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打造乡村文化振兴“一核三翼”示范区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全面起势

德州发布 2023-05-15 11:39:02

5月12日,我市召开“中国式现代化的德州实践”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专题第四场发布会。市委宣传部三级调研员赵春雷,市文化和旅游局四级调研员、新闻发言人马健,市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一科科长,一级主任科员李立鹏,市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中心非遗和科技服务科科长刘鹏,市文化和旅游局产业发展和资源开发科副科长黄芳,齐河县委宣传部主持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康伟出席发布会,介绍全市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是乡村延续和发展的灵魂所在。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和省委工作部署,市委工作要求,加强顶层设计,聚力创新发展,成功打造乡村文化振兴“一核三翼”示范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多点突破、全面起势。

01聚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干部、教育群众

一是大力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建设。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开展学习教育1675场。组建全市“8支百人宣讲队伍”、红色宣讲团、百姓宣讲队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创新理论、“中国梦”等宣传宣讲活动3.5万余场次,打响“理响德州”市级宣讲品牌,精心打造“一县一品”特色宣讲品牌,先后涌现出“乐享听”“齐宣共讲”“津讲时刻”“云雁送理”等88个特色志愿服务宣讲品牌,把理论宣讲和志愿服务相结合,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致敬奋斗者2022德州最美人物发布仪式

二是深入开展道德建设和典型选树。深入实施四德工程,完善提升四德榜建设,在120个农村社区培育选树186个善行义举“四德榜”优秀示范点,选树1.6万个先进典型。在全省率先印发《德州市先进典型选树宣传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开展时代楷模、最美人物典型选树活动,举办“致敬奋斗者”——2022“德州最美人物”评选系列活动发布仪式,开展15大系列“德州最美人物”评选活动,举行2022感动德州十大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仅2023年1-4月,就评选德州好人270人,德州好人之星20人,18人入选山东好人,把榜样的带动力量转化为广大干部群众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02着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提档升级

一是完善体制机制。成立了由市委书记担任组长的市级新时代文明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德州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小组,市委印发《关于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建立健全文明实践领导和工作体制机制、激励嘉许等制度。多次召开全市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观摩会、座谈会、部门单位联席会等会议,压实县级主体责任和市直部门单位职责。

德州依托市融媒体中心建设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

二是实现“五有”标准全覆盖。坚持“激活、打通、下沉、共享、联动、融通”六步工作法,统筹整合各类资源,做到统一调配、一体使用、协同运作、共建共享。2022年,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现“五有”标准全覆盖,延伸建设文明实践基地454个、主题公园3013个、家庭站13237个。2023年,大力实施阵地提升工程,巩固提升“五有”标准,由高标准覆盖转入高质效发展阶段,提升综合效益、整体效能。入选全省文明实践“十百千”典型3个中心、19个所、208个站。

德州市深化“五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三是“五为”志愿服务精准匹配、常态长效。全市注册志愿者176万余人,建立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美德健康、移风易俗等17大类,县乡村三级志愿队伍2.4万余支,精准设置和实施志愿服务项目6800个,打造“五为”特色志愿品牌项目265个,通过“云平台”智慧化服务精准匹配志愿服务供需,开展“五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40余万场,文明实践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志愿服务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品牌化水平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长期稳定在95%以上,入选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4个、全省156个。其中,齐河县文明实践号、庆云县文明实践家庭站经验做法在《新闻联播》《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等中央媒体刊播,《齐河县“文化先行官”助力乡村振兴》在省委改革简报刊发。

德州市宁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行全民健身活动

四是大力实施文明实践集成创新工程。建成全省首家“省、市、县、乡、村”五级数据贯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融媒体中心深度融合双向赋能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通过整合各类阵地、队伍、服务,聚合政务、便民、商业等服务功能,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打造“‘两心’融合 ‘e’路有你”特色工作品牌,创新推出“两心”融合、双向赋能德州模式。常态化发布文明实践指数,实现科学管理,阵地利用率、队伍活跃度、群众参与率和满意度极大提升。典型经验在《德州改革专报》《山东改革专报》刊发。依托云平台建立的“志愿德州”网站被选为全省唯一市级示范网站,我市承办全省“志愿山东”信息平台管理使用专题培训班,并作典型发言和案例分享,在全省推广德州经验。潍坊市、聊城市、菏泽市、六盘水市分别到我市参观学习、交流借鉴经验,在全省率先创设“文明实践 德润州城”新闻联播电视栏目,宣传推介文明实践特色亮点、经验做法,目前已播出12期,极大提升了我市文明实践影响力、知名度。

