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04 09:22:12 点击量:455
2022年初,湖北省蕲春县彭思镇余凉村召集村民共商全村留守老人吃饭难的问题,讨论决定把余氏祠堂改建成留守老人的“集体食堂”。村民自觉捐献一年四季的新鲜蔬菜,主动来打扫公共卫生,党员成为掌勺大厨、店小二,一座充满温馨的“幸福食堂”就这样发展起来。彭思镇余凉村村民 余学兵说:”我们都是一个地方的人,有什么问题,坐下来一起解决。
”社会治理不仅要智慧,更要有“治汇” 。彭思镇充分发挥智治支撑作用,遵循当前城镇建设与远期规划相结合的原则,将“雪亮工程”、“天翼看家”与“网格化管理"有机结合,以镇村户三级监控为抓手,稳步有序推进平安乡村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彭思镇“自治+智治”融合模式,不断为镇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彭思镇党委书记刘海说:”我们要继续探索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进一步夯实社会稳定基础,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努力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近年来,彭思镇党委在蕲春县委组织部的指导下,坚持党建引领,统筹各方力量,加强人才引用管培,带动群众及村集体增收致富,党建引领综合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重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彭思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人才发展原则,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办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的人才工作格局。扎实推进“培育新青年 振兴新农村”行动,成立青年人才党支部,通过“双建、双培、三抓”将一批勇于追梦、乐于奉献、甘当先锋的“乡村好青年”纳入党员队伍,推动人才供给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为营造爱才氛围,多次组织乡贤与本土人才召开“春节”“清明”座谈会、垸场会,关注人才的思想动态,架起人才与党委政府的“连心桥”。牵头建立了1个青年人才培训基地、8个田间课堂、5个电商服务站和1个青年之家,作为各类人才提高技能的推广站,手把手教导的科研所,随叫随到的辅导站。出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奖励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助农惠农,帮助本土企业和合作社申请惠农补贴,将优秀项目纳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项目库规划”, 针对创业中遇到土地、用工等具体问题,政府主动出面协调,优先供给,为人才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解决后顾之忧。
依托本土资源优势,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在全镇开设8个田间课堂,常态化开展培训教学,培养高素质农民。通过“党员干部“送”课堂,“科技专家“进”课堂,“乡土能人“串”课堂等多种举措,为人才发展聚势赋能。截至目前,彭思镇共有253名干部、7名科技种植专家、18名能人参与“田间课堂”,累计开展特色种养技能实训、农产品营销电商培训等各类实训活动16场次,受益800余人次。
大力实施“四雁”工程,配强村支部书记的“头雁工程”、吸引外地优秀人才回归的“归雁工程”,发掘和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的“鸿雁工程”、建立“乡镇青年人才库”“乡镇青年人才党员库”“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的“雏燕工程”,充分激活乡村振兴“人”的关键要素,做好乡村振兴人才文章。截至目前,全镇已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在外能人人才库、乡土能人人才库等共计涵盖12个领域327人的数据库,引进乡土人才回乡创业15家,注入资金近20亿元,带动本地1000余人就业。去年,通过“我为家乡代言”“话题互动”“网络直播”等新媒体手段,带动销售蕲艾、酸米粉、菱角、火龙果、茅蟹等农副产品,为当地农民累计增收418万元。
记者丨 詹钧名 通讯员丨易国元王德银詹建平
习近平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强调 厚植爱农情怀练就...
夏县:绿色乡村 生态画卷
数字技术成乡村振兴“新农具” 助力新农人逐梦沃野
湖北蕲春农村公路人五一大战公路建设
湖北蕲春县农村公路局严阵以待“应战”强降雨
湖北麻城古杜鹃群落花绽放 大别山上披彩装
乡村好时节,化马湾乡全域旅游“火力全开”
河北徐水:“现代智慧农业”赋能乡村产业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