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科技赋能 “薯”光产业促振兴

杨凌发布 2023-04-17 16:02:35

4月的杨陵区揉谷镇田西村,除了田陌间晕染出一片片金黄的油菜花,连片的红薯种苗培育大棚内更是孕育出无限希望。


而在这背后,凝聚的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一代代红薯育苗专家的心血和汗水,农学院副教授、田西村帮扶科技特派员陈越就是其中一位。


图片


“要剪的话这个高度已经够了,现在急需要炼苗,炼苗的时候要注意掌控一下温度。”4月7日一大早,陈越像往常一样来到田西村村民郭格霞的大棚内,查看红薯种苗的长势,顺带询问近期的销售情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到田西村,开车只需10分钟左右,但助力田西村红薯育苗产业发展这段路,陈越一走就是近30年。


图片


他告诉记者,郭格霞的育苗大棚表面平平无奇,内里却“大有乾坤”。不仅有从外地引进的西瓜红品种,更多的是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红薯育苗专家培育推荐的红薯种苗——秦薯4号、秦薯5号、秦薯8号。而这些有西农大“科技加持、技术帮扶”的品种,也让郭格霞从普通的育苗人,一跃成长为当地拥有5座大棚的“育苗大户”,每年净赚八万元左右,真正实现了科技致富,产业生金。


图片


在以陈越为代表的数代红薯育苗专家的帮扶下,如今,小小的田西村共有30多家像郭格霞一样的育苗大户,每年培育的红薯种苗销售辐射整个西北地区,带动种植面积上万亩。


然而,陈越却不满足于此。针对当地红薯产业链条不完善、科技研发投入略显不足、示范带动效益较少的局面,陈越又有了新动作。


图片


我们目前正在田西村积极推进甘薯脱毒原原种繁育中心建设,使甘薯种苗生产全部实现‘脱毒化’。同时,布局建设标准化甘薯脱毒种子生产日光温室20座,实现甘薯脱毒原种苗繁育1000万株,使甘薯产业成为田西村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陈越向记者说道。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田西村甘薯脱毒苗生产的驯化设施、繁育设施已经完成,试管苗生产设施建设正在推进中。通过繁育中心的建设,将进一步提高田西村甘薯脱毒良种供应能力,满足省内外其他产区对脱毒种薯的需求。


田西村党支部书记田小雄表示,目前村内共有育苗基地大概50多亩,下一步,为了配合甘薯脱毒原原种繁育中心的建设,村内将积极推进300亩日光温室开展扩繁工作,真正打通脱毒、组培、繁育、销售链条。同时,优化传统“三粉”加工工艺,持续推动甘薯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图片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陈越用实际行动为田西村红薯种苗产业发展注入动力,“我的任务就是继续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做好新品种选育、新技术推广,把田西村打造成陕西乃至整个西北地区最大的甘薯、种薯种苗基地,让田西村的‘绿叶子’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金叶子’。”


登陆评论 我要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新闻
热点视频
专题推荐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