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3 17:18:52 点击量:546
引智育才送技能,赋能乡村振兴。近日,湖北省蕲春县邀请“三区”人才、武汉市农业科学院水产领域专家杨凯,到蕲春县赤东湖渔场开展“三区”人才服务活动,就养殖模式生态化、种业良种化和设施现代化问诊把脉,为乡村振兴献策献智。
赤东湖渔场是蕲春县传统的国有渔场,拥有精养池塘5000亩,3月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时期,为帮助渔民更好更快地适应现代渔业发展需求,促进赤东湖渔业产业转型升级,武汉市农科院水产领域专家结合渔场实际情况,围绕“稻-虾-鳜轮养模式”、翘嘴鳜“武农1号”新品种等课题为渔场养殖技术员授课培训,以良种优品为抓手,帮助渔场加快发展成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虾稻共作、稻渔种养”的新型水产养殖示范区。
乡村振兴,关键支撑在人才。近几年来,蕲春县围绕乡村产业发展需求,先后招募300名左右特聘专员下沉乡村一线开展结对服务;建立乡村振兴人才信息库,吸纳第一批876名乡村人才入库;采取“绿色通道”校园招聘方式,引进429人充实乡村教育卫生事业队伍……
蕲春县坚持党管人才、为党聚才,落实“乡村振兴,人才先行”的工作要求,重点围绕乡村振兴人才制约瓶颈,突出问题导向,以党建引领人才聚村赋能乡村振兴,推动人才在乡村一线汇聚、作用在乡村一线发挥、工作成效在乡村一线体现的良好局面。
海纳百川聚人才
用心用情迎雁“归巢”。持续打好感情牌、资源牌、政策牌、服务牌,聚焦全县农业转型升级方向、美丽乡村建设短板、农村创新创业弱项,聘请在外优秀人才担任名誉书记或发展顾问、外出人才进入村“两委”任职等诸多方式,吸引400余名在外能人返乡创业,60余名外出务工大学毕业生返乡进入村“两委”任职。
聚焦特色品牌揽才。坚持以“岗”取人、以“需”择人、靶向定人的原则,紧扣蕲艾、中医药、茶叶等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利用“李时珍”金字招牌、“蕲艾”独特优势、大健康产业发展前景,广发“英雄帖”,先后引进游锡火、袁琴、夏恒建、彭进洪等30余名高端人才及300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人才来蕲开展研发工作,助力一批乡村振兴企业荣获国家、省、市各类奖项130余项,实现产业振兴与人才振兴“双向对接”。
定向引进紧缺人才。依托“才聚荆楚·梦圆黄冈”计划,引进硕士博士以上学历高层次人才183名充实到基层一线岗位。创新人才引进模式,首次采取校园招聘方式,引进紧缺学科教师40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359名人才充实乡村教师队伍,招聘29名卫生人才填充乡医队伍,为12家乡镇事业单位招聘紧缺人才54人。
靶向施策育人才
蕲春县还立足本土优势,持续培育本地“卧龙”,选育并举打造稳固人才“金字塔”。
创新育才载体。人才建库要数量,人才培育更要质量。蕲春县通过田间课堂、送技下乡、专题培训等形式,充分利用外部平台、引进专家等资源,对人才开展轮训,让乡村人才在学习中增强本领。目前,全县建立“田间课堂”30多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345人。为了补齐乡村人才学历短板,选派120名村“两委”成员赴高校提升教育学历,带富致富的内生动力显著增强。还以农业技术产业培训为载体,培育产业致富带头人116人,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678家、家庭农场798家,乡村人才数量和素质不断提升。
依托基地育才。蕲春县加强对大健康产业经营人才、电商直播人才、村级致富能人等重点领域人才进行培育,依托李时珍医药集团养生学院、天禧孵化园等8家重点人才培训基地,举办“艾灸师”、电商培训办,培训“艾灸师”人才1.2万余人,培训乡村电商人才300多人,发展团队40多个,凝聚起了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赛教结合育才。近年来,蕲春县以汇聚高质量乡村人才为目标,创新人才培育载体,建立“赛教融合”培育模式,常态化开展蕲艾人工种植收割、油菜、秋粮机收减损等特色技能大赛,一大批乡土人才的专业技能得到明显提高。38位农技专家下乡与农民“结对子”,培育乡村技能人才850人。
不拘一格用人才
聚各地英才而用之,关键在用。蕲春县牢固树立“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的人才观,全力搭建打造用才“大舞台”,最大程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夯实产业平台。聚焦大健康、蕲艾产业“双链”(产业链与供应链),成立蕲艾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重点产业研发机构5个,认定省级技术研发平台4个,研发蕲艾产品28个系列1000多个品种,带动蕲艾全产业链从业20余万人,蕲艾品牌价值达105.08亿元,荣登全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第30位。
搭实电商平台。聚焦农副产品全产业链,深入推进“电子商务+农村产业”工程,组建以蕲艾为主体的农产品电商带货联盟平台,建设农村青年创业电商服务站点285个,吸引全县200余名网红达人下沉基层发展“主战场”,利用电商平台实现农产品带货额突破3000万元。
抓实服务平台。围绕基层发展需求,从教育、农业等6大领域选派300名特聘专员到中小企业、中小学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开展服务,累计为基层解决各类技术难题210个。
以诚相待留人才
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蕲春县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通过强化服务机制、营造工作氛围、加强舆论宣传等举措,培植拴心留人生态,激活人才“一池春水”。
建好人才服务机制。健全完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服务机制,实施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一对一”联系乡村人才制度,实现问候、问情、问需、问策“四问”工作法常态化制度化。推动人才服务社会化,人才管家进乡村,打通人才工作“最后一百米”。今年以来,慰问各类专家人才429人40余万元。
真金白银兑现承诺。蕲春县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300万元,出台支持乡村振兴产业奖励补助办法,落实金融贷款等创业扶持政策,去年以来,筹集220套人才公寓住房,发放租房、购房补贴资金24.88万元,为32名乡村人才发放蕲春“人才绿卡”,对545家蕲艾基地及38名优秀涉艾人才,落实奖励补助资金1200多万。
聚力人才政治关怀。不定期召开乡村人才座谈会、交流会、国情研修班等,优先推举乡村人才为“两代表一委员”、“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人选,增强人才的归属感、获得感和荣誉感。开展“艾都蕲才”“乡村振兴青春建功”等宣传活动,广泛推介宣传17名优秀乡村人才风采,营造人才争相迸发浓厚氛围。开创性的面向全县优秀村支部书记公开招录15名事业编制人员,让越来越多的乡村人才愿意扎根农村为乡村振兴献智出力。
记者丨詹钧名
通讯员丨缪博文易国元詹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