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日报 2023-03-21 13:57:26
“追求物质享受我是失败者,但在追求艺术道路我觉得自己算是成功的。”回首自己所走过的追求艺术之路,林继衡不无感慨地说:“八音锣鼓没给我们带来功名和财富,却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精神上的富足。”
八音锣鼓省级传承人林继衡
30多年来,林继衡凭着自己对艺术锲而不舍的追求,含辛茹苦,甘为人梯,努力传承八音锣鼓艺术,培养出一批优秀锣鼓、笛子人才,并为多所学校创建笛子特色学校。2017年4月林继衡被命名为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八音锣鼓代表传承人。今年2月,林继衡被授予“好心茂名·最美非遗工匠”称号。
1
信手拈来,吹弹技艺样样精通
走进高州市文化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记者零距离看到雕工精细、装饰丰富且有悠久历史的八音锣鼓亭,亭上面摆放了唢呐、大鼓、小鼓、锣、箫、笛等多种乐器,充分展示了高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厚的历史底蕴及多姿多彩的地方特色文化。聊起八音锣鼓,林继衡眉飞色舞,如数家珍。林继衡告诉记者,演奏八音锣鼓时,可以自由组合演奏,根据场合需要灵活调整参与人数。兴之所至,林继衡更是信手拈来,现场展示了笛、箫等吹弹技艺,精彩演奏让记者大饱眼福,大饱耳福,感受到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
林继衡向记者讲述他的故事
据林继衡介绍,八音锣鼓是由金、石、土、木、革、丝、竹和匏八种材料制作出的民族乐器及锣鼓,统称八音锣鼓。“八音锣鼓”是高州一种古老的传统音乐,也叫“八音班”,演奏乐器有打击、吹奏、拉弹三大类,明末清初从闽南传入高州。八音锣鼓最早主要用于庙会的巡游,为方便行进走动,配锣鼓亭(柜),锣鼓亭由人抬着,乐师打着锣鼓亭挂着装饰华丽的乐件,与巡游的队伍一起边打边前进,演出地点灵活机动,游走在乡间街巷,可以说是乡村的民族“交响乐”。
高州八音锣鼓
八音锣鼓的艺人,亦农亦艺,平时分散务农,每逢有年例、庆典婚喜等节庆活动就集合一起演奏,是基层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简易巡游、演出活动。在实践中,林继衡摸索出个人单独演奏的技能,获得了同行的肯定。2013年11月,八音锣鼓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5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
自幼痴迷,凭借毅力勤奋实现梦想
林继衡是高州市泗水人,自幼在农村长大,家有艺术细胞的遗传,祖父会吹笛子,父母亲是五六十年代高州文工团的主要演员,叔父会弹琴。他和哥哥林继尤(现在湛江剧团,在湛江地区笛子演奏享有较高的声誉)童年都非常喜欢音乐,喜欢听收音机唱歌,喜欢听父亲唱山歌,还经常跑到叔父家听他弹琴,从小就受到音乐的熏陶。哥哥是他的启蒙老师,1973年哥哥考入高州师范艺术班学习,当时才12岁的林继衡就发誓要像哥哥那样进入艺术学校读书。
13岁那年,林继衡和哥哥一起去打短工(帮别人剥龙眼肉)挣钱,买到属于自己的第一支笛子,从此开启了他的“艺术人生”。他利用节假日跟哥哥学笛子、学乐理知识。为了不影响他人,林继衡经常在夜晚点着油灯关上门进行练习。有一次,砍柴砍伤左手,包着纱布,在练音乐时,血水从纱布渗出,还是坚持练习。而父母是他最大的支持者,经常鼓励他要像哥哥那样走上艺术之路,将来有所作为。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0年,林继衡于考上了湛江市艺术学校读锣鼓专业,进到专业的艺术学校深造。凭着毅力和勤奋,除了专业课——锣鼓在班中成绩优秀之外,他选修的笛子也出类拔萃。1984年8月,林继衡湛江艺术学校中中专毕业后,分配到信宜粤团负责掌板工作。在信宜粤剧团期间,林继衡受茂名艺术馆邀请,参加广东省第一届群众艺术节在广州表演《独目父母官》;1986年借调到珠海市粤剧团;1987年进入高州市粤剧团,负责分团团长;1997年参加高州市木偶剧团;1999年参加深圳市曲艺社……经过多团的磨练,林继衡掌板、笛子受到同行的充分肯定。
