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观察:乡村如何打造农业的“金字招牌”?

2023-06-15 18:19:56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如何打造高质量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

第一,品牌的背后是资源。品牌是农业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是农业强国的重要标志。纵观世界农业强国,无一例外都是品牌强国。品牌打造是一项系统工作,带活一方产业,富裕一方农民,闯出一片市场,但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久久为功,持续推动。

第二,资源的背后是产业,品牌贯穿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全过程,引领着农业产业全链条升级。加快推进品牌强农,有利于引领优质资源向农业集聚,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催生新业态、发展新模式、拓展新领域,推动农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为农业全产业链条升级提供战略支点

第三,产业的背后是文化。当前我国农业品牌已处于一个分水岭,一批品牌蓄势发展,一批品牌脱颖而出。产业是命根子,品牌是牛鼻子。农耕文化是农业品牌最大的基因禀赋和价值源泉,是农业强国“最硬软实力”。打造农业品牌要深度挖掘传统农耕文化精髓,延续历史文脉,为特色产业发展赋能。

第四,文化的背后是数字。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加强与现代元素、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准确分析消费需求,在技术、模式、业态和场景创新上下功夫,提高品牌营销效果。要发挥好展会节庆平台作用,推动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业务交流、营销推介和贸易合作,不断将农业品牌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

为何乡村的尽头是“产品”

农产品,农商品,农加品,不管怎么说,人类的一切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品”和“产品”的竞争。人类的一切胜利,都是“价值观”的胜利!财富永远只留给配得上它的人。粮棉油薯,肉禽蛋奶,果蔬茶菌,水产品,特色农产品,都是产品,这就是说乡村产业就三句话,一个赚钱、一个做产品、一个分钱?

一个赚钱,产业振兴离不开产品支撑。乡村振兴的其中一个目标是让老百姓有尊严的在家门口赚钱。你不赚钱,你哭哭啼啼是没用的,市场不相信眼泪,有产权才有人权、有实力才有魅力、有作为才有地位、有势力才有道理、有活干才有活力、有事情才有事业。

一个做产品,老百姓要赚钱一定要有产品,无论是农产品还是文旅产品,不管是卖产品还是为产品服务,不管是卖风情、卖文化、卖过程、卖体验都是产品,没有产品绿水青山就变不现,金山银山需要一大堆产品来建成。

一个分钱,乡村运营要有现代企业思维。赚钱之前先想明白怎么分钱,乡村发展必须要清晰产权,明白不同群体的各自需求,建立好现代企业思维的分配机制,才能保障长远可持续发展。

何为乡村四张网?

互联网技术,加上无数志愿者的众包,两者的结合催生了人类智利活动的惊人普及性。谁也不用质疑人类文明最辉煌的是哪个时期,答案肯定是今天这个时代,而能够超越今天的就只有明天。这个问题的关键并不局限于比较现今和过去所取得的成果孰好孰坏,我们没有把我做这种小肚鸡肠的比较,就像某些伟大的成果和工作诞生的时代也曾一度被人忽视。因此,乡村要铺设四张网。

第一张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乡村今天的成就来源于人类永不停歇的创造力和工作不断积累的文化记忆。我们只要伸伸手,就能够到几乎所有从前以及如今的天才们所创造的一切,而对生活在过去的人们来说,这两样东西他们一件也没有。最重要的是,世界的文化遗产从此不再是富人和权贵的特供,而是属于任何能够接触到知识的人,换句话说就是绝大多数的人,或者说在不久之后,就是我们每一个人了。

第二张网是农业数字资源网,这个是以县为单位,在这个版图上2851个个县市区都有什么农产品、文旅产品、工艺品、特色食品~怎么分布;高度、温度、湿度、纬度、负氧离子浓度,品种、品质、品牌、标准化情况。有机、绿色、地标、达标农产品等。

第二张网是骨干交易中心和骨干供应链物流网络,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每个区域要落几个,围绕大区域集散中心和大单品来打造现货交易线上平台和线下集散的仓储物流园区。

第四张网是城市端智能储运和配送网络,主要解决的是供应链及时响应、客服的配套、末端用户体验,构建从田头到餐桌、从种子到筷子、从枝头到舌头的全产业链供应体系。

为何审美和情感功能上升为乡村刚需?

