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报头条 2023-03-10 15:27:25
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安徽宿松县凉亭河畔,春耕备耕工作在各村组陆续展开。农技人员也深入田间指导生产,农民纷纷走进田间地头或者高效大棚,开始田管作业。
春节过后,凉亭镇农技站副站长袁翼翔便把农技课堂开到了田地里,向村民面对面、手把手地进行技术指导。
“这块地的播种量大,养分要足。”袁翼翔提醒农户,田间管理要结合不同地块的苗情墒情和当前一段时间内的天气特点,因地制宜,因苗施策,加强田间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落实好各项措施,才能确保稳产丰产。
农技人员讲得细致,种粮农民听得明白。“年刚过,技术员们就下到田间,为大家科普病虫害的防治知识,以及施肥技巧,讲得明明白白,我们也学到了很多科学种田新本事。”太阳村村民陈彩龙说。
据了解,凉亭镇历史上就是优质稻米“仙田瑞谷”主要产地,今年水稻种植总面积3万亩以上,由于播种基础好,目前一二类田占比90%以上。
“春耕期间,多名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举办田间课堂,通过发放宣传页和现场讲解等方式,使广大种粮农民从会种地到‘慧’种地,为今年夏粮丰产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凉亭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全镇将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力争有所增加;确保粮食产量继续保持在2千万公斤以上,力争多增产。实现”藏粮于技”,既要让农技显实力,更少不了科技的助力。
乡村浓浓的年味刚刚散去,烽火村瓜蒌大棚里已是一片热闹繁忙的景象,农户们正忙着清理枯藤、捆绑铁丝……一排排藤架迎春而立,诉说着农户新一年发家致富的故事。
种植大户陈荣抬头望着开始返青的田野,想着去年瓜蒌的丰收,对接下来的春季管理很是看重。“这片瓜蒌长势均匀,生长稳健,生产成本也大大降低,希望比去年产出更多。”
2022年,陈荣种植的100多亩瓜蒌平均亩产达到了55斤,每亩收入2000元左右,她对科技种田的信心越来越足。“去年大旱收入受到很大的影响,加上第一年经验不足,现在瓜蒌从种植到收获,农技人员和我们紧密联系,化解了种植中的许多难题,亩产量和收入均有望增加。”
今年烽火村瓜蒌种植面积又增加了200多亩,总种植面积达到700亩。“现在农技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的比重逐渐提高,今年组建了种植、畜牧、水产、农机4个专家组,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有序地开展春季农业生产,保障今年农民稳产增收。”袁翼翔说。
万物随春醒,百事农为先。在柳溪村茶叶基地,茶农们正在利用晴好天气补种茶苗。当前正值茶苗补栽的大好时机,村里汇聚各方力量、同心协力早谋划、早安排、早行动,确保“三春”生产有序推进,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良好基础。
“茶苗补种,首先要挖好坑,坑深一般在30公分深……”为了提高茶苗的成活率,技术人员现场为茶农传授选苗、栽种等技术和知识,确保茶苗种到地里成活率高、能产好茶。“柳溪玉叶名气在外,近来年在茶种上进行改良,鲜叶价格适中、产量高,能为茶农带来更多效益,补栽的茶树力争成活率达到90%以上,来年收成更好。”茶厂负责人贺洪锋说。
随着天气渐暖,凉亭各地都是一派繁忙景象,干部群众齐上阵,及早谋划今年农业生产,抓早抓实各项保障措施……放眼广袤田野,一幅生机勃勃、人勤春来早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瓜蒌基地清理枯藤、松土
补种茶苗
农技站技术人员实地指导
今年安徽省粮食产量目标为820亿斤以上
技术下乡护航春耕 文明实践助农惠民
惊蛰时节到,春耕备耕忙
春耕保供国家队,农服先行排头兵——他们在行动!
首车镇:春耕种茶忙 党员来帮忙
全国人大代表郭雷:加快科技自立自强 聂守军:在盐碱地上种水稻
农科城里看春耕 | 春来葡萄苗木“俏”
安徽合肥:合新高铁跨淮海大道连续梁即将合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