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鹤峰 2023-04-15 10:18:25
他
从鱼米之乡来到武陵深山
从办公室走向群众
2023年第一季度“恩施楷模”
他光荣上榜
他就是
江汉油田驻鹤峰县太平镇龙潭村
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
张连平
两年来,他俯下身子、撸起袖子、迈开步子,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第一书记的情怀,让驻村帮扶工作在鹤峰县太平镇龙潭村落地生根、走进群众心里。他就是江汉油田驻鹤峰县太平镇龙潭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张连平。2023年,张连平荣获“恩施楷模”荣誉称号。
张连平(中)与“土家腊肉”合影
解忧排难他是群众的“贴心人”
惠民生,先要察民情。龙潭村有692户1818人,10个村组最远相距10多公里。驻村以来,张连平脚步踏遍田间地头,挨家挨户走访调研,了解龙潭村产业发展瓶颈和易返贫致贫人口动态情况,制定针对性工作规划。
张连平入户走访
张连平表示,“针对龙潭村的现状,特别在困难群众方面,我们采取的是因户制宜、一户一策的帮扶措施,困难群众适合种啥养啥,根据市场情况、市场前景,我们来帮扶、指导他们,让帮扶措施落地生根。”
2022年9月,眼看玉米丰收在即,但阴雨连绵,腿脚不便的覃五生老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张连平与队员及时将两千余斤玉米帮收到家,老人竖起大拇指直点赞。入户时看到留守老人刘德忠盖的棉被破破烂烂,张连平与队员将一床崭新棉被送到家,老人连连感叹“感谢党!”
进百家门,知百家情,办百家事,关怀老人,送温暖;助学,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产业帮扶,巩固脱贫,帮助群众干农活;宣讲政策,将组织关心送到群众心坎……一件件点滴帮扶小事拉近了他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架起了“连心桥”。
产业致富他是群众的“领航员”
“村里茶叶、箬叶近万亩,但无精制加工厂,价格低、销售难。部分村民收入还不稳固,增收路在何方?”每想到此,张连平便辗转反侧,彻夜难眠。走出去,引进来;茶叶提质增效;向山林荒坡地要效益……待产业方向确定下来,张连平就带领队员撸起袖子加油干。
龙潭村一角
“这还要稍微深一点、宽一点,慢一点都可以,我们要保证它的成活率。”2023年3月14日,武陵山区深处的鹤峰县太平镇龙潭村在连续几天的雨后,云雾缭绕、绿意葱茏。张连平和同事趁着雨后天晴,来到5组村民胡奎英的地里帮助她种植箬叶种苗。
胡奎英是龙潭村五组的低保户,70多岁的她还要照顾有智力障碍的儿子,生活压力很大。“苗子都是他们送的,这些箬叶就是他们帮我们栽的,栽了两天。”
鹤峰县是箬叶之乡,龙潭村盛产箬叶且品质高,张连平决定先从箬叶“野转家”栽培种植入手,采取以奖代补或种苗捐赠的方式,帮助村里142户脱贫户开垦房前屋后的荒地种植箬叶400余亩,解决了野生资源减少、山高路陡采摘风险大问题,亩年收益近六千元。昔日,藏在大山深处的箬叶变成种植在家门口的“绿色银行”。
致富带头人覃章林察看箬叶长势
同时为了解决茶叶、箬叶经济附加值低、销售难等问题,张连平四处招商引资,经过多次上门反复洽谈,终于以诚心打动了企业。峰鹤精品茶加工厂、腊肉加工厂和箬叶加工厂先后在村落地,解决了村民一直最急难愁盼的问题,多名村民还可就近就业。
峰鹤精品茶加工厂开工仪式现场
火车跑得快,要靠车头带。张连平也高度重视致富带头人培育,引进农技人才定向培养为箬叶、百合等新领域“领头雁”,带领趟出特色产业路。中蜂养殖、阳光棚果园……2023年产业规划已立项。茶叶、箬叶两大主导产业和“三养一药”特色产业正在村蓬勃发展,“地下有药、地上有果、林下有鸡、空中有蜂”山区立体农业格局已在村初步呈现。截至目前,龙潭村共发展野生箬叶转为家庭种植400余亩,土豆等高山蔬菜种植200余亩,皇冠梨等水果种植60余亩,生猪养殖500头,家禽养殖5800只。
