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发布 2023-04-23 16:37:46
以界博之为 让文物“活”起来
日前,在2023年全国博物馆讲解员高级讲习班上,中国博物馆协会社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丁福利,围绕《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博物馆教育品牌建设》主题讲座中,以基层博物馆优秀社教品牌案例,向全国博物馆界推介界首博物馆作为基层小馆教育品牌经验做法,得到与会人员好评。
近年来,界首博物馆围绕让文物“活”起来,充分发挥馆内人才资源优势,主动作为,勇于创新,秉承“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办馆理念,坚持以文物资源为依托、以精品展览为生命线、以创新社教活动为切入点、以人性化服务为着力点,大力提升博物馆服务水平,社教活动丰富多彩,亮点纷呈,其中,最具本馆特色的“界首彩陶体验吧”、“文博沙龙”、“博物馆奇妙夜”、“文博讲堂”、“成人书法体验课”、“我在博物馆画文物”等特色社教品牌活动深受大众好评,每年举办各类特色社教活动150多场次、举办临时展览每年不少于6次,年均接待观众10万人次,在传播优秀历史文化、爱国主义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了解,界首博物馆自2009年免费开放以来,先后被国家、省、市命名为“阜阳市第五届、第六届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阜阳市全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安徽省第五届、第六届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AAA旅游景区”,2020年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等荣誉称号,已经成为界首对宣传展示地域历史文化的重要平台和窗口。
(聂洪斌)
顾集镇:无人机“一喷三防”保夏粮丰收
近日,在界首市顾集镇辖区麦田里,伴随着一阵马达轰鸣声,满载着农药的无人机在技术人员遥控下,在麦田低空飞行,实施小麦“一喷三防”作业。这一幕让站在地头围观的群众纷纷感慨:“这可比背着药壶打药省时省力多了。”“政府免费给小麦喷施农药,每亩地可省十几块钱,今年一定有个好收成。”
眼下,正值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赤霉病、条锈病等多种病虫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连日来,顾集镇积极组织农技人员和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病虫害技术指导服务,结合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全面开展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飞防任务,提升大面积绿色防控水平和防控效果,确保了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据农技人员介绍,如果分别防治这些病虫害,需要多次打药,费工费力还不安全。为减少打药次数,现在的普遍做法是将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混配后一次性喷洒,达到防虫、防病、防干热风的目的,从而增加小麦粒重,提高产量。即通常说的小麦“一喷三防”。
“以传统方式进行防治,一天才能喷洒二三十亩。现在无人机飞防作业,一天就能喷洒七八百亩,效果好、效率高,施药也更加精准。现在还有农技专家亲自到田间提供指导服务,让我们对增产增收充满了信心。”种粮大户李洪义高兴地说。
据了解,一架植保飞机,日作业量最多可达800亩左右。同时,可节约90%的用水量和20%的农药使用量,减少农药污染。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进一步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病虫害防控能力,为粮食生产增产增效提供了坚实保障。
“目前,我镇通过公开招标社会化服务,现有植保无人机20台进行作业,全镇共有小麦种植面积约3.8万亩,预计四天内完成无人机飞防。下一步,将继续推广使用植保无人机作业技术,既省时省工,又喷防均匀,在增强喷雾质量,保证防治效果的同时,还能降低农业经营成本,为科技强农,为产业振兴赋能。”顾集镇农综站站长胡天威介绍说。
顾集镇坚持准确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及时指导群众抓住防治的最佳时机,运用无人机等技术科学、安全、合理地使用农药,坚决将小麦病虫害遏制在萌芽阶段,做好夏粮丰收工作,守护粮食安全,推动乡村振兴。
(段腾飞)
来源:界首发布
一件文物的发掘之旅
晋博推出今年首个重磅展览 195件(组)精品文物展示人类文明多样...
铁岭昌图县开犁播种保夏粮食丰收
驻马店市驿城区:“飞防”为小麦丰收护航
【人勤春来早 奋进正当时】系列报道之九 芦河镇:抓好春整地打好...
安徽驴友在河南失联,救援队:无人机看不到只能人工搜山
东方万亩花生喜丰收
5G无人机助力春耕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