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05 10:16:13
凉州融媒讯(记者 陈凯年 杨佳佳)“我们要尽快排练好舞蹈,等下次解放军叔叔来的时候,要跳给他们看!”在凉州区高坝镇台庄小学舞蹈排练室里,王梓萱和同学们跟着音乐节拍翩翩起舞。
凉州区高坝镇台庄小学位于凉州城东郊,全校仅有159名学生,这里的学生主要以附近村社的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经学校负责人介绍,以前学校教学硬件设施比较差,五年来,在解放军驻武某部的帮扶下,学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舞蹈排练厅、科技馆、多功能报告厅、塑胶跑道、硅PU篮球场、五人制足球场、图书、办公电脑、打印机、数码相机、口风琴……应有尽有。
(台庄小学学生在舞蹈排练厅排练舞蹈)
“我们学校的社团活动有舞蹈、武术、口风琴、花样跳绳、绘画等,我最喜欢舞蹈和口风琴,非常感谢解放军叔叔给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条件。”凉州区高坝镇台庄小学三年级学生王梓萱说。
(台庄小学同学们精心绘制的画报)
在教学楼一楼大厅的展板上,一边是解放军官兵们与同学们在一起活动的照片;一边是同学们精心绘制的画报,无言地诉说着对心目中“最可爱的人”的敬爱和感激。
“学校有条件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得益于部队的倾力帮扶,使我们的孩子也能像城区学校的学生一样,享受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高坝镇台庄小学教师王文娟说。
(台庄小学同学们在科技馆里观看机器人表演)
自2018年与高坝镇台庄小学开展军校共建活动以来,解放军驻武某部通过捐赠教学设备、救助困难儿童、捐资修建活动场馆等,累计为台庄小学投入65.2万元,树立了人民军队爱人民的良好形象。
(武威第三中学国防教育基地里同学们观看武器模型)
有一种爱是呵护,有一种爱是激励。武威第三中学和解放军驻武某部结成共建对子以来,从文明共建、文化共建、文艺共建和国防共建入手,每年都要开展多项双拥共建服务活动。学校在平时教育教学活动中开设国防教育课,组建国防教育社团、航模社团,每周带领学生在国防教育基地聆听国防教育讲座、观看国防教育影片,并主动邀请驻武南消防官兵来学校为学生宣讲消防知识,组织师生和官兵联欢互动,开展国防教育讲座活动等,以国防教育浸润师生爱国心。
“平时我也喜欢看一些关于载人航天的新闻,每当看到航天员在空间站里做实验和生活的场景时,我就很兴奋,很羡慕,我要好好学习,励志做一名航天员,报效祖国。”武威第三中学八年级一班学生严钰婷说。
(武威第三中学校园一角)
武威第三中学团委书记王睿介绍说:“我校联合驻地部队,每年至少开展一次红色故事进校园活动,和部队官兵一起观看《长津湖》《建国大业》等红色电影,利用班会共同高歌《学习雷锋好榜样》《黄河大合唱》等红色歌曲。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牢记历史,继承革命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将来为建设伟大祖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近年来,凉州区不断巩固和扩大“双拥模范城(县)”创建成果,军民共建、互办实事,广泛开展双向服务、双向奉献活动。“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新型军政军民关系更加牢固,双拥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加快部队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凉州区全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举办退役军人和随军家属就业专场招聘会,122人签订就业意向书实现就业。常态化走访慰问驻武官兵,每逢春节、“八一”建军节等,在组织慰问驻武部队的同时,对部队服役期间荣立三等功以上的军人家属及烈士遗属、抗美援朝退伍军人、残疾军人、两参人员等重点优抚对象同步进行慰问。
(黄羊镇养老福利服务中心)
驻武部队把驻地当故乡,把群众当亲人,积极为群众送温暖、献爱心。全区共结成军民共建帮扶对子340个,部队官兵资助困难学生300余人,援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7个,联建基层“两委会”7个,建成文明社区9个。深入开展敬老、帮困送温暖活动,利用训练、战备工作间隙和重大节假日为老人整理内务、捐赠生活用品等,弘扬了中华民族敬老尊老的优良传统。
(黄羊镇养老福利服务中心里老人们在一起打牌)
开展双拥共建基层基础是关键,凉州区组建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服务中心(站)531个,实现了服务机构网络全覆盖。全力打造“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1个区级服务中心、48个镇(街道)级服务站,34个村(社区)级服务站完成了“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创建。
凉州区东关街武装部长、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王生兰介绍说:“我们东关街退役军人服务站,着力打造服务广大退役军人的‘加油站’,三年来,通过开展就业推介服务,帮助96名退役军人实现就业。通过上门为立功受奖军人家庭送喜报、慰问等活动,大力营造尊崇军人职业、尊重退役军人、‘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浓厚氛围。”
流动中国 生机盎然(经济聚焦)
青春中国丨在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感恩奋进 起而行之】“四好农村路”美了乡村旺了产业
【感恩奋进 起而行之】干劲十足!今年茂名荔枝销售如何提速增效...
“五一”消费市场,见证中国经济内生动力
中国零碳村镇促进项目经验交流会举办
剑河县登上“丰饶中国”——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高峰论坛暨成果展
中国多景区上演“背书热” 传统文化为城市旅游“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