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津融媒 2023-05-12 15:45:09
往年,春节一过,宁津县津城街道码头孙村的孙长志便张罗着外出打工。今年母亲病重,他既要照顾老人,又想外出赚钱,54岁的他心急火燎,嘴上都起了泡。
踌躇之际,村党支部书记书孙长鹏上门讲政策,说起全省正在推行“以工代赈”。
“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赈济的一项扶持政策。”
老孙一下子动了心,起初的顾虑也打消了,“咱年纪大,出去找工作不好找,家门口上班,钱不少挣,还能抽空回家照顾老人,这个适合我。”
登记个人信息,写上特长和意愿,留下电话。几个月后,孙长志便接到电话。在宁津县农产品骨干保鲜冷链物流基地项目,先安全培训、岗前培训、再技能培训,孙长志上岗了,1个月能赚4000多元。
“虽然比在外打工赚得少了点,但是又能赚钱又能顾家,我很知足。”孙长志说。
和他一样,去年至今,宁津县已有985名留守人员参与“以工代赈”项目,领了1442万元工资,其中345名老人领了504.7万元。这985名留守人员,大多是年龄偏大、家庭条件一般,有一定劳动能力、无法外出打工。
除了少部分有特长的人员外,大部分人被安置在安装工、机械操作工、搬运工、保管员、炊事员、安全员、看护员等“三工四员”上,这些技术要求低、操作简单、易学易干的工种,能确保岗位设置人性化、个性化、科学合理。
宁津县主动作为,先行先试,探索建立了“1253”工作法,即:一项机制、两本台账、五步到岗、三方监管,推动以工代赈工作顺利实施,初步取得了群众家门口就业、打零工增收、满意度提升的良好效果。宁津“以工代赈”工作出圈,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从各地遴选了以工代赈典型案例,宁津县“1253”以工代赈工作法作为典型入选,并在全国推介宣传。
据介绍,2023年宁津县谋划实施以工代赈项目11个,总投资15.2亿元,预计带动2251名农村劳动力就业,发放劳务报酬2450万元。
▌来源:新华网
中国品牌 迈开高质量发展坚实步伐(中国品牌日)
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步伐更快”(经济新方位支持民营经济发...
聚焦人才培养,服务国家需求——高校学科专业迈向分类发展特色发...
成都中欧班列推动四川进出口冷链业务发展
加强乡村卫生体系建设
百瑞源:变革营销渠道 助力品牌破局
推动“四好农村路”迈向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