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传媒中心 2023-06-16 15:09:38
过去市里、县(区)里才能办的事,如今镇上也能办;过去镇上管不了的事,现在不仅管得到、还能管得好……近年来,一场涉及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在池州三个经济发达镇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溯江而下,东至县香隅镇、贵池区牛头山镇、青阳县丁桥镇依次坐落在皖江南岸。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让三镇在发展上占得先机,成为各自所在县区的工业重镇。
然而,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口不断集中,三镇承担的任务和责任大大增加,原有管理权限和体制机制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如何破解镇域发展过程中“小马拉大车”难题?
2020年,牛头山镇、香隅镇、丁桥镇被纳入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范围,通过扩大管理权限、优化机构设置、创新基层治理等举措,逐步构建适应城镇化发展需求的新型行政管理体制。
赋权扩能 化解“权小责大” “以前技改项目核准备案要到区里办,如今在镇里随到随办,节省了不少时间。”近日,池州汇成新材料公司负责人刘松走进牛头山镇为民服务大厅申报二次技改项目,不到半天的工夫就完成了审批备案。 ▲贵池区牛头山镇俯瞰图 牛头山镇位于贵池西部,池州高新区前江产业园坐落于此。池州海螺、中电建长九码头、国兴资源综合利用、海创环保、长航物流等一批重点企业在这里扎根发展。 ▲牛头山镇为民服务中心 记者从市委编办了解到,2021年,池州印发《池州市经济发达镇赋权参考目录》,按照“依法下放、宜放则放”原则,在第一批赋权事项清单中,牛头山、香隅、丁桥三镇分别承接了38项、50项、27项,涉及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多个领域,通过赋权扩能,解决权责不对等问题,增强基层服务能力。
“少跑腿、快办事”得益于赋权扩能工作的开展。改革伊始,牛头山镇与一些区直单位进行“双向选择”,认领承接了第一批38项区级管理服务权限。
“我们承接区级管理服务权限时,充分结合发展需求和承接能力,首批次最先考虑的是群众和企业反映强烈的热点高频事项。”牛头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钱权柱表示。
“过去企业来办事,经办人员要带着企业负责人及材料去找区直相关部门,‘舟车劳顿’事小,耽误企业发展事大。随着办事企业越来越多,我们感觉越发吃力。”钱权柱说。现在企业很多审批事项,经工作人员审核后,可就地审批备案。“池州海螺这样的大企业,7条生产线技改项目都是在镇里完成审批备案。”
为提高服务质量,牛头山镇还将为民服务中心进行了高标准改造升级,宽敞明亮的大厅内设置了窗口服务区、自助服务区、咨询投诉区、便民服务区,群众等待区及综合档案室等,整合镇域内所有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职责,实行“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改革以来,该镇累计办件超过4000件,日均受理15件以上。
“各镇还与县(区)直部门签订委托协议,根据实际对赋权事项进行动态调整,避免‘一放了之’,同时加强培训,确保赋权事项真正‘接得住、用得好’。”市委编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优化机构 缓解“人少事多” “过去,农技推广中心管农技服务、农机站管农业机械、水利站管水利,都与农业息息相关。实施一些农业项目时,往往需要召集各站所一起会商,费时费事。这些机构人员还配备不足,长期面临‘人少事多’局面。”香隅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马南杰告诉记者,现在“几家”并“一家”,还增加了编制和人员,办事效率大大提高。 ▲东至县香隅镇“六办三中心一大队”揭牌 “10个综合性机构中,内设机构6个、副科级事业单位4个,核定行政编制51名、事业单位编制31名。”东至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编办主任郑长和告诉记者,相比改革前,香隅镇内设机构增加了1个,事业单位减少了2个,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分别增加了11名和10名,充分保障经济发达镇编制和人员数量。 “一队统管” 破除执法瓶颈 “政策明令禁止焚烧秸秆,请赶紧熄灭,否则受到相应处罚。”当前,丁桥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除了管理市容市貌外,还能参与秸秆禁烧、环境保护、市场监管等各类行政执法行动。“现在凭借综合执法证,‘看得见’就能‘管得了’。”该执法大队大队长夏晨说。 ▲青阳县丁桥镇产业园区 与过去相比,“一队统管”对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要求更高。为此,池州建立了乡镇与县(区)直部门行政执法协调配合机制,强化县(区)直部门指导作用,组织乡镇执法人员参加综合行政执法资格考试,只有取得资格证,才能上岗执法。
聚焦体制机制运行不畅问题,池州启动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后,按照优化协同高效原则,统筹机构设置,在3个经济发达镇统一设置了10个综合性机构,建立“六办三中心一大队”机构设置模式。
“六办三中心一大队”是指:党政综合办公室、党建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乡村振兴办公室、村镇规划建设办公室、财政办公室和为民服务中心、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社会综合治理中心、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我们在经济发达镇推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派驻机构管理体制,除公安、司法、市场监管、林业等机构按规定保持原有派驻方式不变外,其余涉农派驻乡镇机构全部纳入属地管理。”市委编办相关负责人说。
改革后,干部使用方式也打破了常规,破除了行政和事业的界限,将所有编制人员装进“一个框”统筹管理使用,实现人尽其才,有效缓解了“人少事多”困境。
探索综合行政执法,是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破解基层“看得见、管不着”难题,池州以牛头山、香隅、丁桥三镇为试点,搭建综合执法平台,整合市场监管、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住建、农业、林业、水利等方面执法力量,赋予基层执法权,由乡镇统一调度,基本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
成立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也有助于优化营商环境。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取消了过去的“多头检查”。
梅龙在丁桥镇经营超市多年。“以前,每年来检查的部门比较多,现在少了很多。”梅龙说。
“检查的部门多,经营者接受检查的次数就不会少。”夏晨说,现在他们尽力做到“一次检查、一次到位、全面体检”,对企业和商户尽量“无事不扰”。
一项改革多重效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效激发了经济发达镇发展活力,对产业发展、城镇建设、乡村振兴、营商环境改善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各级各有关部门围绕完善财政管理、加强规划建设、推动产业发展等方面也相应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支持经济发达镇高质量发展。
现如今,牛头山镇产业发展势头猛,产城一体在加速,现代化滨江小城正蓬勃生长;香隅镇携手园区互补发展,休闲农业风生水起,“皖江首镇”名片更亮;丁桥镇120多家企业“聚沙成塔”,23家规上企业“挺起脊梁”,工业经济在青阳举足轻重。去年以来,3个乡镇固定资产投资、规上企业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都实现大幅增长,改革成果初步显现。
“我们将持续推进改革各项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为推动乡镇街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市委编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池州贵池区31.5万亩油菜小麦丰产归仓
以“三个坚持”促进高质量发展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推动主题教育走...
昨天,池州考生度过中考前“最后一课”!
池州这所学校里有座百草园
名单公示!咸宁三个乡镇入选省级示范名单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快乐地走出门,去看看不一样的张家口
刚刚!池州1.2万余名考生步入高考考场
护航高考,池州全力“应考”!