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抵人心!清新人种下了这些“绿”

清新发布 2023-03-14 15:05:55

绿色

总是让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寓意着希望、和平、生命

在清新

人们就种下了这些绿色

从护绿到添绿

“绿色”成为清新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党的二十大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2023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突出绿美广东引领;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要扎实抓好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这一重大部署落实;清新区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四个清新”的总体目标,建设“生态清新”就是发展之基。

清新区森林面积16.0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8.02%,森林蓄积量816.4万立方米,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禀赋。拥有广东清新白湾省级自然保护区、市级自然保护区3个、县级自然保护区3个以及省级森林公园2个、市级森林公园1个、镇级森林公园4个,在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上具备良好基础和优势条件。

作为实实在在的林业生态县区,清新在厚植绿色发展底色上持续发力。2021年2月,清新区开始推行“林长制”,建立区、镇、村三级林长组织体系,实现辖区内林长制全域覆盖和“一长三员”全落实。同时引入信息化技术手段,打造森林资源监测管理平台,对森林资源全程实时智能管控,“数字化”的管护模式,进一步提升了森林资源保护成效。

2022年,“保护古树名木,强化文化传承”首次入选清新区十件民生实事。古树名木是森林资源中的瑰宝,客观记录并生动反映了社会发展和自然变迁,是珍贵的基因资源、独特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资源。据区林业局统计,清新现有古树482株,其中树龄大于或等于500年的一级古树9株,树龄300—499年的二级古树21株,树龄100-299年的三级古树452株。对此,清新区逐步建立古树名木健康诊断和监测量化指标体系,对有需要的古树名木进行修剪修复、病虫害防治,重点对全区9株一级古树名木进行定期巡视和保护。

植树添绿,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今年,清新区将义务植树延伸到郊区、乡村绿化美化当中,全区各镇共规划8个义务植树基地,全区义务植树总投资540488.5元,苗木以优良乡土花色阔叶树种为主,种植树苗总株数29900株,其中乔木类15965株,灌木类13935株。

此外,清新区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认真谋划了2023—2027年以及2028—2035年的目标任务,全力打造绿美广东的清新样板。其中,今年我区计划造林2万亩、森林抚育3.7万亩、新造林抚育5000亩,切实推进绿美清新落地见效。

从“用绿”到“活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得到深入践行

近年来,清新区全力做好生态大文章,大力发展林业产业,积极促进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全区涌现出一大批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形成“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型发展之路。截至目前,我区已有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个、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5个;国家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4家;省级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个;省级林业特色产业发展基地1个。

位于太和镇的笔架山旅游区,在2022年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借助于当地优异的林业资源,环笔架山的高品质休闲民宿集群也成为无数游客心中的“诗和远方”,为当地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而以森林康养为主题的浸潭镇,盘活用地、农房、旧村等闲置资源,打造开发一批特色乡村山水生态旅游新景点。浸潭镇六甲洞村在2021年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由此催生的“美丽经济”,也让当地村民看到了家乡广阔光明的发展前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返乡就业创业。

丰富的森林资源为清新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2022年,清新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成功申报清远市清新区南药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我区全面实施“2420”战略提供坚强助力。而作为清远市清新区南药产业园实施主体之一的广东林中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种植,带动当地村民就业增收,并于日前成功入选广东省“菜篮子”基地名单

此外,清新区以打造五大百亿农业产业为契机,推动竹笋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其中,龙颈镇头巾村已评定为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骆坑笋专业村。在当地,一条长约1公里的山地货运轨道,一次可以装600多斤麻竹笋。省时又省力的运输方式,大大提高了挖笋运输效率,也激活了村民耕种麻竹笋的热情。

一头连着骆坑笋等优质农产品,一头连着现代化生产方式的货运轨道修进大山里,推动骆坑笋产业朝着机械化、规模化的方向稳步前进。事实上,在笔架山、秦皇山、滨江山区一带,麻竹笋种植面积呈逐年递增趋势。2022年我区麻竹笋种植面积5.4万亩,竹笋产业综合产值约1.7亿元。全区有竹笋种植经营主体13个,加工主体9个。其中松德丰(清远)、山弘(清新)两家企业的产品主要销往日本,是日本餐厅广受好评的食材。而清新“骆坑笋”曾获中国农业博览会广东省名优产品称号,滨江熟晒笋干制作工艺列入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从“一处绿”走向“一片绿”

清新人种下的绿

是生态绿,是振兴绿,更是致富绿

“植”抵人心

部分资料来源:清新区林业局 南方日报 清远日报

设计:朱兆姚

编辑:何雪莹

登陆评论 我要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新闻
热点视频
专题推荐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