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发布 2023-03-17 09:13:57
点蓝色字关注“宜城发布”
导读review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宜城市融媒体中心在新媒体平台开设《宜城故事汇》栏目,挖掘选编宜城优秀传统文化,借历史故事让宜城文化活起来,动起来,为美丽宜城建设注入强劲的文化动力。
今天向您讲述:党畈村樱桃:开启致富新希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脱贫致富、乡村振兴、奔小康的路上。党畈村党支部因势利导,充分发挥种植樱桃传统的地理优势,谋划布局,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新建樱桃、猕猴桃、苗木种植基地,线上线下结合,打开产品销路。
早春,站在党畈村樱桃谷中,大片的樱桃布满了山谷。放眼望去,四周山林中,红叶石楠、桂花树、板栗树等各种经济林郁郁葱葱。
党畈村气候温暖润湿,适合种植樱桃。多年来,村民都有种植樱桃的习惯,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山坡沟边都种有樱桃树。村两委班子因地制宜,引导村民大力种植樱桃,打造成了远近闻名的樱桃谷,实现了樱桃种植规模化。
每年4月中下旬,党畈村的樱桃进入采摘期。村民们每天都会在该村樱桃谷基地门口,向游客售卖自家当天早上刚采摘的新鲜樱桃。
党畈村起初是刘猴镇的一个贫困小山村,全村241户960人,2015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44户132人,当时的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
结合种植传统和地理条件,党畈村开始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旅游,新建樱桃基地60亩、猕猴桃种植基地24亩、苗木基地15亩、板栗种植基地21亩,扶持培育农家乐4家,配套建设景区公厕、广场、停车场、游客中心、特色民宿。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2017年以来,刘猴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党畈村集体产业发展,为其申报脱贫攻坚项目,多方争取资金,大力促进产业持续发展。2019年村支部领办成立了樱桃种植合作社,共有成员17户,其中村集体种植樱桃60多亩,带动村民种植樱桃450亩,吸纳村民和贫困户25户务工,户增收入5000元,带动周边农户种植樱桃500亩,猕猴桃也已挂果成功。2019年4月刘猴镇举办了首届“樱桃节”,市内外游客蜂拥而至,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2020年4月,受疫情影响,党畈村未开展“樱桃采摘节”活动,但是宜城市民仍是利用周末时间到村里采摘,门票和樱桃销售收入7万多元;通过开展网上预售,增强村集体发展信心,销售收入达15万元,纯收入5万多元。党畈村2019年村集体收入达到9.59万元,实现了整体脱贫出列。截至2020年7月,党畈村共收到专项扶贫资金127.5万元,市级统筹资金50万元,市工作队帮扶资金32万元。最近,刘猴镇党畈村的500亩樱桃谷花开烂漫,为村民们带来致富新希望。
昔日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贫困小山村,如今已成为这远近闻名的“网红村”,每年樱桃花开和樱桃成熟季节,樱桃谷就成了襄阳、宜城、荆门等周边城镇市民观光休闲采摘游玩的网红打卡地。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村民大步走上了致富路。
收集整理 冯波 翟昶宇审核 李锋 冯波
本媒体平台发布的原创内容均为宜城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任何平台和个人不得转载使用。侵权者,本中心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敦煌:乡村振兴学堂讲好人才故事 贡献振兴力量
【解放思想 奋发进取】春日大棚农事忙 增收致富后劲足
丘北平寨:“党建+”赋能农民增收致富
代耕代种服务 村民“轻装”致富
从“香江”到清水江 88名香港游客开启多彩贵州之旅
宜城市交通运输局:开展劳动"竞赛" 扮靓"四好农村路"
发生在戴南镇为民服务中心的“锦旗故事……”
空壳村有了“致富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