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8 10:40:48
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凉州区把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与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县域经济发展统筹起来,聚焦“搬得出、稳得住、有业就、生活好”的目标,大力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让群众“搬”出幸福和安稳。
凉州区金山镇房屋地处祁连山地质灾害危险区和生态敏感区。2022年以来,凉州区抢抓中央和省上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10+5+N”政策机遇,在金山镇实施整镇搬迁项目,群众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春寒料峭中,凉州区金山镇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点上,错落有致的新民居在暖阳下自成一景,生机勃勃。金山镇大口子村三组村民董成柱去年10月搬进了安置点80多平米的新房子里。让他更开心的是,政府给他们补贴了10万元,自己仅花了6万块钱,还给他们配套安装了太阳能、暖气。对于50多岁的他来说,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凉州区金山镇大口子村三组村民董成柱开心地说:“房子装修好了,也宽敞明亮了,上厕所,用水都方便,人出去打个工也放心,绿化环境各方面也好了,路灯也有了,学校卫生院都在旁边,出去上学买药就医都方便了。”
搬进新房子后,董成柱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今年他又有了新打算。
凉州区金山镇大口子村三组村民董成柱说:“搬下来心里也踏实了,政府(把)养殖棚也修好了,以后就打算搞点养殖,媳妇在家里种点地,闲的时候出去打打工,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董成柱口中的养殖小区是金山镇有效补齐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后续产业发展短板,通过到户产业奖补资金的扶持,在集中收缩安置点北侧就近集中规划修建的占地100亩,单座260平方米的200座养殖暖棚。今年,金山镇将继续集中规划修建占地面积300亩300座的养殖暖棚东区,为实现“整镇搬迁”夯实产业基础。
凉州区金山镇大口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魏志福说:“老百姓在就近发展养殖业,切实帮助老百姓增收,走上一条发家致富的道路,使老百姓搬得出,有产业,稳得住、能致富,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
2022年以来,金山镇在2016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群众175户688人的基础上,2022年修建新民居住宅376户,搬迁群众376户1324人,今年计划搬迁500户1743人,同步配套了学校、卫生院。全镇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人居环境不断向好、人均收入不断增加。
“按照‘搬得下、稳得住、能致富’的原则,我们年内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1.4万亩,已开工建设35万方抗旱应急调蓄水池,不断夯实农业基础。按照‘一户一棚’养殖模式,建设养殖暖棚600座,不断增强群众年收入,拓宽群众劳务收入,全镇设置公益性岗位46个,稳步增加群众务工收入,坚定群众搬迁致富的信心。”凉州区金山镇党委书记邱生平说。
近两年的时间,凉州区金山镇从一纸蓝图变成了搬迁群众梦寐以求的新家园。金山镇的变迁是凉州区全力推进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凉州区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增进群众福祉的重要载体,把群众集中收缩安置点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整合资金,在张义镇、金山镇建设2个集中安置点,搬迁群众376户1324人,配套建设水、电、路、暖、讯等基础设施,新建学校、卫生院、商业、小游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并集中在安置点就近建设养殖产业园,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今年,凉州区结合“三抓三促”行动,投资2.7亿元,在凉州区金山、张义、西营、康宁4个镇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2863名群众将会搬进新居,过上幸福快乐的新生活。
记者:贺兴焱 王璟 李金业 靳涛
“后进村”的生态逆袭
宁夏石嘴山市推进贺兰山生态修复——矿山复青山 愿景变美景(美...
【为民办实事 倾情暖民心】凉州:立足产业谋发展 做好民生大文章
凉州区张义镇:“牛公寓”成了搬迁群众的致富法宝
广西融安:“螺警官说反诈”走近山区群众
群众的烦心事有了解决新渠道
易地搬迁群众就业率达94.46% 年人均纯收入突破1.36万元
沉下去,到田间地头服务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