中央指出,乡村要融入现代产业要素、时尚元素和美学艺术。当前我们正经历着一场美学的勃兴。它从个人风格、乡村规划和经济一直延伸到理论。现实中,越来越多的要素正在披上美学的外衣,现实作为一个整体,也愈益被我们视为一种美学的建构。

一是审美需求大幅上升。 当前乡村审美的觉醒已渗透到大众生活的一切领域。消费不单单是生产过程的结果,而是消费引导生产、消费即生产的发展趋势凸显,消费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驱动力。作为一种以符号为表征的消费,因在消费中杂糅了个人的文化诉求和审美情趣,美的生成和审美话语重构成为消费性文化生产的最大特征。

二是一切皆美成为标配。消费升级换代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人们需求一切皆美。产品由此进入精神领域,功能从关注使用价值、交换价值、性价比,进入到审美功能、情感功能和文化功能。消费美学的生活化,实物生产与艺术品边界变得模糊,美开始以物的形式进入到所有生活领域,聚焦于产品的生产全过程,聚焦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是艺术之美让人怦然心动。后现代主义艺术家们把生活现成品命名为艺术,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界限消失。好看的外观就跟跑步比赛的起跑线一样,是做好产品的第一步。将产品的形式美、功能美、技术美及材料美达到高度的统一,满足大众对审美的内在需求。今天,我们生活中的家具、电器、服装等用品满足基础功能外,更多的是以色彩、造型和美感满足我们的审美需要,生活与美之间,充满与“物”相遇的怦然心动。

四是孤独寂寞需要美学艺术给予更多慰籍。数字社会造成人与人之间“咫尺天涯”的疏离与孤寂,人的精神需求、文化需求、审美需求成为刚需,成为第一需求。这就启动和焕发出了每个个体作为最基本的原子单元的内在原力,就如春天万物复苏、百花齐放一样,唤醒了企业美学的春天!

为何要促进各路人才投身乡村振兴,既要引得回、更要留得住?

近年来,已经有1200万返乡入乡创业人员,3100万在乡创业人员,把他们的点子圈与乡村的资源圈融合成一个新的价值圈。要着力抓好招才引智,让农村的机会吸引人、让农村的环境留住人,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让他们留得下、能创业。他们是打过工的千里马、能工巧匠的老黄牛、整合资源的金丝猴、带富乡亲的领头雁、保驾护航的带头羊,他们带着浓浓的乡情,带回资金、技术、管理、信息、人脉、新观念,将为农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经济上要给利益,政治上要给地位,生活上要给照顾,还要搭建“乡村振兴辅导员”“专家服务团”“企业创新驿站”等引才聚才平台,提供政策咨询、职称申报、融资对接等服务,破除身份、编制等机制障碍,推动城乡人才实现“身份认同、待遇趋同、晋升等同”,完善人才服务乡村激励机制,引导各类城市优秀人才下沉服务乡村、创业创新,拓展农村就业空间和农民增收渠道。

一年之计在于春。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也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新春伊始,广袤田野上,乡村振兴正积聚磅礴力量。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两手抓,合力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让更多种粮人成为高素质农民,让返乡入乡在乡创业创新人才在乡村大展身手,“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等问题就会有更多新答案,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好日子就在前方!

为何没有产业就会“乡四空”?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把乡村产业振兴放在“五个振兴”之首。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对新时期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进行了全面部署。在新时期,之所以要提出乡村产业振兴,具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没有变产业,乡村振兴就是空中楼阁。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重中之重,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相当于五个手指头的大拇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其总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打造农业强国,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很明显,产业是企业的集合体,企业是要素的集合体,实现乡村振兴,需要有坚实的产业支撑,需要人地钱货科等各类要素的聚集和流动。

其次,没有产业,村是空心村。如果缺乏产业支撑,或者产业凋敝,乡村振兴将成为空中楼阁。从某种程度上讲,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和关键所在。产业兴,则乡村兴。没有产业兴旺,没有产业振兴,乡村振兴就不可能实现。产业如果光是种养业也不行,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再次,没有产业,户是空心户。产业振兴是实现农民增收和生活富裕的根本途径。乡村振兴的落脚点是生活富裕,生活富裕关键在农民增收,而农民增收要依靠农村产业支撑。当前,我国农村产业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产业门类不全、产业链条较短、融合度较低、竞争力不强和质量效益不高等,产业支撑能力严重不足。在许多地区,农民增收还缺乏农村产业支撑,没有形成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

再再次,没有产业,乡镇是空城计。此外,产业振兴也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经济基础。只有产业振兴了,才能增加农村的就业机会,有了就业机会,才能集聚乡镇人气、活跃乡镇商气、增强乡镇灵气,从而避免乡村凋敝。而乡村产业振兴有利于农民稳定增收,积累农村财富,从而为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和居民福祉奠定坚实基础。这些均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经济基础。

为何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对应标准化、产业体系对应融合化、经营体系对应组织化?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标准体系、经营体系,才能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多元化食物供给,才能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第一,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对应标准化。已要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二是要把种业振兴行动切实抓出成效。加强种质库建设和良种研发工作,并注重良种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和普及。三是要推进农业机械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特别是推动数字化为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和消费等方面全面赋能。

第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对应融合化,一是树立大食物观。通过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等,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二是要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遵循市场规律,因地制宜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第三,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对应组织化,加强合作实现共赢。通过促进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合作,构建全国不同区域的农业协作机制,深度参与国际市场等,实现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现代化以及多方共赢。


来源:中农智慧农业研究院

整理:河北三农发布新媒体中心

编审:倪少新

登陆评论 我要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新闻
热点视频
专题推荐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