体育赛事金牌80枚,获得国家级奖牌6枚、省级金牌39枚。
十二 生态建设和社会安全 全年完成国土绿化造林7434亩,森林抚育6120亩,义务植树68.7万株。森林覆盖率为51.07%。全年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1平方公里。全年降水量1378.6毫米。 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95.6%,PM2.5年平均浓度值为19微克/立方米,环境空气质量保持全市第一,全省排第17位。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总量比上年增长2.7%,其中千吨级以上用能企业能源消费量下降2.8%。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0.44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1%。 全面迭代县乡两级社会治理中心,建设城乡现代社区,全省首创“村官说法”,被评为全省“新时代枫桥经验”样本县。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电信网络诈骗案损额比上年下降44.7%,反走私数字化治理全市推广。打好“减船转产、春雷行动、智慧渔港”组合拳,海上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各类安全事故数、死亡人数分别比上年下降50%、58.8%。全省率先实施卤肉“一件事”集成改革,创成首批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
注释: [1]本公报所列2022年的各项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各类增加值、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企业。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指: 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 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 住宿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 餐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
直通两会 | 新能源汽车成消费增长和产业发展新亮点
2022年全国耕地面积19.14亿亩 连续第二年止减回增
她把象山红美人带到了全国两会!
象山这座千年书院你知道吗?
省级优秀,象山再+1!
2022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名单揭晓,山东11人获表彰
2022/23年度印度大米出口预估上调到1970万吨
2022年土库曼斯坦出口西红柿10.4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