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日报 2023-03-21 13:58:01
六双花灯流传于信宜市镇隆镇六双村,每年农历正月十七,当地村民会将各村各户花灯聚集一起,举办六双花灯巡游活动,拜年送福,祈福纳祥。对信宜市镇隆镇六双村人来说,看了花灯才叫过年。而六双花灯得以数百年延续,离不开花灯手艺人的传承与坚守。
多年来,有一位花灯手艺人,怀着对传统手艺的真挚情感,亲手制作了无数盏花灯,其中制作的六双传统白花灯于2018年3月被中国彩灯博物馆收藏,他就是甘理明,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六双花灯”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近日,记者走进甘理明工作室,听他讲述六双花灯技艺的挖掘和传承的故事,了解背后饱含的那份工艺匠心。
巧手制灯三十余载
执着坚守花灯情缘
“80后”甘理明是信宜市镇隆镇六双村人,他从小跟随爷爷在村里生活。据他介绍,六双花灯是一种极其罕见的白花灯,是专为庆贺和期盼人丁兴旺而制作的。每年农历正月初五开始,六双村委会便安排村民在六双祠堂制作花灯,然后将制作好的花灯分发到各户,也有部分村民也会在自己家中制作花灯。
每逢此时,甘理明便会围观爷爷制灯,一看就是一整天,乐此不疲。耳濡目染间,他逐渐喜欢上这门手艺。8岁起,他便开始跟随爷爷学习扎作花灯。因从小看惯了爷爷制作花灯时的工序,加上自己对花灯有着浓厚的兴趣,使得他在学习时显得游刃有余。16岁时,他已掌握扎作六双传统白花灯的全套工艺。
回忆起最初制作花灯的经历,甘理明说,虽然对制作六双花灯颇有兴趣,但这个行当并不赚钱,年轻人无法以此维持生计。为解决温饱问题,2000年,甘理明选择外出务工,但制作花灯的手艺一直舍不得放下。他经常在工作之余的时间到省内外各地方拜访彩灯大师,向他们学习和交流,并取他人之长融入自己制作的花灯当中。
2015年,甘理明发现,专门制作六双花灯的手艺人渐渐老去,但做花灯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同时,六双花灯的价值基本只体现在正月十七年例当晚的观赏上。“如果我们年轻一辈还不做点什么,传统花灯是不是会消失?六双花灯作为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我们应当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他辞去深圳丰厚收入的工作,毅然决定返乡继承六双花灯传统工艺。
“当时,家人、朋友和同事都表示不理解,都说我很傻,做花灯不赚钱,为什么义无反顾做这件事。”
但凭借着心中对六双花灯的情怀和热爱,甘理明清楚,自己的理想是值得追求的。“希望能将这门传统手艺代代相传下去,努力传播好六双本土优秀文化。”他始终坚守着内心的信念。
坚持创新焕发生机
秉持匠心践行初心
返乡后,甘理明深知六双花灯传统技艺要传承下去,需要不断创新。于是,他潜心研学非遗手工技艺,吸收传统民间文化元素精华,在花灯图案、造型的设计和材质上进行改良创新,让花灯焕发新魅力。
对于甘理明来说,印象最深刻的作品是六双传统白花灯。2018年,他在传统白花灯基础上进行了改良,选材上依旧使用蔑竹,在骨架处的连接部分则用铁丝替代藤纸裱糊扎架加以固定,灯芯也用新式照明灯取代蜡烛和油灯,还在红花绿叶造型上增添心形,将爱党爱国爱家等新题材融入灯身中。改良后的六双传统白花灯,既有传统的形象设计,还与现代相融合,于2018年3月被中国彩灯博物馆收藏。谈起这个作品,甘理明依旧十分自豪。
甘理明还推陈出新,积极创造更多花灯精品。但在创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瓶颈。“我喜欢从生活中吸取灵感,寻求创作上的突破口。”甘理明回想起制作风力走马灯的过程时谈到,以前的走马灯使用马达旋转,不仅损耗大转速高,还要连接电线,最多在自己门口观赏。而在一次钓鱼时,他发现鱼钩连接八字环绑法非常稳固,上下转速均匀,激发了他制作风力走马灯的创作灵感。
因此,甘理明重新拆解走马灯,他利用鱼钩连接八字环的方法,使得走马灯360度旋转无阻力,并将光源采用LED灯泡,不仅光效高,而且寿命长,便于花灯在夜晚巡游,呈现出漂亮的视觉效果。同时,在选材用料上也创新使用楠竹,避免了以往使用蔑竹糖分高容易蛀虫的缺点。
而在做出自己的特色和创意作品时,甘理明始终坚持老一辈的慢工出细活的品质追求。“一盏普通的花灯最快也得做一整天,较复杂的花灯则需五六天甚至更长时间。”甘理明表示,工序是繁琐,耗时巨大,但制作出来的花灯内容丰富、造型精美,能受到大家喜爱,他就高兴。
拓宽传承发展路径
让非遗永葆生命力
赞
“六双花灯需要传承与创新,仍要弘扬与推广。”在甘理明看来,匠心的传承,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六双花灯的传承要培养下一代人的保护意识,还要让六双花灯产业打开市场。有了内生动力,六双花灯才能发出耀眼光彩。
2016年,甘理明作为筹建六双花灯街发起人之一,积极发动乡亲们捐资出力,成功建起了一条双向长约8公里的花灯街。同年起,甘理明以公益性质开展六双花灯讲座和教授活动,免费向学生提供花灯扎作材料,让学生深入了解六双花灯技艺、来历和意义。截至目前,他走进超过130多所学校。“现在有不少学校将六双花灯引入第二课堂,也有学校将六双花灯保护作为研究课题。”甘理明看到越来越多人为推广六双花灯文化出力,倍感欣慰。
此外,甘理明利用空闲时间,挖掘和整理六双花灯的历史与发展。三年时间里,他走访村中85岁以上的老前辈,根据他们口述整理出六双花灯历经的兴衰,并结合自身经历编辑成册。甘理明还非常注重“六双花灯节”的活化利用,创建了信宜市花灯展馆(甘理明工作室),让更多人感受六双花灯的艺术之美和了解六双花灯的历史文化。
同时,甘理明认为,六双花灯要与时俱进求发展,催生“花灯经济”。当前,他与信宜市六双花灯协会成员共同设想,借六双花灯为媒,以乡村振兴为机遇,积极建设六双花灯旅游景区,打造民宿、展馆、花灯伴手礼等多业态产业链,带动村民和手艺人增产增收,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创业,共同传承这项非遗文化,推动六双花灯迈向产业化。
我对六双花灯的传承和发展依然充满着期待。
甘理明坦言,作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今后将继续秉承匠心、细心,让六双花灯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释放新活力。
往期精彩内容
茂名排名全国第九 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出炉
久违的集结号再次吹响,徒步节,这个周六不见不散
你的票很关健!大家发力高州必赢!继续投到2月24日!
文/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和沛蓉
图/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付思明
编辑:邹慧
初审:梁雪玲
终审:邓义深
来源:茂名日报
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全国两会"茂名声音" | "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把核心技术做大做强...
全国两会"茂名声音" | “聚焦主业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
泰山玻纤邹城公司电子布事业部开展“三八”妇女节趣味活动
MV《好心工匠》燃情发布,唱响新时代奋斗者之歌!
最美非遗工匠 | 他们和他们传承的技艺,都是我们的宝贝
全力提升城市形象!茂名城管整治这些市容乱象 →
茂名最美画卷,绽开在希望的田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