03深化推动移风易俗走深走实

一是大力实施新一轮乡村文明行动。印发德州市《关于深化乡村文明行动的工作方案》,落实市直及县市区任务清单,凝聚强大合力,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二是深入推动移风易俗。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监督检查和专项巡察,作为评选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的前置条件,联合11部门印发《关于在城乡倡导开展“反对浪费、文明办事”移风易俗行动(2022-2024)实施方案》,召开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推进会,开展移风易俗风险点排查、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等行动,强化行业监管,发挥党员干部示范作用,全市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其中,禹城市红白理事会星级评定、陵城区文明新风公益基金、庆云县1256移风易俗工作模式等经验做法,受到省里通报表扬。

德城区婚俗改革首届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体婚礼

三是加快推动婚俗改革。我市11个婚姻登记处全部成立婚姻家庭辅导中心,设立34个婚姻家庭辅导室,引进社工机构3家,15支志愿者队伍,395名志愿者参加婚姻家庭辅导工作。举行集体颁证仪式和新婚俗宣传推广活动,宁津推出移风易俗主题婚恋宁津旅游品牌,打造爱情婚恋文化网红打卡地。

四是积极推动殡葬改革。推进公益性安葬(放)设施建设,2021年编制完成《德州市绿色殡葬建设规划(2020-2035年)》,共建设公益性安葬设施900余个、经营性8个,倡导文明祭祀、绿色安葬新风尚。

04大力实施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程

一是高质量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坚持全民全域创建行动,推动文明城市创建由城区向县域、乡村拓展,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创建,创新开展“文明村镇,我呵护”——建设美丽乡村文明实践系列活动,创建全国文明村镇16个、省级296个、市级2455个。加强文明村镇测评工作,列出问题清单,进行销号管理,实行月调度、季通报、年终考核,文明村镇创建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治理效能进一步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山东临邑刘兴德全家合影

二是高标准推动文明家庭创建。印发《德州市文明家庭激励与管理办法》,实施动态管理,吸引更多群众参与。目前,创建全国文明家庭2个、省级37个,市级193个,评选星级文明户12489个,推选五好家庭50个,3个家庭荣获第十三届全国五好家庭,2个家庭荣获全国最美家庭,德州市妇联荣获全国家庭工作先进集体,4户家庭入选山东省最美绿色家庭,涵养好家风,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

05推动文化惠民润人心

我市大力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健全乡村文化设施,抓好基层文体“三有”建设工作,用好文艺汇演展演、“一村一年一场戏”、“送电影下乡”等载体,让更多优秀文化产品和活动惠及农村群众,加强乡土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保护利用好乡村非遗。这个我就简单一提,具体工作情况,一会儿由市文旅局负责同志作详细介绍。

下一步,市委宣传部将进一步强化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统筹协调文明实践、文明培育、文明创建,深化移风易俗和文化惠民,大力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突出县域特色,推动区域协同联动,深化乡村文化振兴“一核三翼”示范区,培育文明乡风,厚植乡村振兴文化根基,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提供强大精神文化力量和道德支撑。

答记者问

请问,市文明办在深化文明家庭创建方面有哪些工作举措?

李立鹏:相对于其他创建而言,文明家庭创建主体是分散的千家万户,可以说是单位最小的创建,是基数最大的创建,同时也是最难组织的创建。特别是在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加大,城乡家庭结构、功能、观念、生活方式等发生很大变化的情况下,如何吸引广大家庭主动投身创建活动,如何扩大文明家庭创建覆盖面影响力,如何增强创建的针对性实效性,需要加强探索实践,创新思路举措,推动文明家庭创建往深里做、往实里做。市文明办主要考虑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部署,提厚度。文明家庭是家庭文明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既要“寻找”“发现”,更要注重创建培育。我们制定了《德州市文明家庭评选标准和评选办法》,广泛宣传文明家庭创建标准,让爱国守法、遵德守礼、平等和谐、敬业诚信、家教良好、家风淳朴、绿色节俭、热心公益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更多家庭的自觉追求。继续在城乡基层深入开展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创建和最美家庭推选等活动,为创建文明家庭提供蓄水池、后备队。推动开展书香家庭、和谐家庭、廉洁家庭、平安家庭等特色家庭创建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在家庭中争做好成员、在社会上争创好家庭。