学习艺术就要练苦功,需要沉淀,没有捷径可走。从艺三十多年来,林继衡参加过无数次公益演出活动,服务社会。其中1985年代表茂名市艺术馆参加广东省第一届群众艺术节到广州演出(负责掌板)表演节目《独目父母官》荣获优秀奖;1991年代表高州文化馆参加广东省第九届群众艺术节,表演节目《船到江心》;2018年丹麦来高州一中搞足球比赛开幕式,受高州文化馆邀请参加演出;1998年及2018年高州市连续两届廉政山歌擂台赛,积极参与各单位谱曲、配音及做艺术指导老师。
3
薪火相传,甘为人梯苦心育桃李
弹奏技艺日臻成熟,很多人前来拜师学艺。1999年,林继衡自行组建了高州青年话剧团。“我的宗旨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一方面磨练自己独当一面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话剧团这个平台更好地培养新人。”林继衡坦言。
他通过举办培训班的形式,培训锣鼓、笛子、葫芦丝等。其中2004年在廉江市举办的社会培训班,有50多人分别就业于香港、珠海、澳门、深圳、东莞等地的艺术团体。高州多个企、事业单位及村委会都邀请林继衡去进行笛子培训。
在校园培训方面,近年林继衡分别到高州文明小学、天子路实验学校、谢鸡一中、谢鸡中心学校等多所学校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教授学生们演奏竹笛,帮助学生了解本土文化。其中,应谢鸡中心学校邀请,辅助该学校成功创建茂名市笛子教育特色学校。至今,林继衡领奏的千人笛子的壮观场面还被人津津乐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一代又一代传承人的薪火相传,非遗技艺才能生生不息。”为了让传统技艺薪火相传,林继衡发挥艺术特长,甘为人梯,培养出一批批艺术人才。、
4
奔走推广,让八音锣鼓继续发扬光大
作为省级非遗八音锣鼓传承人,多年来,林继衡将对八音锣鼓的热爱转化成一种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自觉担当和责任,在为八音锣鼓的传承发展费心竭力,奔走推广。他经常到基层了解、收集八音锣鼓爱好者的有关信息,然后结识为朋友,互相沟通,定期组织爱好者进行艺术交流;想方设法邀请大城市粤剧团的名将回高州传授新的观念与技巧,不断提高本地八音锣鼓的专业水平,使八音锣鼓的教育不断层、不散架,继续发扬光大。
如今,林继衡快步入花甲之年,但他不服老,心态还是跟徒弟一样年轻。“路漫漫其修远兮,今后我继续发挥余热,为承传、壮大八音锣鼓艺术而奋斗终身。”林继衡表示,八音锣鼓是先辈流传下来的音乐文化,应该保护和传承下去,希望社会各界支持八音锣鼓班创新发展,与时俱进,不断激活它在传递社会正能量方面发挥作用。
END
往期精彩内容
茂名加快建立“田长制”,盘活土地保护耕地,下足功夫
茂名非遗工匠④ 甘理明:把花灯当做一辈子的事业,让非遗永葆生命力
茂名非遗工匠③ 官茂有:孜孜不倦沉香人生,“一线香农”取香为民
文/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杨海云
图、视频/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丘立贺
编辑:潘宇丽
初审:黄月华
终审:邓义深
来源:茂名日报
全国两会"茂名声音" | "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把核心技术做大做强...
全国两会"茂名声音" | “聚焦主业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
4年坚守!他只为这处“风水宝地”...
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我国将坚守耕地红线促进绿色发展
MV《好心工匠》燃情发布,唱响新时代奋斗者之歌!
最美非遗工匠 | 他们和他们传承的技艺,都是我们的宝贝
全力提升城市形象!茂名城管整治这些市容乱象 →
茂名最美画卷,绽开在希望的田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