产品出山他是群众的“推销员”
2022年8月中旬,在龙潭村9组,正在田里劳作的是田期本老两口,刚刚收获的马尔科土豆让他们喜笑颜开。“你看,今年这洋芋有好大。”“啊呀呀呀,比我家的都大”。田期本向刚路过的邻居炫耀今年的好收成。
土豆丰收
有了好收成,更要卖出好价钱。张连平四处奔走,组织特色农产品产销会,与油田后勤食堂、武汉中商超市等达成生鲜农产品供应协议,搭建产销平台,让优质的土特产走出大山。
油田员工领取龙潭土猪肉
“这个猪肉肉质鲜嫩,口感好,我们今年过年终于可以吃上恩施鹤峰的正宗土家猪肉啦!”2023年1月8日,当驻村工作队队员欧阳能志从千里之外的鹤峰县龙潭村把年初订购的土猪肉送到江汉油田员工手中时,车服员工周清风高兴地说。
龙潭村村民一直保持着用粮食作物传统喂养农家“土猪”的习惯,由于土猪生长周期长,肉质好,深受人们的喜爱。2022 年,张连平为了推销农家“土猪肉”,与江汉油田后勤部门主动对接,联系了1000余名油田员工与村民进行“一对一订单式土猪认养”,50余户脱贫户优先签订了土猪收购意向。
2023 年 1 月 8 日,随着第二批20 头熏腊肉和16 头现宰“土猪肉”安全送抵江汉油田,油田员工订购的 73 头 1.5 万余斤的“土猪”宰杀、熏制、分包和配送工作圆满结束,让龙潭村农户实现收入 35 万余元。
江汉油田乡村振兴消费帮扶馆
龙潭村生鲜专区
“我们要继续利用各种渠道和平台将村里优质的‘山货’、‘土货’送出大山,走进油田员工家庭,走进超市,促进村里产业发展,带领村民致富。”张连平表示。
截至目前,江汉油田直接采购和帮助鹤峰县销售农副产品400余万元,每户年收入平均增长1.2万元左右。
乡村建设他是群众的“规划员”
为一地,择一事,守一生。和美乡村还要环境“外在美”和文明“内在美”。张连平在完善基础建设、整治人居环境和弘扬乡村文明新风中当先锋、做表率,带领群众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助力乡村振兴工作落地生根,并逐渐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龙潭美丽乡村新画卷
近两年时间,张连平跑项目、争取资金700多万元,为龙潭村硬化道路4.7公里、种植绿植2万余株,安装路灯60余盏;“小组会”、“院坝会”发动群众广泛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日活动,党群合力修补破损路面,共同缔造美好环境。村广播让党的声音第一时间传播到群众心间;建“党建长廊”“文化长廊”,以传统文化为底色,以文明活动等为载体,破除陋习树新风,“扫干净、摆整齐”“互助友爱”已潜移默化为村民自觉习惯。
安装路灯
张连平经常给队员们说,“我们的身份首先是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在跟老百姓打交道的时候就是要敢于亮身份,要让群众能时时刻刻看到我们胸前闪亮的党徽,要真正把驻村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龙潭村
如今的龙潭村,青山绵延,水碧天蓝,一条条宽阔的水泥路通组入户,一幢幢新颖别致的民房依山而建,一幅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驻村是平凡和艰辛的,但张连平带着质朴情怀,努力为群众谋福祉,一定会开花结果。他迈开乡村振兴的坚实步伐,驻村千里,初心不改,以实干和热忱诠释责任担当,带领干群共奏和美乡村建设的“最强音”。
融媒体记者:向申荣
通讯员:陈以京 陈首仁
福建三明清流县:因地制宜发展茶产业,让茶林得绿、群众得利
鹤峰整治“泡沫箱种菜”顽疾,助力城市品质提升
金沙江畔枇杷香 群众采摘上市忙
梁平农业专家“传经送宝” 引导群众科学种植
【守底线 改作风 促发展】廉洁萧县纪法宣讲走进县人社局
走进东北钢琴厂——看“老字号”焕发“新生机”
【石榴籽同心筑梦】陈振华:边民群众就是亲人
睢宁“吃瓜群众”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