  “情暖中秋,清风传家”——德州市2022年家风建设宣传教育活动活动

二是抓示范,提质效。创建文明家庭,既要广泛动员,又要突出重点人群,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将家风建设作为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领导干部增强自律意识、标杆意识、表率意识,带头弘扬优良家风,严格要求家属子女,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发挥公众人物的正向效应,强化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发挥行业协会和群团组织的作用,推动公众人物带头遵守公序良俗、履行家庭责任,自觉做家庭美德和家庭文明的践行者。要大力宣传学习先进典型的事迹精神,用他们丰满立体的家国情怀,激励人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三是抓参与,提活力。顺应城乡家庭的新变化,搭建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平台,运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更多家庭参与,扩大文明家庭创建覆盖面。在乡村(社区)组织开展亲子娱乐、体育健身、摄影书画、厨艺展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居民走出“小”家、融入“大”家,提升文明家庭创建的吸引力影响力。引导广大家庭积极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参与扶贫济困、慈善捐助、义务劳动、社区服务等公益活动,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中提升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广泛开展修身齐家系列巡讲活动,聚焦人们普遍关注的子女教育、恋爱婚姻、家庭关系等,深入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幼儿园等地,普及科学家教知识,传承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

刚才发布人提到“两心”融合双向赋能,请问文明实践“两心”融合、双向赋能具体有什么含义,又是如何融合赋能的?

李立鹏:德州市委宣传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省委宣传部相关工作安排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大力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创新工程,将文明实践的内容、志愿服务的活动优势与融媒体的信息传播、新媒体技术优势紧密结合,统筹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融媒体中心,深度融合、双向赋能,建成了全省首家集指挥调度、智能研判、项目供给、宣传展示、评估评价于一体市级文明实践云平台,实现了“两个中心”阵地互通、信息共享、活动互联,激发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乘数效应”。

联通阵地,关键在“融合”

德州市有机融合线上线下、部门行业、社会组织、专业团队等各级各类文明实践阵地,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与融媒体平台、全市大数据平台、创城智慧平台、12345市民热线等数据平台互联互通,12个县市区、22个市直部门开通文明实践功能区和APP客户端,县级职能部门、镇街政务新媒体链接文明实践端口。同时,不断拓展线下平台和文明实践实体阵地,构建“智屏融合”“文明实践号”平台矩阵,集成户外大屏、公交车载屏、电梯屏等平台“上网入云”。对583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实体阵地,进行统一数字化编码,编制图表化、可视化文明实践电子地图,动态掌握、科学分析阵地基本信息、功能设施、使用状态,加强对各类阵地资源的精准化指导和常态化管理。

“两心”融合,核心在“赋能”

文明实践云平台是两个中心深度融合的产物,更是双向赋能的结晶。我市充分发挥文明实践中心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优势,围绕政务服务、便民服务、商务服务,依托市县两级融媒体,构建“云端”服务矩阵,引导行业协会、诚信企业、爱心商家等近百家机构入驻云平台,为其产品展示搭建平台,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与政府便民服务中心实时对接,接入个人交通违章查询、公交线路查询、水电煤气缴费、公共文化场馆、线上公共图书等46项信息模块,推动各项便民利民服务项目进驻云平台,打造便于群众的“云上文明实践服务圈”。截至目前,开展线上政务办单4418件,办理便民服务事项305项,群众满意度达100%。

市县融媒体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广泛的群众基础,丰富的活动内容,将更多优质资源引流到市县两级融媒体中心,其吸引力、影响力、传播力、服务力持续提升。在全省县级融媒体中心服务力评价工作中,我市总体成绩位居全省前列。

平台建设,聚焦资源“整合”

依托文明实践云平台,德州市构建起“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大数据”工作体系,将分散在各个行业系统的2.4万支志愿服务组织(团队),整体迁移到云平台,为其志愿者注册、阵地搭建、队伍建设、活动开展、项目管理等方面,提供平台支撑。目前,云平台注册志愿者达176.04万人。同时,建立健全文明实践电子档案上传制度,围绕体制机制、阵地队伍、项目活动等,设置50项填报内容,搭建起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资源库、群众需求库、志愿服务库三大数据库。围绕“文明实践”五有,“志愿服务”五为,“资源力量”五聚,组织开展“文明实践指数”评价发布工作,设置27项评价指标,精准评估县市区工作质效,增强全市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连续性。据统计,云平台共上传电子档案近66万份,我市的志愿服务活跃度月度排名,长期位居全省前列。

登陆评论 我要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新闻
热点视频
专题推荐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